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创业板破局在即高科技企业将掀国内上市潮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2日 12:04 通信信息报
广大投资者对创业板的期待与国家推动的产业升级、鼓励自主创新等政策具有高度一致。建立创业板市场可为更多处于成长阶段的高科技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本报记者 陈丽容 创业板相关管理办法4月后公布,“五一”后有望推出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两会期间,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副主席范福春以及深交所理事长陈东征对创业板的回应,让我们看到了创业板即将推出的希望。 事实上,这个从上世纪末就不断萦绕在投资者耳畔的概念,经历了太久的等待。一旦推出,将惠及绝大部分行业,特别是有助于科技产业化的推进,为科技企业发展送来资本的暖风。 十年酝酿终成果 我国科技成果难以产业化的痼疾在于缺少资金供应和缺少创新机制,虽然我们已经设立了中小企业板,但我国尚未建立适合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所需要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风险投资业特别是本土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发展不足。 因此,自1998年以来,深交所筹备创业板市场的工作一直没有停止。而大部分专家学者也认为,我国应适时地推出创业版。“从投资者角度来看,最大的好处就是,增加了股民投资选择的范围;从企业角度来看,就是增加了融资渠道。”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厉以宁如是置评。 目前我国内地尽早开办创业板市场很有必要,条件也基本具备。第一,上市资源非常充分。中小企业要想快速发展,必须解决融资问题。创业板无疑为这些企业提供了很多资源,例如,深圳拥有自主品牌的产品7万多个,就这一城市的上市资源来说是非常丰富的,更不用说全国。 第二,通过这几年资本市场的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处在一个健康、有序的发展过程。上市公司的质量在提高,证券公司的规范管理水平在提高。 第三,深交所中小板设立4年多来的实践,也为监管层积累了针对中小型上市公司的监管经验,为创业板监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正是历经多年的殚精竭虑,如今,推出创业板时机已瓜熟蒂落。“深交所目前正同全国50多个高新技术区进行接触,并梳理了上述区域内的15000多家企业资料,其中的部分企业有望成为创业板的首批试点企业。”全国政协委员、深交所理事长陈东征如此表示。 提高企业竞争力 丰富投资者选择 “创业板的推出,将解决一些小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为小企业的腾飞提供亟需的资金支持。”这是业内对创业板市场的普遍认识。 事实上,创业板还是支持自主创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传统资本市场无法解决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建立创业板市场,可为更多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中小企业提供资本市场服务,使之成为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加快建设创业板市场,有助于推动支持自主创新的科技金融政策全面落实。设立创业板市场,推动科技金融政策的全面落实,将有利于建立全方位的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扶植创新型中小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整体提升我国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后续上市资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优质的企业基础。 可以说,创业板推出将是构造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一极,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战略、拓宽中小高科技企业融资渠道、推动中小高科技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对资本市场深度和广度的有效拓展,有利于完善资本市场功能、丰富投资者结构和扩大市场机会。 创业板须稳步推进 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优化资本市场结构,促进股票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着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建立创业板市场,加快发展债券市场,稳步发展期货市场,深化保险业改革是今年金融领域的重点任务。”“建立创业板市场”的描述放在“加快发展债券市场”、“稳步发展期货市场”之前,意味着创业板的推出较其他两项任务更加迫切。 从另一个角度看,广大投资者对创业板的期待与国家推动产业升级、鼓励自主创新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也决定了“广义科技股群体”将逐渐摆脱大盘传统行业股的长期调整走势,开始登上2008年证券市场表演的中心舞台。 然而,从以上信息看,创业板是否就是绝对的利好?这其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注意,尤其是监管层面问题,从各国创业板发展来看,如何加强创业板公司的监管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话题,原因在于创业板公司上市条件较为宽松,股本相对较少,容易导致市场资金的过度投机。而且在中国经济改革中,曾经出现过不少“不管就乱,一管就死”的问题。对创业板来说,这也是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即如何既能严格监管,保证市场秩序,又能活跃投资,防止过分投机。 另外,从世界各国设立创业板的情况来看,美国纳斯达克市场获得了成功,但其他市场都存在不少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创业板公司盘子小、流动性小、不适合大资金投资,从而导致交易清淡。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吸取经验教训。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