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凯资本CEO王冉做客新浪VC人生 (文雄/摄)
保持对投资银行业务的聚焦
主持人:帮助企业融资只是易凯资本业务的一部分,其他业务还包括企业并购以及IPO。这也引申出一个投行概念,这个词汇也是近几年才被大家熟悉起来,能否给大家介绍一下易凯资本以及本土投行发展的情况?
王冉:我先从易凯资本开始说起,因为毕竟我是易凯资本的创始人之一。
易凯资本是在2000年3月份的时候正式创立的,当时大家也知道,我们的英文名字China eCapital前面有一个小e,这跟我们诞生的环境有关系,因为当时正是互联网如日中天的时候,我很多以前的同学和同事都纷纷从原来大的国际投行、跨国公司跳槽出来做了互联网公司。于是我们就想要做一家为这些互联网公司提供投资银行服务的帮助他们去融资、并购、上市的一家投行。从时间判断来讲,当时进入这个市场正好赶上互联网高潮的尾声,我们3月份开始正式组建这个公司,4月份开始办公,因为前面还要办照。4月下旬5月初的时候,全球互联网市场开始调整。在某种意义上说,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很感谢这一次互联网的热潮,因为没有那一轮的热潮,我们可能开始不会这么顺利。我们4月份回来,大概第一个客户就是当时的易趣,3周内我们就签下第一个委托,4个月内帮他们完成了交易,这是易凯的第一单。然后很快跟新浪、网易等互联网公司也开始有些合作。但是毕竟大环境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很快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样我们就把我们的客户聚焦,从纯粹的互联网企业转移到了传统的IT领域,后来又一点一点地发展到媒体,发展到消费品和消费者服务等等。
发展到今天,应该说易凯目前基本上从我们自身对自己的定位来讲,我们提供主要的是三个聚焦的服务,围绕着我们聚焦的所谓“3+1”的产业。这3个核心的服务一个是私募融资,帮助企业去资本市场上进行定向的资金募集。像刚才提到的酷6,包括早些时候完成的红孩子2500万美元的融资等等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融资案例。第二个业务是兼并收购,有的时候我们会代表买方,有的时候会代表卖方,有的时候代表国内的企业,有的时候代表海外的跨国公司。兼并收购也是所有投行的核心业务,无论是像高盛这样的大投行还是对于像我们这样的新型投行。第三个业务核心是IPO以及与IPO相关的业务。目前我们还没有进入IPO的承销,所以做的更多的是IPO的财务顾问。像去年大家知道当时的橡果国际的海外上市,我们是以财务顾问的身份全程参与的。
从行业聚焦来讲,目前我们主要是三个大的行业,一个是传媒娱乐业,当然包括传统媒体,也包括新媒体。第二个大的行业是消费品和消费者服务。当然消费品和消费者服务包罗万象,包含很多具体细分的领域和市场。第三个领域是健康产业和生命科学。在这个领域我们最近也已经有了几个成功的案例。
所谓3+1是因为最近整个资本对于清洁能源、清洁技术非常热衷。所以,我们在几个月之前也专门成立了一个小组,开始比较系统地来追踪清洁技术这个行业。但是这个行业应该说比较实事求是地讲跟我们其它三个重点领域相比,无论从我们自身的积累还是从我们对市场覆盖还没有那么完善,我们正在努力之中。
可能目前大家提到易凯的时候,了解比较多是我们在传媒娱乐业的业绩和影响力。的确在传媒娱乐业,可以说在中国所有的投行,无论是大投行还是小投行里,可能从完成交易的数量还是融资金额来讲易凯资本可能都是最多的,影响力也是最大的,这和我们长时间的积累有关。但是我要说的是,我们不是一家仅仅聚焦于传媒娱乐这个行业的投行。像消费品和消费者服务,像健康产业与生命科学都是我们非常关注的行业。在这几个领域,我们最近也都有些案例,像最近红孩子、科美和百盈通的融资,包括再前一点好孩子的杠杆收购等,都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从我们自身的发展战略来看,有几个比较核心的想法。
首先,我们要始终保持我们对投资银行业务的聚焦,因为现在市场上有很多机会,包括很多国外的基金找我们谈合作,也有很多人问我,是不是考虑再成立一个基金参与直接投资。但是我自己是这么看的,在直接投资这个行业里,其实市场上已经有很多玩家,大大小小的基金公司,我们经常接触的就有一百多家,其实你要看最近三年在中国市场上有过投资行为的基金,包括美元基金还是人民币基金,加在一起3、4百家总是有的。在这种情况下,在某种意义上说投资这个领域其实已经是一个红海了,竞争非常激烈。而相对来说在我们的投资银行这个领域,真正有一定规模、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的民营投行其实并不多,可能大家平时提到的也就是两三家、顶多三四家而已。在这里面相对来说我们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
当然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最终我相信我们也一定会有直接投资和基金管理的业务,但是短期内我们聚焦的核心仍然是我们以私募、并购和IPO为核心的投资银行业务,仍然是要立足于把这个平台做得更大、更扎实、更牢固。
第二个核心的策略是我们的行业聚焦策略。我们永远不会什么行业都做。我们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把所有的行业可以说扔到了三个篮筐里,第一是篮筐我们要重点聚焦、重点追踪的行业,第二个篮框是采取机会主义的态度、有合适的机会我们会看的行业。第三个篮筐是我们把金山堆在我们眼前我们也坚决不碰的行业。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不是我们的一个短期策略,而是我们的一个长期策略。我们会长期聚焦在部分行业里,并且在这些行业里形成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只有对一个行业真正理解,你才能可能为这个行业里的客户提供真正有价值的服务。你是不是真的懂一个行业,脑子里是不是真有货,和人家聊上五分钟就知道了。
第三个策略是我们对项目执行能力和执行细节的聚焦。我们不会像我们的某些同行那样认为我们自己是一个工业化生产线。虽然我们会越来越多地去试图建立一些比较机构化的能力,也会去越来越多地利用机构的力量去覆盖我们的市场。但是我们在每一个具体的客户、每一个具体的交易上,我们仍然立足于跟客户建立人与人的长期相伴、风雨同行的长期客户关系。并且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我们会非常强调项目执行的质量,每一个项目都会有合伙人全程参与。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会始终把握数量与质量的平衡,把握增长与巩固的平衡,把握“大而全”与“小而美”之间的平衡,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客户利益为本,以质为本。
易凯发展到今天,应该说我们走过了8年的历程,可能在目前所有国内民营投行里,我们也是发展历史最长的一家。这8年走下来,应该说还是有很多感慨,也经历了很多波折。但是现在随着中国经济本身的增长以及中国企业客户的不断成长和成熟,我们的市场确实在一天一天的好起来。短期也许中国的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形势存在比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对这些我们当然会密切关注。但是从长远来讲,中国的投资银行业还是长期向好的朝阳行业。其实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希望看到更多的玩家参与到这个行业中来,因为这样大家可以共同地把这个市场真正做大。到目前为止,其实排在市场里前几名的民营投行,我们真正中间有交叉、重合的客户非常少。同一个客户几家投行去竞争,最后给了一家而没有给另外一家,这种情况还很少发生。所以我说,即使我们有竞争,也还是比较低水平的竞争。随着更多玩家的介入,也随着我们几家比较领先的投行逐步建立起机构化的市场拓展能力,我相信行业整体的竞争水平会不断地提高。
主持人:在您看来,本土投行之间的竞争到底是在哪个层面?是资源、人脉还是靠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