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创投邝子平:投资标准多是个人偏好(1)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8日 18:01  新浪科技
科技时代_启明创投邝子平:投资标准多是个人偏好(1)
启明创投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邝子平 (志维/摄)

  风投行业适合小团队作战

  主持人:您什么时候开始感受到做投资的乐趣?有什么标志性的事件让您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邝子平:这是潜移默化的事情,没有说突然哪一天回家说,我终于从一个经营者的角色转变成功了,就好像我当年去美国以后,我很多朋友讲你是不是晚上做梦的时候,用英文做梦,第二天回来说我英文学好了。做投资倒没有这么一个很突然的变化,说乐趣的话,第一天开始我就觉得有很大的乐趣,因为跟过去的做法很不一样,现在能看到很多很好玩的东西,天天都能接触到很新鲜的事情,很多新的想法,接触到很多很有冲劲的创业者。这是非常有乐趣的事情。

  主持人:您在英特尔其实也是做投资,一做就是做了六年左右。

  邝子平:对。

  主持人:但您最终选择离开英特尔投资创办启明创投,是什么时候有这个想法?

  邝子平:做VC不是由来以久的一个想法,刚才谈到怎么进入到VC这个行业。但是做VC以后,进入英特尔以后,希望有朝一日自己来做这个事情,这个应该说是蓄谋已久。因为总的来讲,我觉得做风险投资这个行业是一个比较适合在相对小的团队里边,跟若干位的合伙人,做一个比较长期的事业,慢慢这样做下去。英特尔提供了一个非常非常好的平台,让我这边开始进入到这个行业,也因为英特尔这个平台,英特尔能看到很多非常优秀的企业。但是总的来讲,作为我个人的兴趣,我今年45岁,到55岁的时候,我是不是还希望在一个大的公司这样的体制下面去做投资呢?我想不是。所以,在我进入英特尔一段时间以后,我就开始在想怎么样在未来一个适当的时候,也算是自己创业,创立一个风险投资的合伙人机制的企业,也是一个创业。一直都在考虑这个问题,但是这边相信今天也有不少目前想要进入这个行业的朋友,新浪的许多网友在看我们这个节目,或者是现在在大公司里面工作的,我唯一一点忠告,一个人可以有你自己人生的理想,你可以把自己的事业做一个很好的安排。但是你每一天的工作,必须要把今天待的这个地方作为你准备待一辈子的工作岗位来做,这样才会有未来的理想。如果天天待在这边不好好做,就为了想方设法做下一步的东西,不但今天的事情做不好,下一步的宏伟计划也做不到的。

  虽然我进入英特尔以后,比较早的时间就想这个东西,也跟一些朋友交流、探讨怎么有朝一日组建这么一个投资企业,但是我在英特尔这几年,我觉得还是问心无愧,应该说整个英特尔投资中国那六年的业绩也不错。所以,每年英特尔投资开它的CEO年会,英特尔投资的朋友很热心,每次请我去参加,这次去旧金山,刚好也参加了他们的年会,关系非常好。

  主持人:我听说您当时创办启明创投,好像是直奔TMT行业。但后来又发生变化,目前启明投资的公司,我数了一下,有一半是零售业和医疗行业,为什么会有这个变化?

  邝子平: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机会。第二,也是我们团队这边人员的组合,增加了不同方面的长处。从我本身的背景来看,TMT肯定是我自己比较驾轻就熟的。所以,在启明最开始的时候,作为一个新兴的企业,你必须要有一个着重点、专注。从这个角度出发,确实我们早期做的比较多的项目都是在TMT这边。陆陆续续我们第一波启明增加的力量是在医疗卫生这一块,在我们宣布第二期基金的时候也同时对外宣布了,梁颖宇小姐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她其实在第一期基金的时候就已经进入到我们的团队,还有另外一位同事,他们俩都是从医疗行业过来的,他们在启明大概快到一周岁的时候,开始组建我们做医疗卫生这一块的准备。所以,一期基金我们就陆陆续续投了一些跟医疗有关的东西。

  2007年之初甘剑平加入我们,他本人过去投资过携程,他现在仍然在携程担任独立董事,他整个对消费类的产品,对连锁教育、学校、消费这些很感兴趣,在这方面比较有研究,他又领头开辟了这一块的业务。

  我自己这边还是偏重于TMT上面多一些。虽然我们大家都会参与到不同的项目里,但是侧重点我会看TMT的多一些,甘剑平会看消费类的多一些,梁颖宇这边会看医疗卫生这一块多一些。

  另外还有一位我当时创始的合伙人Gary,他因为在整个VC行业的经验很多,他在启明起的作用就是,相当于一部分时间他做他的项目。另外一部分,他也可以说是我们一个R&D部门,在我们研究怎么开始医疗方面投资的时候,Gary花了很多时间在里边。现在我们又开始研究我们如何去组织力量研究市场,去做环保类这一块的投入。所以,Gary现在又去领导这样的一个工作小组,他是走在我们投的实际项目的前面。大致上是这么一个分工。

  主持人:您刚刚说您比较喜欢小的团队,现在这个团队大概有多少人?

  邝子平:大概12、13位跟投资有关的同事。

  主持人:这个团队主要的投资人,我也看到过中外的力量是一半一半,这在一些投资团队中是很少见的,我也看到媒体说这种中西结合的优势,说服LP会有很大优势。但是我觉得会不会也存在一些沟通或是本土化的问题?

  邝子平: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我们经常在这个事情上面讨论,我们怎么去把握这个尺度。

  首先,VC这个行业越来越国际化了。我刚刚提到最近我去美国转了两周,现在去美国去谈跟见我们的LP,已经不是在谈很多中国基本面的东西了,大家都谈的很具体。在互联网领域,他们在美国看到的一些趋势,他们想跟我们交流,在中国的一些趋势,在TMT其它的科技领域,在环保领域,在医疗领域。所以,很多投资的概念其实在中国、在美国,都基本没有太多的时间差。所以,两边都有案例的分析能力其实非常重要。现在其实在中国也越来越多VC的企业也是这样。当然只有启明目前是真正中国和外国的人员共同在一块儿工作,大家其实都意识到信息的流通对做好中国的投资非常重要,这是第一点。

  第二,总的来讲,在中国这边真正非常有经验去管理过或者是创建一个很大的国际性企业的人才毕竟还比较少,这会逐年改变,我们看到越来越多在中国这边非常成功的高级的管理人才出来做VC这个行当,但毕竟还不多。你回头看一看启明和我们在西雅图这边的合作,他们派到中国这边跟我们共同挂启明的名片,在这边扎扎实实工作的这些合伙人,都是当年微软的高管,经常过来跟我们一块儿讨论案例、做事情的John,退下来之前是微软的CFO,CFO以前他是CIO,整个微软内部所有IT的东西都是他管的,都很熟悉。像微软这样一个大的IT企业,它是怎么去购买IT类的产品,这些都是非常非常珍贵的经验。能够很好地用起这个资源非常重要,这是另外一个原因。

  最后,启明这边能够在你刚才讲的一半一半比例,其实没有一半一半,绝大部分这12、13个人里,大概有10个是本土的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我也算一个。国外没有中国根底过来参与的大概是2位左右。如果我们不是一个本地化的团队,而是我上面有三个老外的老大,每一个事情都要从中国宏观经济到中国人的创新精神,去从头解释的话,这个肯定做不好,这就跟我们现在这个是完全两码事。如果本土的同事能够单独做好的东西,我们不需要跟谁去汇报,跟谁去审批,我们只需要在能够互相用到互相资源的时候去回报,还是蛮不错的一种组合。

本文导航:
·启明创投创始人邝子平:投资标准多是个人偏好
·启明创投邝子平:投资标准多是个人偏好(1)
·启明创投邝子平:投资标准多是个人偏好(2)
·启明创投邝子平:投资标准多是个人偏好(3)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