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我”姓“阿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4日 02:42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小诺

  5月21日,广东的创业者聚集在某国际会展中心,听互联网前辈讲述创业经验。金山软件创始人之一求伯君的概括是:先天的天分+后天的努力,再加一点点的运气。

  台下叹息声一片。此刻的他们,有的正为如何“活下来”而苦恼,有的因为拿到VC的钱而暂时喘了一口气。而大多数的人,仍在创业的道路上,艰难爬坡。

  但对于含着“金钥匙”出生的阿里妈妈来说,仅借阿里巴巴的资源,就轻松跃过了这些环节。虽然不是念一句“芝麻开门”的咒语那么简单。但至少在别人眼里,它只需撬动一些共享的资源,创业之路便变成坦途。

  创业型的公司,无论是资金、人才还是社会资源,都相对匮乏。而阿里帝国好比是一个大型资源库,可以为那些还不够强大的创业公司输送资源。因此,在广告人士认真推敲阿里妈妈模式的可行性时,那边B2B平台和淘宝网的用户们,已经开始掏出钱包了。

  不得不承认,商业的认同不一定建立在无懈可击的完美模式上,许多时候,更主要是因为背靠大树好乘凉。所以,对于阿里妈妈,广告主们甚至会宽容地说,我们要给予它成长的时间和空间。即使拿到的广告效果评估报告不如人意,他们也不会冒然地否定打击,甩头就走。这就是“阿里系”的磁力。

  不过,阿里系的磁力,也不是与生俱来。马云创办的阿里巴巴集团,也是在风雨之后方见彩虹。但其间流传的创业故事,马云的个人魅力,无形之中增添了“阿里系”的光环。在成功上市后,又有政府官员到杭州参观取经,这些良性的传播效应都在增强“阿里系”的磁性。

  先不谈商业模式,而是聚焦创业者碰到的最基本的困难。在21日的会议上,创业者大都反映了行政部门的刁难,办证的烦琐,甚至是碰到“拔网线”的粗暴管理行为。再其次,就是与日俱增的房租,人力成本涨价和人才的缺乏等问题。

  这些问题,阿里妈妈可谓一一避过。

  所以说,阿里妈妈是幸运的。在创业资金上,虽然没有一笔相对固定的投入,但有需要的时候“直接申请就可”。且不管审批的流程快慢与否,但至少有“富爸爸”在支持,那种随时“断粮”的恐惧感,不会时时笼罩在创业的过程中。

  人才的输送上,各个子公司和分公司的人才可以按需调动。而在招聘、考核等行政体系上,可以延用一个系统,对新公司来说,节省了繁琐的手续以及节约了大量的招聘成本。

  “阿里”系新成立的公司,刚开始一般只有技术和运营团队;人,寥寥可数。不过,到目前为止,“阿里系”营造了极好的创业环境,抽调到新公司的人,大都视自己为创业者。他们只需一门心思投入到模式的研究,以及如何开拓市场当中。做这样的“创业者”是幸福的。他们得失眠和焦虑症的几率,应该比其他的创业者要低得多。

  市场的风险,如今往往需要一个完整的体系去抗衡,而非一家公司独立承担。即使个别公司发展不善,系统内的公司也能帮扶一把。阿里系下的7家公司看似独立,其实盘根错节。

  概括来说,这些公司都是围绕着中小企业的需求,提供不同产品或服务——阿里巴巴的B2B是开放的中小企业贸易平台,淘宝是对B2C商品贸易的开放的交易平台,阿里软件是中小企业租用销售软件的平台,支付宝则是为中小企业在交易时提供了支付工具。2006年收购的口碑网,乍看,似乎与中小企业没有太多关联。不过阿里集团通过将淘宝旺旺用户与口碑网社区对接,试图为所有的阿里用户提供在商业之外的生活社区服务。阿里想要的,不仅仅是你的商业时间。

  可以说,这些公司的出生,为了把阿里平台上的用户黏性更强。这样才能达到马云希望的目的——与中小企业一同成长。围绕这一目的,我们可以想象,在阿里系统内,还会有新的公司诞生,到时就不只是“江南七怪”了。

  这就需要把创业变成一种传统与习惯,要习惯系统内的“此消彼长”,习惯只有“逝去与新生”的更替,才能实现“生生不息”。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