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马云:光荣的荆棘路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2日 01:28  经济观察报

  李翔

  (一)

  直到今天,仍然有一种不友善的言论环绕着这个男人。尽管他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自己,并且用自己的坚持、睿智和机敏征服了大多数中国人——毫无疑问,他是当下中国最具知名度的商人,尽管他从未成为首富,他创立的公司距离相当一部分中国人仍有距离,而且也没有环绕过多非理性的光环,比如环保、太阳能、民族主义或者高科技。

  他甚至激怒了一部分人。这些人中有他的同行,也有一些媒体记者。他们为他的傲慢和大众对其魅力的臣服感到不快。很多城市都为自己没有这样的公司创立者感到懊恼,与此有关的讨论四处蔓延。但这种讨论和对这个矮个子男人的迷恋忽略了太多他人的感受,以至于很多互联网明星开始公开表现出对这只出头鸟的不屑。

  2007年12月份出版的《财富》杂志(亚洲版)选择他作为封面人物,称他为“中国的互联网之王”,“他推动和促成了自谷歌以来最热门的互联网公司IPO,打败了eBay,联合雅虎一起建立了中国最大的网上交易市场”。但这桩自2004年谷歌上市之后最火爆的互联网公司IPO,随后也无法避免因为大环境的不景气而带来的股价下跌。这成为那些对马云不屑之人的口实。“马云有什么啊,股价跌了一半”,从不吝于将自己展现于媒体之前的朱骏,在接受我的访问时出人意料的提起这个话题,他是被上海媒体关于马云的讨论激怒的,或许他想捍卫上海商人的尊严。这也同他个人的成功观有关。说来有趣,朱骏的成功观和马云一直宣扬的成功关相同,他们都认为运气在一个商人的成功中占据很大成分——上帝掷色子,总有人被挑作幸运儿。热爱谈论是非的媒体迅速散播了他的评论。

  另外一位曾经成为富豪排行榜上首富的互联网明星在接受一次尚未发表的采访时,评论中国商界的浮躁,说“有一家企业去年11月份在香港上市,市值两百亿美金。整个中国的媒体为此轰动。但是我觉得你要回过头去看,它到底创造了多少利润,(你会发现)其实屈指可数,但媒体界人人都把变成标杆,把它当成榜样”。

  马云自己讲过的一句话被四处传播,“我打着望远镜都找不到竞争对手”。我看到他在又一次讲这句话时,将两只手举起来,像孩童时期玩战争游戏那样,手指圈拢,比划成一个望远镜模样。“我确实讲过这句话,而且直到今天仍然这样认为”,他说。“但是媒体都引用了我的前半句话,而忽略了我的后半句话,我说,我看到的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他面部表情丰富,同时借助语气词和手势,把台下的听众逗得大笑:“这家公司不错,我得好好学学,咦,这个也不错……”

  对他的傲慢不满的,还有更多的媒体人。很多无从考证的话让他们感到恼怒,比如盛传马云说过,“国内媒体我只接受中央电视台的采访”。这还是在他声明一年不接受媒体访问之前。在他风头最盛的一年,在媒体最热切的想要让他成为封面人物或者特别报道的主人公时,他宣布自己一年之内不接受任何媒体的公开访问。这个诺言得到了严格遵守。在上海四季酒店的咖啡厅内,我随手拿出笔记本放在桌面上,阿里巴巴的公关副总裁王帅看了我一眼,说我最好收起来,因为说好了不是一次采访,而只是闲聊。

  当我们坐下,我得承认我被他迷住了。总是有记者和作家对他们的描述对象入迷,哪怕是暂时的。就好像西奥多·怀特无法抵御肯尼迪总统的魅力、韩素音为周恩来折服、汤姆·伍尔夫被罗伯特·诺伊斯迷倒。他们(包括马云)都拥有一种让人羡慕的能力,那就是让与之共处的人感到愉快。但要注意,那不是取悦于人的能力,而是征服谈话对象的能力。

  对于马云而言,在这种情况下,他自身的传奇经历仅仅是一个背景,或者是一个脚注,如果没有这些,甚至在他没有取得大众眼中的成功之前,他也一定会是个受欢迎的人。那些和他保持了多年友谊的人都可以证明这一点。他们在谈论马云时,满面欢笑,而不是像大多数知名人物的目睹者一样,一脸不屑或者使用一种神秘的揭露谜底的口吻。我认识的一位早年报道马云的记者说起当年决定去见马云的想法,“无论他是不是会成功,至少他是一个有意思的人,而且真的很努力”。

  这种魅力当然并没有征服所有人。我的另一位朋友向我解释他供职的杂志为什么从来不考虑报道马云和阿里巴巴,原因是有一次,这份颇有名气的商业杂志做了一篇中国雅虎的负面报道。结果,当时担任其助理的王帅给这份杂志的投资人打电话,抱怨说因为阿里巴巴没有屈从于这份杂志的敲诈威胁,所以杂志做了负面报道。杂志主编为此大为恼怒,因为这是针对一个媒体人职业道德的指责。尽管这个说法中有很多值得推敲的地方,但事实是,他们的确再也没有做过阿里巴巴的报道,哪怕是让媒体无法回避的阿里巴巴香港公开上市。

  不过,千万不要据此认为,阿里巴巴的公关做得不好。阿里巴巴的公关部门可能拥有最广阔的媒体网络。他们善于经营自己在传媒圈中的人脉关系,在面对一个陌生记者时,都能准确地说出几个大家共同认识的人的名字。尽管马云宣布一年不会接受媒体访问,但是媒体关于马云和阿里巴巴的报道仍然层出不穷。如果换在其他商人身上,马云的这一声明和流传的许多他的傲慢语录,完全可以被当作一种公关上的自杀行为。

  那些认为自己富有洞见的媒体人,会认为马云已经被“神化”,而且有些过头。他们对马云的认识是一个“去魅”的过程。他们对马云和阿里巴巴的成功分析得头头是道。一种愤世嫉俗的看法是,马云和阿里巴巴的成功建立在这个社会缺乏信任感的基础上,而这在西方世界是不可想象的。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在阿里巴巴的网商大会上,那些被邀请到台上介绍经历的成功网商们总会说到,“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不用担心回款太慢……”;淘宝网的最大优势之一,也在于它对诚信系统的重视。但是,这有什么错呢?把互联网作为交易平台,也并非只有我们这个缺乏诚信的社会才有,eBay和亚马逊早已成功在前。

  马云自己对媒体的态度也有些奇怪。他是最擅长利用媒体的商人之一,或者说他总能征服媒体的镜头和语言。但是早年的不快经历让他对媒体始终怀有戒心。在一次不对媒体开放的演讲上,马云对台下的上千人说,不要相信外面对我的描述,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有一次我在飞机上看到一本杂志,第一页在描述一个人,我一看,这个人这么厉害,我得好好学学,翻到第二页,哦,原来是在说我啊!”

  媒体对他的质疑和攻击让他不快,对他的前倨后恭更让他在描述时有一种复仇般的快感,“11月6日我们上市,前一天,还有很多人说我在吹牛,在质疑我,可是第二天,所有人都开始夸我。我不明白一天之间我这个人发生了什么变化?”

  市面上流行着好几本关于他的书。为了了解阿里巴巴和马云,我阅读了郑作时的《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沈威风的《倒立者赢》和孙燕君的《阿里巴巴神话:马云的美丽新世界》。“马云这个名字成了图书销售的票房保证”,一个图书编辑对我说。让人吃惊的是,仍然还有人在撰写关于他和阿里巴巴的书,尽管在有限的资料和有限的采访约束下,已经实在再难以对他做出新的解构和阐释。

  马云会在演讲时说,不要看这些书。但据说有些书曾经是给阿里巴巴方面过目过的。按照马云本人的性格和处事方式,他不会有意为难这些书的作者和希望出版畅销书的书商。更何况,这有益于他个人声望的传播。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马云的神化。

  他自己也在不断为自己“去魅”。尽管从他的一些言论判断,这个商人狂妄得可以,但搜索他谈话的另一部分,或者聆听他的完整演讲会发现,他总是在说自己是个平常人,并没有过人的天赋,自己的成功很大部分原因要归结为运气。

 [1] [2] [3] [4] [下一页]

本文导航:
·阿里巴巴马云:光荣的荆棘路
·阿里巴巴马云:光荣的荆棘路(2)
·阿里巴巴马云:光荣的荆棘路(3)
·阿里巴巴马云:光荣的荆棘路(4)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