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博客帮助地震灾民寻找4万公斤玉米种子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3日 09:22 南方都市报
天空阴阴的,空气中略微有些潮,玉米种子被撒进地里。农业技术人员说,这种天气最适合玉米播种,因为如果日照太强,玉米种子就难发芽,而如果下大雨,又担心把种子冲走。播种的工作从昨天开始,今天就能全部完成,只要不经历超高温天气,再过3个月,满地玉米就挂穗成熟了。 虽然也在四川,也叫卧龙,迎新乡的卧龙村并没有国宝大熊猫。大地震中,这个2000多人的村子遭受的损失是几个村民的离世和大量房屋的坍塌,惊魂初定之后,农民们的第一反应是——农田。 从广州赶到四川灾区做志愿者的R看到了这样的情景:“这几天农民们全疯了一样抢收小麦,我们也下地了。” 但是谷仓被震毁了,粮食收回来没地方放。不过,让R心里着急的是,像卧龙村这种人员损伤不多的村得到的关注很少,“得到的援助也很少”。 生长队长郝德金跟他提起一件事:现在是夏玉米的播种时间,时间很宝贵,玉米是播种期很短的经济作物,但是村民们还缺少不了玉米种子。郝德金说,卧龙村主要是种水稻,村里有800亩稻田要抢种,这是将来人的口粮。另外还有100亩旱地,种的是玉米,拿来喂猪喂鸡,地震后,大家想到应该抓紧时间播种,但供销社没了,上哪儿找种子去? 不只是卧龙村,R在迎新乡“扎了几天”,发现附近的村对种子的需求都很迫切。他认为,种子的问题“关系他们下半年的吃饭问题,十万火急!” 5月23日早上,R用手机短信给老榕(blog)发来“十万火急鸡毛信”,说要玉米种子。老榕“呆住了”,这也太专业了吧,他是那种“把玉米和玉米种子放一起没法分辨的人”,他大概知道,种子化肥之类的农业生产资料是由专业的企业来生产和经营。可是“说真的,我完全不知道它们在哪里”。 老榕,真名王峻涛,搞电子商务,热爱足球。这次他又想到网络,9时16分,以“十万火急:灾民需要大量玉米种子和篷布”的标题的文章,贴到了他访问量达213万人次的新浪博客上。然后给新浪的朋友打电话“走后门”,这篇博客于是被放到了博客频道页面的最顶端。 发帖的时候,老榕在想,茫茫的网络大海中,他这篇不起眼的博客,就像一个漂流瓶,不知何时才能到达打开它的人手里。“会有奇迹吗?”老榕这样问,带着期待。 仅仅9个小时以后,奇迹发生了。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