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成当代艺术“推手”(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4日 15:41  深圳特区报

  未来网络媒体将更加“分众化”

  记者:在大的网络经济背景下,如何去定位专业网站?

  吴鸿:2000年左右,国内出现了很多像新浪、搜狐这样的综合性门户网站,这实际上是把网络经济的概念放在资本市场进行放大。经过资本市场的运作和整合,必然会优胜劣汰。加上现在中国的门户网站新闻源头依然是以转载为主,各个网站的内容大同小异,当人们的阅读习惯形成以后,未来这类网站只会剩下少数几家。

  那么,剩下来的互联网发展空间在哪儿?我认为有三点基本的原则,第一是和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相关的,第二类是与某些特定人群的特殊需要相关的,第三类就是依附于专业领域的专业网站。或者说,未来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应该更加“分众化”,也就是专业更加细分,这时就会有大量的专业网站出现。在这个背景下,未来将是一些能在专业领域、专门内容、专项服务、专职功能方面能体现出特色的网站成长的时代。

  记者:从您过去的经历来看,您主编的艺术网络媒体不仅仅满足于对客观情况的反映,更注重对艺术进程的介入,如几年前对蔡国强《威尼斯的收租院》讨论中,“美术同盟”的立场和态度也影响到这件事情的最终发展方向。这在当下的艺术网络媒体中是绝无仅有的。

  吴鸿:这取决于什么人去做,涉及到每个人的知识背景以及他对艺术的理解,当然,还取决于你做网站的目的,是网上画廊,还是专业媒体?对我来说,这种用媒体的方式来进行的“介入”确实是我的野心,也是我的目标之一。

  正在打造“艺术国际”

  记者:能否介绍一下您现在正在打造的“艺术国际”?

  吴鸿:我心目中的“艺术国际”,将定位于当代艺术领域,立足于国际视野,以专业艺术网络媒介为基础,带动平面媒体、专业出版策划、展览策划、艺术家推广、艺术品投资等多方面业务,从而构建出一个完整的专业产业链。应该说,“艺术国际”不仅仅是网络媒体,而是一个文化机构。网站六月份就上线了,预计年底将会出版平面杂志。

  记者:但您刚才一直在说网络媒体的优势,为什么又打算出版传统媒体呢?

  吴鸿:因为网络媒体和纸媒是互补的关系。网络的时效比较快,但在深度讨论方面还是不如平面媒体强。当然,这也与网络编辑专业素质的培养有关,但是在专业化队伍还未成熟之前,还是需要平面媒体的配合。

  此外,每个人的阅读习惯都不一样,有些人喜欢做网虫,有些人却喜欢在沙发上看报纸,阅读对于许多人来说除了获取知识以外,更是休闲的方式。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子谁都无法预测,也许以后的网络接收终端会变成像报纸一样可折叠也说不定,如果要是能这样,纸媒和网络媒介的边界也可能就消失掉了,但在那个时候到来之前,网络媒体和平面媒体都还各自有着存在的意义。

[上一页] [1] [2]

本文导航:
·网络媒体成当代艺术“推手”
·网络媒体成当代艺术“推手”(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