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数字图书馆遭遇版权难题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7日 01:21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雷中辉 一起多达500权利人提起的诉讼,将中国数字图书馆行业发展推上了风口浪尖。 4月14日,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10起有关学位论文侵权盗版的案件。从2007年起,因被认为未经许可擅自将自己的论文收录入数据库并出售给一些单位和个人,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方数据”)被323名博士和179名硕士先后告上法庭,被要求停止侵权并赔偿每篇论文1-3万元的损失。此次开庭审理的10起案件,正是属于这502名博士硕士所提起的案件。 如此大规模以保护知识产权为目的的法律诉讼,在中国数字版权行业内也是第一起,来自庭审现场的消息称,双方针对是否构成侵权以及构成侵权所应需赔偿的金额进行了辩论,由于双方诉求的差距过大,法庭调解并未成功,法院也没有当庭宣判。 “我所担心的是,中国数字图书馆行业的发展会否因为这次的诉讼而发生倒退?”万方数据市场总监张秀梅在4月16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应,万方的态度是保护知识产权是应当的,如果被认定侵权就应当改正,但希望是一个创新的解决方式,能够平衡各方面的利益诉求。但她同时认为,这次诉讼不排除是竞争对手的敌意所为。 “侵权成本太低,维权成本太高。”此案原告方的代理律师北京洪范广住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孝霖在同一天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表示,500多博士硕士的维权行为恰恰说明知识分子阶层对版权维护的觉醒。 500硕博联告万方 这不是一件偶然的群体性诉讼事件。 2007年11月底,北京海淀法院曾对6名博士起诉万方数据侵权的案件作出判决。在那次人数较少的判决中,6名博士全部胜诉,并总共获得约5万余元的赔偿。该案件起诉的缘由与此后500余硕士博士起诉的原因基本一致。 在记者所获得的一份判决书中看到,原告杨理,乃是内蒙古经济管理学院的教师,代理人是北京洪范广住律师事务所的段春梅律师,其所诉被侵权的论文,是其2003年4月所完成的博士学位的论文。 杨理认为,北京万方数据公司,未经作者本人授权,擅自将自己的论文收录入其制作的“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以下简称学位论文数据库),并将学位论文数据库出售给高等院校图书馆等用户,学位论文数据库用户则在其局域网内提供在线浏览或者下载,万方公司此举已侵犯了自己论文所享有的著作权。 法院在调查取证并开庭审理之后,认为万方公司侵犯了杨理对自己论文所享有的著作权,并判决万方数据停止侵权,赔偿杨理7870元。 “正是因为我们所代理的这一起6名博士提起诉讼获胜,所以才引发了众多的论文作者对自己权利的注重,并纷纷委托我们代为起诉。”李孝霖说,在上述案件获胜之后,洪范广住律所逐步接到了全国各地的委托人的请求,因此,500多名硕士博士的诉讼由此展开。 万方数据是科技部下属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下称:中信所)所控股(51%股份)的公司,万方数据宣称,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家以信息服务为核心的股份制高新技术企业,是在互联网领域,集信息资源产品、信息增值服务和信息处理方案为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商。实际上,通俗来讲,万方数据就是一家数字图书馆公司,张秀梅表示,其目前拥有学位论文数据多达百万篇,其中已经数字化的有50万-60万篇。 张表示,万方数据的许多文献信息都来自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而学位论文都是万方公司代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同一些高校签订的。“中信所是国家规定的三个论文馆藏地之一,因此我们使用这些论文资料,是已经获得了授权的。”张说,在同高校签订协议的时候,万方就已经支付了使用费用,但是否能够到达作者手中,万方数据无法监控。 但是,李孝霖则表示,论文作者并不知情这些论文已经被授权,而且中信所和万方数据公司虽有股权关系,但是这并不能成为万方数据可以使用原告论文的合法理由。 国内著名的知识产权专家、人民大学教授刘春田也参与了此案,担任原告的代理律师。李孝霖表示,这一案件的深远意义,在于国内知识产权保护如何考量互联网环境下出现的新情况,如何让侵权成本低而维权成本太高的现状发生转变,让网络版权行业的发展更为健康。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