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NNIC互联网发展研究部主任刘冰
新浪科技讯 1月13日,CNNIC今日下午在北京公布第23次互联网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98亿,互联网普及率以22.6%首次超过全球平均水平。CNNIC互联网发展研究部主任刘冰接受新浪科技专访,就此次报告的看点进行解读。
精彩观点:
- 我对互联网未来应用的普及充满着信心,这块是毋庸置疑的,因为中国有最大的人群,我们应用数字今年实现将近一个亿的增长,未来会有很大增长空间,无论是互联网单独的产业价值、就业机构还是拉动GDP等等,都会有很好的前景。
- 其实这次调研中我们做了一些分群研究,从年龄结构来看,网民的分布情况更加合理。还有比如男性比例在降低,女性比例在升高。这些数字反应出来是网民应用基数的增加,存在于不同群体之间的数字的鸿沟在逐渐缩小。
- 网络应用丰富的同时也开始发生分散,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的网络应用渗透率在降低,它的绝对数字没有减少,但是它缓慢于网民整体人群的增长速度,表现出中国网民的网上应用其实是在发生分化,这是很好的趋势。
- 网络让整个中国人对国家的重要事件关注度更高,让信息的透明度更高,这块都是一个很好的促进。网络给中国带来的变化非常大,这种大不能说翻天覆地,至少是说它带来的好处绝对的远远的大于负面的弊端。
五大原因促进互联网高速增长
主持人:非常感谢CNNIC互联网发展研究部主任刘冰接受新浪科技专访,和我们聊一聊关于CNNIC第23次数据发布的情况,咱们上次数据发布的最大亮点是网民数超过了美国,这次咱们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也是首次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您如何看待这一变化?
刘冰:网络的普及率一直是我们互联网应约的重要指标,其实在年中时候我们接近全球普及水平,今年年底我们实现了对这个普及率水平一个超越,达到了全球的平均水平之上。这边需要提到一点,我们对于其他国家的普及率的比较里面,我们看到金砖四国,就是俄罗斯、巴西、中国和印度,巴西是26.1%,俄罗斯是23.2%,中国是22.6%,这个基本上相近,印度落后比较多一点,只有5.2%,这些数据可能是2008年的年中或者年初的,差异不是很大。由此可见,互联网的发展水平,与全球的经济地位相匹配,而且这是一个好的一面,因为这么大一个人群的总体下能达到这样一个普及率确实很不容易。这期间这种增长来自各方面的原因,我想可能要一一介绍就比较多一些,如果展开的话可能要讲的比较多。
主持人:您刚才说到普及率发展得比较快,但是我看到一个数据说虽然略高于全球水平,但是在全世界中只能排第87位,您怎么看这种反差?
刘冰:这个很好理解,国家的人口限制这块,另外一个国家的人口基本素质,和差异化也决定这种普及率的提高是需要时间的。同时很多比较高的国家,可能来自于小的国家,发达国家也很高,比如说像美国、日本都有非常高的应用,另外很多小国家会更高一些,甚至有达到80%或者以上的国家,主要因为它的人口数量比较少,资源,包括经济状况平均水平很高,这是相关的。我们的平均水平跟普及水平受经济状况,平均水平是相匹配的。
主持人:我国网民的数量增长也是非常快的,年中的时候首次超越美国,我看到最新的数据是2.98亿,您觉得背后增长快速的原因是什么?
刘冰:这是我们长期的课题,应该说做这样一个研究,我们很希望能够找出很关键的原因,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2007年和2008年是两个很快速增长的阶段,原来我们提出一个创新扩散理论,只是一个理论的支持,我们在今年分析的原因第一点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互联网用户规模快速提升的基础,让人们有更多钱投入到信息的需求方面,另外有良好的经济环境为互联网产品提供这种创新的一个空间,创造这种迅速发展一个机会。我想这是一个来自于宏观经济整体的影响。
另外在保证我国信息化健康发展里面国家制定相关很多政策,比如2006到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等等,这里面都有一系列的政策和方法促进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比如在我们村村通工程里面就提到了在2010年实现乡乡能上网的目标,这种目标就极大促进中国互联网的普及。另外我们还会有一些来自于经济方面的政策性的变化,比如说国家鼓励城市化,城市化概念我们想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乡村因为城市面积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乡村会被划到城市的范围之内,这样城市的通信领域的普及就可以带动可以上网的人群增加。另外来自于城市的集群化,造成了更多上网人群的产生。
第三方面,我想是来自通信和网络技术,数据通信正在逐步取代语音通讯,成为通讯的主流,这个也是直接促成互联网发展的因素。用户终端产品价格和上网价格的降低,大大降低了中国人上网的成本,这块必然会吸引更多的潜在用户开始使用互联网。这是来自主要通信产业和IT产业的影响。
第四方面是互联网本身,因为互联网应用形式的多样化,互联网表面出现高黏性和高传播性的这种体现就更明显了,一旦用户接触互联网以后,流失率很低。博客、论坛等等具有很强互动性和联动性的应用,会让更多非用户参与到这些应用中,也吸引了更多非网民,互联网自身就会造成一种它的群体的扩张。我想这种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作用。
第五大方面,我想可能来自网民规模的推广,推动网络价值的提升,随着网民规模的快速增长,网络商业价值会不断膨胀,目光瞄向互联网价值的机构和个人在互联网上创造内容也会增加,这种内容的增加会进一步扩大网络的扩张力和吸引力。我们认为中国网民在这段时间里面有这么大的发展是来自于这么五个大的方面。
主持人:大家看到增长速度很快,但是这样会不会也带来一种弊端?
刘冰:我对我们中国的互联网应用的一个普及,包括未来的发展还是充满着信心,这块是毋庸置疑的,因为中国有最大的人群,我们应用数字在快速增长,今年实现将近一个亿的增长,未来会有很长时间有增长的空间,包括互联网单独的产业价值,包括就业机构或者是拉动GDP等等,都会有很好的前景。互联网本身的产生,它的产生总是带来积极一面,随之而来还有负面的东西。肯定是互联网的积极一面是多的,我们在这次大调查里面提到网民对中国互联网的一个定性的研究里面有些数据我觉得可以参考。
我们其实在对用户调查里面我们问了一些生活性的语句,现在我们的网民对互联网的评价有这么几个方面,比如生活助手、信息渠道、交往工具、社会隔离、信任与安全和社会参与,其中有两块我想可能需要大家重视的,我说的负面的现象,比如社会隔离,其实随着网络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出现一些人群在互联网时代感到特别孤独,因为他上网期间接触一些虚拟的关系或者是一些交往,但是他会因为这个上网时间过长生疏了跟自己的亲人和现实中好友的接触时间,会产生孤独感。另一方面互联网真的确实减少了在家庭内的这种成员之间的交流的时间和相处的时间,这是很明显的。另外可能在信息与安全方面,网民对网上安全交易评价还是不高的。从正向来讲更多,比如生活助手,很多人已经在工作和学习方面认为自己离不开互联网,这个比例在总体比例里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包括交往工具,认为互联网可以给自己提供更多的社会的参与,包括我们也发现上网以后,我们大众比以前更加关注社会事件,我们76.9%的被调查者显示,他们其实在上网以后赶到自己更关注社会事件。更多的积极因素也是非常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