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深度:光线华友短命“婚姻”始末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2日 04:02 新京报
3月7日上午阳光明媚,同样心情明媚的还有刚刚宣布“离婚”的光线传媒和华友世纪(Nasdaq:HRAY)。由于存在战略分歧,双方达成协议结束仅三个月的“新婚”生活。虽然在“离婚”的过程中一度出现过相互指责漫骂的难堪,但是,“离婚”的结局还是令双方如释重负。 新婚三个月本应是双方最甜蜜的“蜜月”期,为什么美好的婚姻誓言尚在耳边,彼此的隔阂却这么大?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婚姻的最后破裂?还原光线华友短命婚姻的始末,不难发现双方渐行渐远的轨迹。 一见钟情的结合 2007年11月19日一场备受瞩目的婚礼在京举行,缔结婚约的双方是国内第一家海外上市的SP(电信增值服务提供商)华友世纪和电视业先锋光线传媒。婚礼上双方宣布,婚后将打造名为“光线华友”的国内最大的娱乐内容提供商,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传媒与娱乐集团。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将出任光线华友传媒娱乐集团董事长兼CEO,华友董事长CEO王秦岱退出。 根据双方的婚前协议,光线传媒以全部资产注入华友世纪,并获得华友世纪最初42%的股份,成为华友世纪的第一大股东,上市公司以股价作为依据,设计出4档股价。股价每达到一档,公司就会发新股给光线,光线的持股就会上升。当股价达到8.5美元时,光线持股可高达65%。前提是,连续60个交易日平均价格达到或超过8.5美元。 为了此次结合,光线传媒甚至放弃当时独立上市的计划。之所以双方一见钟情,盖因彼此认为结婚是当时各自摆脱困境的理想途径。 “光线、华友这两家曾在各自业务领域上受到不同程度冲击的企业此次联手,不仅诞生中国最大的娱乐传媒集团,也开创民营传媒企业在现有政策框架内打通上下游、寻求更大突破的新模式。”王长田如是表示。 成立于1999年9月的华友世纪,曾是国内领先的移动增值服务及软件技术提供商,但自上市伊始,由于运营商的规范化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增值服务市场规模大幅下降,华友等在美国上市的几家SP公司都没有摆脱利润大幅下跌的尴尬境地,华友当时股价不超过4美元,仅为巅峰时期的1/3。 在TOM退市、掌上灵通被收购,SP纷纷寻求新出路之际,为刺激股价华友也在试图转变自己的SP角色,华友早就在向娱乐转型,如收购飞乐、鸟人音乐等,及寻求和猫扑等互联网企业的合作。 同样处于“夹缝中求生存”的光线传媒曾头顶着电视业先锋的花环。在经历2000年到2003年的巅峰后,2005年起其节目不断受到各省级电视台强大制作能力和播出平台优势的夹击,发行范围和时段受到限制,让光线一下“沉寂”近3年。 2007年光线开始全面调整业务结构,打造电影、电视剧、大型活动等业务。而王长田也不止一次宣布,希望光线能在2008年独立上市。 在经历一番调研后,王长田放弃独立上市的打算,把目光瞄准借壳上市。而选中华友这个壳,王长田毫不讳言,重要的是,由于华友拥有高达7000万美元的现金储备,未来新公司可以直接使用这笔资金进行并购活动。 此外,由于华友在国内的音乐内容市场拥有高达15%的占有率,这为未来新公司在发展音乐方面奠定了坚实的用户基础;SP作为渠道的一种,仍然会给新公司的内容带来新增值空间。 经济基础不稳感情生隙 受到与光线传媒合并消息的刺激,华友世纪股价曾逆市上涨10%以上,符合当时华友股东希望通过光线入主拉高股价的预期。 好景不长,此后华友股价表现乏力一度跌破3美元;加之光线资金迟迟不到位,使华友高层套现走人的设想落空。 据当时分析机构的测算,华友和光线的交易总价约1.6亿美元。由于当时结合就是建立在经济利益上的,在最关键的资金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双方分歧逐步升级。 据光线传媒内部人员介绍,在双方合并后,光线就大量裁员并降低工资待遇,员工叫苦不迭,“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压缩成本,挤出资金来达到当初和华友签约时的资产注入标准。”该工作人员透露。 此后,有消息传出,双方宣布合并后,华友对光线业绩重新进行审计,发现后者的业绩前后有较大出入。对于光线的业绩华友也曾产生过担心,协助并购完成的易凯资本CEO王冉曾透露,双方开始接触都很谨慎。华友担心,“光线的业绩是不是真的?是不是扎实?能给自己的股东带来价值吗?” 在外界传出光线对业绩作假的消息后,记者也从华友内部得到证实。“光线交给我们的2006年财报显示,它实际现金流只有当初汇报的1/10。光线作为一家传媒公司,很多广告或其他业务的收入都是以货物或其他实物的方式来抵押,当时提交收入报告中把这些货物抵押等多种收入方式都折换成现金来入账,但是,我们是严格按照上市公司的规程,只承认现金的方式入股。”华友一高层表示,去年11月的合并案的确有点草率,双方仅仅是达成了初步的共识,并没有对业绩进行充分审计。 而市场也有传言称,光线华友宣布合并后,华友股价并没有出现止跌的趋势,光线对于华友的股价很不满意,不愿意收购一个资产质量不好的壳。按照合并计划的时间表,光线传媒与华友世纪资产和股权交割应当在2008年1月底前完成,光线传媒以全部资产注入华友世纪。但由于财务方面的种种原因,1月底之前并没有完成此项工作,新公司也就没有正式成立。 不过,光线传媒业绩受到的质疑是否属实,由于光线传媒并非上市公司,财务不公开,所以外界人士很难得出真实的判断。 对于业绩作假的传言,王长田表示:“我们是民营公司,没有必要对公众公开公司财务。公司从2004年起,就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负责审计,现在德勤的工作人员就在公司,审计工作还在进行中。去年的财务数据至今还没有出来,也没有向外界透露。”而关于光线不满华友股价的传言,王长田以华友是上市公司拒绝对其财务数据进行评价。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