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杂志:谷歌受困人才流失将何去何从(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4日 00:19  新浪科技

  突显一系列问题

  员工跳槽在硅谷屡见不鲜,尤其是那些高管完成原始积累后,便立志开创自己事业的公司。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对员工跳槽会影响公司业务的说法嗤之以鼻。他说:“我们每周招募上百名精英,新加入的员工数量超过了离职员工。”有意思的是,施密特本人可谓这些人的“先驱”,他先是从SUN公司跳槽至Novell,后来又从Novell到谷歌另谋高就。

  高管和工程师等人才流失并不是谷歌今天面临的唯一挑战。说谷歌面临挑战,你也许不会相信。的确,谷歌净利润高达10亿美元,作为网络搜索行业的巨头,它甚至威胁到微软的利益。但事实是,谷歌强劲的增长势头终将放缓,正如公司规模所显示的那样。规模成为变显露。

  现在谷歌是市场的领导者,然而这带来了一个历久不衰的难题:过程和创新,哪个更重要?纵观谷歌走过的发展历程,这个搜索巨头拥有一套意味深长的赚钱模式:强大的搜索广告系统。这套系统如井喷一样给谷歌源源不断带来财富,但并非谷歌唯一一个“喷油井”,因为该公司其他的项目也正在或者即将“井喷”。

  谷歌自身存在问题引出了一个敏感话题。在我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Salesforce.com的CEO、谷歌商业合作伙伴马克·贝尼夫(Marc Benioff)打来电话,讨论了其公司同谷歌建立的合作。我总是很乐意接到口若悬河的贝尼夫的电话,只是我从不主动给他打电话。谷歌“最高层”有人要求他同我见面。“他们必须如微软一样建立完整的收入帐本。他们拥有一头神奇的‘现金牛’(即摇钱树),他们还需要‘小鸡’和‘山羊’。”

  谷歌在面临多样化发展问题的同时,还必须证明它的与众不同之处,例如拒绝听从华尔街的指挥以及提供免费食品等。它还必须证明其成功之处是缘于其Googleyness。即便谷歌的朋友对此也是满腹狐疑。新闻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彼得·彻宁(Peter Chernin)表示:“出于那方面的原因,我相信他们并不处在通用电气、宝洁、微软的行列中。”新闻集团旗下的社交网站MySpace是谷歌的重要合作伙伴。

  必须做到资源合理配置

  谷歌经营之道的基本原则是与众不同。谷歌两位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在公司2004年首次公开募股(IPO)前致潜在股东的信中就曾对这一品质大加赞美,并承诺将秉承这一原则。这和我们看到的一样,谷歌自身运营就不因循守旧。

  现代管理最基本的规则之一是必须做到合理分配资源,决定优先实施哪个项目,资金优先投入到哪个领域,还有选择投资的最佳时机。虽然这并不和谷歌的观点格格不入,但这一概念并非他们的第一选择。

  事实上,商学院MBA第一堂课所学的就是,资源分配是管理者最重要的职责。毕竟,当资源并不稀缺时,决策者就没有理由把注意力集中在分配稀缺资源上。截至到今年第一季度末,谷歌的现金和其他流动资产综合达120亿美元,每个季度的现金收入近20亿美元。

  在谷歌,资源分配之外的问题往往是放任主义。以谷歌副总裁兼企业部门经理戴夫·格罗伍德(Dave Girouard)面临的问题为例,他想对Gmail做出一些改进以使这一产品对公司客户更具吸引力。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需要说服不自己其管理的Gmail工程师。他将自己的努力比作(美国)和平队的一次任务:全心全意却没多大权力行使命令。然而,一方面是格罗伍德求着工程师,而另一方面,却是和Ooyala创始人一样的员工获得空头支票的承诺。一位热心的谷歌支持者说:“他们不是上帝,以为自己能解决一切问题。”

  这种行事草率的作风往往使员工的努力付之东流,或者导致产品开发进退两难。在线网页编辑工具Google Page Creator,是谷歌实验室于2006年推出的产品,它遭遇了同谷歌新产品Google Sites的难题。克纳普说:“即使在Web搜索领域,同一个项目也有多个团队参与。”Google Checkout是谷歌开发的一种付费系统,谷歌对其投入巨资,但是市场份额至今仍被eBay的PayPal远远地甩在身后。

  虽然eBay是谷歌的重要客户,但仍于事无补。即使很受关注的商业交易也不总能反映出清晰的逻辑。比方说,当谷歌以高于微软的价格向新闻集团旗下社交网站MySpace提供搜索广告时,谷歌意识到这项交易并不能马上带来滚滚财源。过去的两年里,谷歌从与MySpace合作获取的收益仍寥寥无几,和其他社交网站的合作同样如此。

  另外,谷歌还寻求从其巨额收购获取某种金融回报。2006年初,谷歌斥资9800万美元收购了广播公司dMarc(现为Google Audio Ads)。按照谷歌的设想,dMarc将是其获取单纯文本广告之外各类广告活动的基础,但是dMarc并没有实现谷歌的梦想。正如谷歌在其证券报告中指出的那样,它是谷歌未带来任何物质收入的七个产品之一。

  同样是在2006年,谷歌斥资16亿美元收购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comScore 公布的数据,目前YouTube在美国网站视频份额为34%,是2007年2月的两倍,但是谷歌在如何通过YouTube销售广告方面并没有太多办法。2007年YouTube的营收大约为一亿美元,大部分来自首页广告。谷歌称其业务重心是不断增加市场份额,改善“用户体验”,但是据分析师估计,广告客户发现他们在YouTube刊登的广告并没有带来什么回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本文导航:
·财富杂志:谷歌受困人才流失将何去何从
·财富杂志:谷歌受困人才流失将何去何从(2)
·财富杂志:谷歌受困人才流失将何去何从(3)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