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罗永浩:我最被高估的是勇气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5日 18:34  南都周刊

  罗永浩:我最被高估的是勇气

罗永浩:我最被高估的是勇气

罗永浩

  南都周刊编辑:潘葱霞 记者|陈鸣 图片由罗永浩提供

  职业:网络名人,牛博网创办人。

  常驻山头:牛博网、罗永浩博客。

  影响力指数:★★★★

  入选理由:他主持下的牛博网正成为中国知识分子聚集地,从厦门PX项目到拯救黑窑奴工再到今年的地震救援行动,重大的公共事件上他们没有缺席,牛博网为中国公民意识的表达提供了稳定的平台。

  熟悉罗永浩的朋友说,罗胖子最反感的是“虚伪”和“装逼”,这也是他平时骂人的两大常用语。而自称“傻逼老愤青”的老罗,从不主动删除牛博网上那些貌似“风险”的文章,他并不认为自己有多么勇敢,只是稍稍正常一点而已。

  6年前,30岁的朝鲜族青年罗永浩,第一次尝试在网上“表达”些什么。

  他在一个家电论坛上发了人生中第一个帖子,内容是介绍如何选购DVD机和电视机,写了1万多字。那时候他花了1万多人民币买了台电视机,为此他前后花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在商场进行考察。

  实际上,他并不爱发帖子,即使在他的周围人都玩论坛的情况下,也好像只有他对在网络公共场合发言没有兴趣,对注册也深恶痛绝。他把百分之六七十的上网时间花在聊天室里泡妞。

  那个时候的罗永浩,是一个在网络上混迹多年的“无为”青年。早在1997年,罗永浩就开始接触互联网。父亲的一位朋友送了一台“古董级”的兼容机,每个月上网费要花掉二三百块钱,他用这个486电脑折腾了一两年之后,中国互联网才开始初步普及。

  那时候罗永浩,肯定不知道自己会靠网络出名,他在新东方学校教学的那些话,被学生冠以《老罗语录》在网上暴红,更不知道自己会做一个中国“最牛”博客的牛博网,并招徕大批牛人落户。

  11月30日,在新中关大厦的办公室里,罗永浩的声音一如以往慵懒绵软。在将大部分精力投入牛博网和他的培训学校之后,说话显然更加有气无力。

  这是他的说话方式,听过《老罗语录》的人一定熟悉——不紧不慢,没有起伏,笑点可能随时出现语流里任何一处,但笑完会发现里头经常藏着一些很尖锐的想法。

  这样一个人当然不希望被人插上各种标签,包括他广为人知的“彪悍”。在他已经废弃不写的新浪博客上写着一段话,表明了这种心思:“没有语录,没有段子,没有爆笑,你才搞笑呢。”

  “我们就搞一个牛人博客”

  牛博网的诞生很大程度上是个偶然。

  2006年初在新浪名人博客上写了三个月之后,自称“傻逼老愤青”的罗永浩在删帖事件上跟新浪大吵了一架,最后他宣布不跟名人博客里的那些文盲歌手、文盲演员同台写作。他决定做一个独立博客,发表有水准的东西。

  当时开了家IT公司的黄斌帮罗永浩写了一个简单的博客程序,根据他的需求不断改善。用了大概4个月,这个按“客户要求”量身定做的程序就比较有样子了,于是他们开始商量可以跟更多的人分享。“既然新浪搞了个名人博客,我们就搞一个牛人博客。”他说。

  一开始受到服务器带宽限制,牛博网采取邀请作者开博的方式。前期是通过朋友圈子相互介绍,有名气就打听,不时地在电子邮件上“眉来眼去”,有时候是通过现有作者的友情链接去找一些写字很好玩的人,再有就是“逼”现有作者推荐人选。

  熟悉罗永浩的朋友说,罗胖子最反感的是“虚伪”和“装逼”,这也是他平时骂人的两大常用语。招徕牛人的方法有很多,罗永浩自己做到的是真诚。

  “科学松鼠会”网站的负责人姬十三说,罗在朋友面前从来不掩饰自己的好恶,在朋友面前会很实诚地袒露自己不足。“觉得真的好的东西,他会不遗余力地推介,不计较自己得失,是真心地帮助你。”

  一群喜欢说实话的人凑在一起,这成了后来牛博网与别的博客网站不同的独特气质。

  2006年8月1日牛博开张,最早的一批入驻作者有王三表、老六、张立宪、连岳、莫之许、王小山、柴静等人。这过程中隔三差五地往里面加作者。一些默默无闻但写文章很牛的人也被罗永浩邀请过来,他的标准只有一条,就是这人的文章够不够“牛”。

  罗永浩当时自己博客日浏览量是4-5万。邀请了一批作者之后,不到一个月整个牛博网的浏览量就涨到了二三十万。广受年轻网民爱戴的教师“老罗”也专职做起牛博网。

  除了服务器被迫流浪海外的半年之外,牛博网的浏览量一直是稳步上升。现在牛博网拥有150个作者,日点击量在120万以上。

  庞大的读者数量也使牛博网拥有着很强的发动能力。2008年,罗永浩和牛博网发动了两回募捐。

  一次是在2008年春节前给黑窑奴工家庭派送红包。很多黑窑奴工的家长常年寻亲,很多已经变卖家产负债累累,牛博网找了律师朋友起草了一个考虑比较周全的救助方案,发起了一次捐款。十几天功夫,捐了16万元,最后给每个家庭大概提供了8000元钱。

  另一次是在5月份四川大地震发生之后。由于有了前面一次活动的经验,这次罗永浩他们的反应更加迅速,第二天就拿出募捐方案,第三天就赶到了四川。

  最后他们在灾区紧急物资救助11天花掉了100多万,罗永浩也从一个胖子累成一个瘦子,后来他们回来后总结不可能这样亲力亲为,还考虑到自己在这方面工作没有经验,开始着手寻找经验信誉好的组织来做。最后在梁文道的牵线搭桥下,他们将剩下的134万元交给香港苗圃行动,计划在灾区修建教学楼。

  “让我们删帖我们从来没顶过”

  罗永浩并不像他的粉丝们想像中那样剽悍,实际上他很容易紧张。他的朋友说他每次去KTV就算坐在底下憋着不唱也会“胆战心惊地”直冒汗??

  因为打算办培训学校,罗永浩最近时常到各大高校演讲,他说自己演讲时“大脑一片空白,浑身臭汗淋漓,手里拿着的不知道是毛巾还是抹布。貌似镇定,但麦克风已经快被我捏碎了”。

  前几年,牛博网“被动”卷入一些公共事件,同样让他紧张不已。

  2007年,厦门PX项目建设引发争议。在全国性的门户网站和厦门本土的网站讨论PX的文章被大量删帖,牛博网成为当时少数几个能看到PX相关文章的网站。

  当时牛博网的一位作者在厦门用手机短信将现场情况发在博客上,每隔三到五分钟一次,相当于做了一次文字现场直播。当时他们担心给网站带来麻烦,提前一天给罗永浩打来电话。

  第二天,罗永浩早早地到办公室守着电脑,心里一直发毛。结果一直到下午都没有有关部门要求删帖,到了临下班的时候,罗永浩忐忑不安地跟有关部门询问消息,答复是:没有听说过什么消息,你自己看着办吧。

  2007年,山西黑砖窑奴工事件被媒体曝光,引起全国关注。但当时很多刚救出来的奴工不久就突然失踪。一位媒体人在网络上发帖呼吁大家帮助寻找再度消失的奴工,还把这些孩子的照片都贴出来,依然被四处删帖,贴到牛博网的文章却一直没有被删除。

  “我们一直没顶什么压力,也没有人要求我们删除。”罗永浩发现这两次事件中都没有被有关部门要求删帖。

  “让我们删帖我们从来没顶过,让删就删,但是这已经很罕见了,大部分网站会主动删除他们认为有‘风险’的文章。我身上最被高估的一个品德是勇气。我没那么勇敢,我只是稍稍正常一点,没那么窝囊而已。”他说。

  事后罗永浩谈到参与到这些公共事件中时,表情严肃并自豪:“我觉得这是推动中国公民意识和公民社会的一次活动。我们有幸参与并提供了言论平台,我们感到很骄傲。”

  “给他们空间说话,本身就有意义”

  很多人以为牛博网是一个时评网站,但罗永浩说其实这不是自己的初衷。在他邀请的作者中经常关注时事的作者应该只占到1/4,只是这些人都很高产,他们1/4的人数维持了网站更新量的80%。“实际上我一直想做一个很全面的网站。”另外的3/4的作者是一些成名的经济学家、国内比较有名的科普作家和那些成名的、不成名的文艺青年。

  从牛博网开张到现在,罗永浩和黄斌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如果把我们俩的机会成本也算进去的话,每年起码一百多万。”之所以一直在做,更多因为这是一个很多人看中的弥足珍贵的言论平台。

  牛博网的庞大的读者群显然让罗永浩和博客作者们又爱又“恨”,他们大部分文化层次比较高,时常既“刁钻”又“好辩”。经常会有牛博网的作者向罗永浩抱怨,文章写出来后会遭到一大帮人的反对和痛骂,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作者对读者的很高期待值。

  地震捐款的时候,读者们会要求罗永浩提供矿泉水和卫生纸的牌子和型号,以防止善款被偷偷转入私囊。但也有时候,他们除了骂脏话和发泄情绪之外,提不出更有营养的意见。直到现在,“老愤青”罗永浩还固执地认为,在中国,作者和读者的交流其实意义不大。“但是给他们空间说话,本身就有意义。”

  “实际上我为牛博读者感到很高兴的是,讨论严肃社会问题的文章总是得到比较高的点击率,从这一点看,牛博网的读者是最牛逼的网民。”

写进博客
复制标题和链接发给好友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