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网店开到少林寺:少林弟子玩起网上“飘”(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30日 15:13 电脑报
到少林网店淘宝 丁宁在网上看到了少林寺在网上开店的消息,于是第一时间来到了这个网店,看着店铺内那件价值9999元的《少林武功医宗秘笈》,丁宁兴奋地喊了一声:“这本书我在少林见过。” 已经工作四年的丁宁怎么也不会忘记,去少林习武的那段日子。或许在每个少年的心底,都曾经有过这样的武林梦。 2001年,怀揣着对少林寺的景仰,还在念大学一年级的丁宁利用寒假时间,独自来到少林寺的武术院学艺。20多个小时的车程将这个少年带到神秘而又神圣的少林寺前。 正值寒冬来临时,千年胜地在丁宁的眼里显得更加雄壮。每日早5时起来晨跑、练功的日子丁宁时时忆起,混着泪和汗操练的日子,也成为这位少林粉丝一生中不可磨灭的印记。 为了纪念,丁宁特地买了一套僧服,从僧袍到胶鞋到长长绑腿的袜子。丁宁至今还保存着。 时间在流逝,以丁宁为代表的80后已经逐渐成长为社会的主力,新一代的年轻人可能看不到老电影《少林寺》,习武热的退潮,NBA等洋文化的流行,不得不让人思考少林寺要如何跟上新一代的潮流。 丁宁在少林寺的网店里,找到了自己过去熟悉的少林寺的商品,并一口气将这些曾经见证他少林生活的物品一一拍下。他很高兴看到少林文化有了新的延伸。为了向更多的年轻人介绍少林的文化,少林寺在改变自己。——主动、巧妙、强势地传播少林文化,而且正尝试把少林文化打造成一种新潮流。 比如在网店里,少林寺就设计了很多非常现代化的商品,努力用简洁生动的形象来表达禅意。“不动心果盘”,就用一个可在果盘转动的坐禅和尚来传达“动身不动心”的禅机。还有少林寺手工明信片、铁砂掌烛台、少林功夫手表、朝天蹬木偶、梅花桩CD架等等。 不仅如此,丁宁还注意到少林寺通过网络向全球设计师开放创意平台,希望能够吸引到更多的创意作品,来弘扬少林文化。他隐约觉得,少林寺在为传统文化的传播用自己的方式寻找出路。 少林文化不再是解不开的谜 半天工作,半天修炼,这就是一位普通少林寺僧人每天的生活。张林(化名)也不例外。张林在少林寺已经呆了7年了,在去少林之前,张林和所有人一样都认为少林寺是一个对外界比较封闭的地方。但是直到他来到这里,才渐渐明白,一切不是他想象地那样。 早上5点集体起床洗漱;5点半开始,这位僧人同他的是兄弟们上山练功,另一部分师兄们则在禅堂坐禅;7点钟在斋堂集合吃饭;8点开始接待一些香客、游客;中午11:30,他和其他僧人们一起在斋堂里集体吃饭。午饭后就是他的自由活动时间,可以修禅,也可以练武,甚至上网,都随便。在少林寺像张林一样的年轻僧人比比皆是,他们拥有自己的QQ号码,酷爱上网。张林在少林寺里面算接触网络比较早的人,但是少林寺开设第一间微机室的时候,由于张力是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因此便担当起教大家学习计算机的任务。当张林的QQ好友得知他是一名僧人时,常常向他打听这打听那,似乎对寺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但又无从了解。每当这时张林就会十分感慨,希望有一天博大精深的少林文化对世人来说不再是一个谜。 而这次少林寺开设网上店铺,让张林十分欢喜。他第一时间将这一消息发送给了自己的QQ好友:“少林寺开网店了,去看看吧,应该有你们想要的!”少林寺网店开张一个月了,张林基本每天都会去逛几次,看看新上的货品,试探下掌柜的服务态度等,主要还是为网店的经营出谋划策。对于外界说的那些有的无的质疑,他很开怀,少林寺一直都有着自己的生存方式,以前寺院只能通过开放少林寺、国内外巡演等来传播,资源很有限,受众有限,如今互联网就像是一条通道,打破了这些局限。 虽然现在也有人认为少林寺开网店只是一个炒作手法,但张林以少林弟子与世无争的平和看待着网友们的质疑。他相信清者自清。张林一直对少林方丈释永信的一句话非常信服:“20多年前,少林寺是靠着28亩薄田过日子,只有十几个和尚,寺院建筑破烂不堪。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也就不会有少林寺的今天。全球化是必然的,在中国融入‘地球村’的过程中少林寺也有责任做出自己的努力。”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