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吴鹰:小灵通是市场的胜利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1日 16:26  《创业家》杂志

  吴鹰:小灵通是市场的胜利

  公司名称:UT斯达康中国

  申领牌照时间:1999年开始,2001年获得实验入网证,至今未拿到证实入网证

  此前身份:海外留学归国技术人员

  获取牌照的关键因素:小灵通获得了市场的高度拥护,此外,当时正处于政府对海归派创业的高度支持中

  2000年的时候,UT斯达康CEO吴鹰面临的问题是,小灵通还能不能继续在中国生存。

  这时候,已经在各地推广数年的小灵通到了收获期,用户数量开始激增。面对培育成功的市场,信息产业部与吴鹰的反应完全不同,后者的兴奋也没有持续多久。

  小灵通到底是不是一项落后技术的争论一直未断。当它的规模大起来后,反对的声音也提高了音量。同时,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分拆在即,作为小灵通的客户,中国电信可否运营移动电话业务也在讨论中。

  吴鹰坚信做了改进、依附于固定电话交换网的小灵通技术是先进的,它的价格也使它在与手机的竞争中劲头十足。留学美国、技术出身的吴鹰信奉市场法则,“我们就相信一点——对老百姓有好处。市场经济的灵魂是市场的需要,你不好的话市场自然就淘汰,再吹也没用。”2000年,他知道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是年5月,信息产业部下发紧急通知,将成立调查组对全国小灵通(当时包括UT斯达康在内有15家设备提供商)业务进行调查,在此期间小灵通网络建设一律暂停。小灵通是UT斯达康的主营业务,比重接近90%。UT斯达康是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对此必须发布公告。 “公告披露那天我们的股价市值跌了约200亿人民币。差不多跌去了三分之一。”吴鹰回忆说。“压力确实大,但还没来得及害怕。”

  “调查的目的比较有倾向性,”当时吴鹰已经明显感觉到,“就是要把它停掉。”除了向政府部门反复申说小灵通的优势和市场需要,吴鹰并无其他办法。而现实让他坚信,取消小灵通不太可能。一方面,它的用户已经发展到上千万,地方政府很支持;另一方面,小灵通给固定电话安装已近饱和的中国电信提供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但UT斯达康还是做了两手准备,如果小灵通不能发展,“那就逼着我们去开发别的产品,就是有线接入网或者传输网等等。我们手里的现金非常充足。很多企业撑不到成功的时候,资金链条就断了。”

  一个月后,调查结束,信息产业部发布《关于规范PHS无线市话建设与经营的通知》,将小灵通定位为“固定电话的补充和延伸”,但在大城市只能“局部覆盖”,且不得开通漫游功能。“实际上,无线哪有全覆盖的?北京到现在也不是全覆盖,郊县肯定有盖不着的地方,地下室也盖不着。所以,起草这个文件的人,应该去找一找,中国这个咬文嚼字⋯⋯”至于漫游功能,因为小灵通用户绝大部分是不出差的,所以不允许开通影响不大。

  调查组的领导本来已经内定调往中国移动,按理应该坚决压制中国电信的小灵通业务,但上述文件的发布说明,“这个领导还是比较客观的,没有从企业的局部利益作判断。”吴鹰对中国的政府官员较有好感。“我很幸运,这些官员的素质还是非常高的,有些即使反对小灵通,最终还是给了一个接近客观的评价。”

  调查结束后,据吴鹰得到的消息,是所有的调查人员都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据说信产部领导最终也在小灵通的入网申请上签了字,但2001年吴鹰最终拿到的仍是“实验入网证”,尽管这预示了小灵通终于获得合法地位,但直到今天小灵通的“正式入网证”仍没有签发。

  吴鹰认为,小灵通最终获得合法地位体现了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是“市场的胜利”,“我们非常幸运地体验到了它。再早十年,小灵通肯定做不成,不要说国家领导人,也不要说部长、司长,一个处长给你灭了就绰绰有余,他权力很大;再晚10年,这些事也不会发生,现在不会有哪个国家领导人对某项产品、某项业务直接发表意见——除非它是违法的。”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