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主任胡延平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2日 17:12  新浪科技
科技时代_图文: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主任胡延平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主任胡延平

  2009年SD2.0大会于10月22日在北京温都水城举行。大会邀请了众多海外软件大师及数十位来自国内外的一线讲师分享最新的技术与实战经验。

  图为: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主任胡延平。

  以下为演讲全文:

  大家听了一下午,我估计耳朵眼睛都有一点点疲劳了。我首先声明,我本人既没有写过程序,更没有做过技术开发,根本上来讲没有资格来讨论开放平台这个思路的,但开放平台这个问题太重要了,包括我本人对这个方向的关注,应该是以年为单位的。所以关于在业态的层面,市场的层面,有很多可以跟大家分享的信息,我想先抛砖引玉。

  在开放平台,我所推动过的另外一个方向,就是Web2.0,在几年前国内才只是刚刚注意到这个概念的时候,我们组织了第一次国内的相关技术研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刚刚在上台之前我还在新浪微博里发了一个信息,一个是给各位博友汇报了一下今天要讲的题目,另外强调了我的判断,或者给大家参考的意见,就是说开放平台这个话题一点都不新,但为什么今天作为非技术人员在这个地方专门跟大家探讨这个问题呢,是因为我认为开放平台对于互联网的影响将比Web2.0更为重要。

  当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是绝对的互相割裂的关系。Web2.0是互联网面向用户,以用户为中心的自我开放的第一次浪潮,而开放平台是互联网进行自我的颠覆和彻底重构的第二次浪潮。在开放平台发展里面,各种应用服务,包括用户和服务、各种服务组合的关系,服务形态,包括软件业和互联网的关系,都会发生非常重大的改变,这种重大改变对整个业态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包括对从业者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从运营商基础网络这一级一直到各种各样的互联网应用服务,可以说是在所有层面都会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尽管目前大家对与开放平台还有各种各样的置疑,或者觉得还有相当一短距离。

  演讲之前我在下面跟蒋涛主编也有一个简短的讨论,从软件业的角度讲,如果是以近十几年为时间区间来看,已经发生了两次重大革新,第一次重大革新是软件业的开元运动,开元运动蒋主编的开发是开放了代码,包括应用服务层面对象关的业态有些改变,但整个商业层面的话没有发生特别彻底的变革。就是既是上软件还是软件,无非是开放了,大家的应用各方面发生了一些变化,包括付费或者盈收模式有些变化。

  这是第一次浪潮,开放平台无疑是软件业态发生重大改变的第二次浪潮,软件面向互联网的转型到了开放平台这个阶段,真正的走向了深入,而且这种开放不仅给大的ISV和开发者带来机会,更多给中小开发者带来机会,这方面来看,尤其今年以来,很多开发者被运营商、手机终端厂商等等热捧,就是一个例证。

  我在这个地方强调的开放平台,包括最前面的PPT的第一页,只写了一个OPEN,我沟通的开放平台不仅仅是OPEN  API,而是互联网各个层面,当然API是比较关键的一部分。这是目前正在发生的一些重要的转变,今天我给大家的一个沟通分享,主要是围绕这一页的PPT展开的,这是我自己用了很长的时间形成的架构,这个图的形成大家看着比较晃眼,不是很清楚,但这个图的形成经历了很长时间的过程,我相信软件业内对各个方面都有洞察的人用不了这么长时间就可以进行归纳。

  在今年5月份中国站长大会的时候,我用几分钟时间跟全国一千多名创业站长交流了这么一个图,周鸿一上来之后第一句话就是胡延平的演讲,我相信大家都没听懂,可能只有我听懂了,这是他讲的第一句话,第二句话平台大家都不要做,大家就把自己的小网站做好就行,作出自己的特色,只有这样才有自己的机会。在下面他讲了这么几句话,对这两点,第一点可能正确,第二点我可能不赞同。因为可能平台级的企业只有少数人可以做但是在不在平台里做,或者去平台上做对每个人来讲都是有这样的机会的,我想所有软件开发者,包括所有做网站的人,做游戏的人等等都拥有这样的机会。这个是目前这个领域从业态来讲,最重大的改变,而且在这个改变里,在今天的会议里,其实像云计算、Web  OS等等,在这个图里很多朋友讲到的,其实和开放平台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或者根本上讲互联网在这么一个开放潮流里,整个互联网分工协作体系正在发生非常重要的改变。恰恰是整个互联网分工协作体系,基于开放平台、基于云计算等等,然后在发生重大改变,才能看到有很多企业的踊跃投资并购活动,下面一层层讲的时候我也会跟大家有简短的分享。

  我们从最底层讲起,基础传输网络,实际上是电信网、广电网,这个基础网络IP化是毫无疑问的,宽带和无线也是不用讲的,确实这一层应该是没有什么悬念,基础传输网络变得越来越不重要,过去对于电信的运营商讲,核心价值就在于这个基础网络,但从近一些年开始,基础传输网络变得不再重要,什么比较重要呢?基于互联网的各种深度的应用和应用信息服务。包括我们注意到运营商已经开始研究融合的网络,指的不是3C融合或者3网融合,融合的业务网络是运营商已经越来越关注甚至像电子商务、甚至社区网站,甚至过去只有基于终端的各种各样的应用程序的开发者所关注的问题,是在想基于运营商的网络怎么形成一种从传输级到数据级再到应用平台这一级,再到各种各样应用服务,把所有东西打通联起来,运营商不仅仅从基础电信业务增值业务里获利,而是成为整个生态的掌控者。

  在移动通信这个层面的话,大家看的更明显,以及基于Google新推出的操作系统,以及自己的定制终端,自己操作系统的应用平台,那么可以说当运营商的手伸到软件商店的时候,整个电信和互联网软件的一个关系开始发生一个重要的变化,这个变化我在过去也做过一个简短的分析。运营商能够出面来做这样一个事情非常好,包括运营商可以从一个角度引入开放的系统,包括基于开放的操作系统、基于这种开放平台的软件商店,这是一个好的事情,有更多的开发者有了自己的机会,这是一个好事情,对于整个市场是一个好机遇。但反方向我们想起移动梦网,那时候在移动通信网络上做互联网的时候所做的一些事情,在市场起步阶段运营商可能会做很多市场培育的工作,也很积极、很努力,跟各方面努力的工作。

  但运营商的开放平台成为主导部分的时候,他往往就会去修改游戏规则,改了好多分成,经过这么一个过程,我相信这么一个事情在运营商没有开放的平台上面一样会发生的。其实我更希望他们觉醒的晚一点。运营商的第二个问题是什么呢?他们的开放平台的从实质上是一个半封闭,半开放的平台,运营商拥有基础网络,包括整个底层,包括对所有终端的入网把控等等,实际上他对整个平台的控制将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从短期内来讲,我个人的建议倒是建议所有运营商的开放商的平台以观后效,这是运营商的问题。第三是数据的会聚平台,这个就不仅仅是数据的会聚了,蒋涛在致辞里面我注意到一个三个词,移动、潜入、云,我认为是非常形象的概括了未来的形态。终端是随时随地无所不在可以移动的,从后端的数据存储、应用的架构等等,他应该是处在云的状态,以及应用服务如何能够解决,从这些应用服务的关系,以及如何结合用户的需要,处在应需而动,个性化定制这么一个状态的角度来讲的话,在开放平台的角度下应该是一个互相嵌入的状态。蒋主编的概括做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概括。

  其实到今天为止大家对于云的概括已经非常明确了,云计算从现在开始他就是一个数据会聚的平台,他就是个互联网的信息基础架构的形态。从各行各业的来讲,在云的环境里面,IT基础在部署方式上的变化,这种部署方式毫无疑问在云环境下成本更低,单就数据这一层,数据的可用性也更强,数据的价值可以被多次挖掘和分析出来。下午有一个演讲,讲到网络智能化的应用环境,基于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的各种需求,实际上演讲里描述的这种状态,如果离开云的话,以及没有云的数据深度会聚,包括Web分析的话,这个数据价值是难以得到充分的挖掘和释放的,因为数据采集来讲都是不便于进行深度的Web,以及服务优化。这是在数据会聚平台这一级,基础支撑平台这一层有移动终端的操作系统,有PC的操作系统,也有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Linux市场份额变化都是其次的,最关键的是相对浏览器来讲,这些操作系统变得底层、后台化,不再像过去那样时时刻刻离不开,这点大家已经有了共识。

  这之上,在浏览器这层,基于开放的架构,浏览器越来越成为各种各样的应用,非常灵活的集成,包括各种各样的应用和后端的云的数据会聚的部署方式,非常灵活的结合的一种方式,包括在网络操作平台上,用户所面对的越来越多的是Web化的软件、服务、应用,这样的软件应用服务是在浏览器的环境里进行。

  再往上走是开放应用平台,从层级结构上讲,不完全在网络操作平台在一层,我们看到的Web服务、OPEN  API等等,所有这些跟网络操作系统的层级关系不完全是这个图里的关系,但是这一层是非常核心的起到了什么作用呢?非常核心的改变了过去IT部署方式,改变了比如网站的服务和用户之间的及时相应、有效连接的关系,包括这层核心的以及是在于,使得软件应用服务等等,可以被打散之后又重新的以Web为核心组织起来,这个开放平台的关键,我理解不仅仅是像比如某一个社区做了一个开放平台,然后开放了API,然后整合其他更多的第三方所开发的应用,然后在自己现有的服务上适度做了扩展,然后提供给用户更多,让用户黏性更高,包括在新的增长点上获得横多盈收,这是短期看到的现象。

  就是说网站主动被用的朝这个方向努力,达到自己的目的。包括电子商务的一些网站,通过开放平台,实现了向分布式电子商务的转变。问题核心不仅仅是网站之间连接性的改善,更关键的是这个电子商务企业,过去只能有一个自己的平台,有很多网店做生意,但是在分布式电子商务环境下,意味着这个企业可以以自身为核心,构建一个电子商务集群,整合整个心态,包括用户在哪里,合作伙伴在哪里,各行各业的企业电子商务在哪里他就可以走到哪里。开放平台既改变了服务方式、业态,也是竞争和发展的利器。

  讲之前,我和腾讯的孙总聊了一下,比如拿百度的电子商务策略和淘宝做一个比较,我个人很早就有一个观点,我认为百度电子商务策略一开始就是错误的,使得百度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也延误了自己的时机。这样的错误策略和百度的思路,和我们讨论的互联网开放平台有非常大的关系。我个人认为百度应该以自己的搜索平台为核心,通过开放去建立自己和许许多多电子商务网站的连接性,通过开放,然后实现所有网站数据、信息、用户,通过搜索这个平台汇聚,通过这个开放建立比较购物的搜索平台,以及这种真正意义上的开放的电子商务系统。所以这个弯路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这么走,腾讯拍拍是不是风向上也有一些偏差,我的观点是,腾讯拍拍起步的时候,互联网的开放平台没有走到今天这一步。

  这是开放和不开放的区别,早开放和晚开放的区别,我相信市场潮流一定是开放,给互联网业态,给软件业态带来改变的过程刚刚开始,在刚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看到的是眼前的利益、短期的改变,但它会根本上完成互联网的结构、颠覆,所有这些东西会在开放的思路下打散,重新组合起来。

  这方面非常典型的服务是Google Wave,业内关注非常多,包括我建议新浪微博的朋友可以好好研究一下,Google Wave表现看是什么什么,但是新浪的微博如果局限在名人的微博,如果未来不能和社区、即时通讯、即时的交互平台做结合,那新浪微博也只是一个微博而已,从这个领域的发展方向来讲,是显而易见的,无非是大家怎么做这个事情。

  我本来还要跟大家分享很多,但是时间来不及,晚上还有一个沙龙,包括还有其他的时间可以交流,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分享这方面的信息,这是我的联系方式,我的E-mail、手机,还是在刚开始给大家做报告之前的那句话,建议所有人关注包括在软件业方面跟大家有更多讨论。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