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波:中国的Facebook为什么非死不可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8日 09:44  新浪科技

  洪波/文

  声明:本文已得到该Blog作者洪波授权,如需转载请与作者本人联系。

  思践写了个帖子《Facebook在中国为何会沦为“非死不可”》,说在中国照抄Facebook没戏,最终只能沦为“非死不可”。大致上我同意他的结论,却不同意他得出结论的依据。

  思践认为中国的Facebook没戏,理由有二,其一,中美年轻网民的需求不同,其二,美国有大量围绕Facebook开发应用的公司,而中国没有。关于第一点,需求这个理由没有任何意义,等于没说。需求的确不同,但这似乎没有妨碍可口可乐在两边都成功,也没有妨碍Windows在两边都很受待见。而且思践也没法解释,为什么校内网做得还算不差。

  思践认为,美国人不习惯网上泡妞,类似性这样的共性需求已经极度满足,因而Facebook的个性化社会关系拓展,就让年轻人乐此不疲。错,大错。不要忘了,Facebook最初的驱动力同样是来自性,来自大学生泡妞的普遍需要。Facebook上非常著名的poke(戳)动作,也被很多用户当成性暗示。Facebook上有个有名的小组,叫做“Poke够了,咱们干脆做爱吧”(Enough with the Poking, Lets Just Have Sex),到今天为止,已经有36万多名成员。

  在基本需求上,其实哪儿的网民都大致差不多。当然今天,Facebook的主体用户已经是大龄的商务人群,甚至很多公司不得不限制员工工作时间访问Facebook。与此同时,有头脑的公司已经开始着手利用Facebook进行B2B行销,理由很简单,你的商业伙伴和客户都在Facebook上,你真的可以熟视若无睹?至于思践所说的第二个理由,平台与应用,对于促成Facebook在更大范围内的脱颖而出当然非常重要,但即使没有这个,也已经很难阻挡它的成功了。

  其实,Facebook在中国有没有戏,可以分成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面向大学生的Facebook有戏没戏?有戏,校内网已经证明了,思践很明显忽视 了这一点。就是说,能满足美国大学生需求的东西,同样也可能满足中国大学生,尽管他们的需求可能并不相同。接下来第二个问题,面向主流商务人群的Facebook有戏没戏?校内网也已经基本证明了,暂时没戏。校内网做得不错,但也仅仅局限于校园市场,当校内决定向白领市场拓展的时候,问题就来了。 就像之前已经存在的很多商务社交网站一样,白领根本不买账。这是为什么呢?

  问题的关键,根本不在于中美两国网民的需求有什么不同,因为这种需求受一个更关键的因素制约,这就是中国互联网对生活和商务的渗透到底有多深。做互联网的人容易高估他所从事的事业的价值。长远看,中国互联网的商业价值当然不容低估,但眼下,它能够提供的价值主要还局限于娱乐。这就是我所说的,中国互联网还是一个娱乐网、猎奇网,而不是一个生活网、工作网、生意网。

  Facebook所依托的美国互联网对生活和商业的深度渗透,在中国暂时还不具备,因此你就无法指望用户乐于把他的生活和工作中的真实社会关系,搬到一个主要用于娱乐目的的互联网上。这也是思践觉得Facebook缺乏粘性的原因所在,一个脱离了现实环境的应用,当然不会对你有太多价值。

  附:洪波原文链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