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杨福:媒体经营不能以内容来做交易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8日 15:09  新浪科技
科技时代_杨福:媒体经营不能以内容来做交易

环球企业家杂志杨福:媒体经营不能以内容来做交易

  主持人:为了支撑我们的内容能够按照我们的标准运行,在招聘一些团队的记者或者是编辑的时候,我们应该都有自己的标准。其实我也看到《环球企业家》最近在一个招聘当中介绍自己时说。“《环球企业家》是一本试图赢得尊敬的中文的商业媒体”,不知道杨总怎么更详尽地给网友或者是读者披露你们这个目标?

  杨福:我们提出这个说法很大程度上是跟我们这个杂志的特质有关系,这本杂志不是以张扬、凌厉或者说经常把自己的角色混淆来著称的。

  主持人:比较扎实。

  杨福:对,我一直都说,最简单地来讲,我们的定位其实从来没变过,我们的追求也没变过,我们就是想讲一流的商业故事。第二,提供一流的商业见解,就是这两点。当然这两点如果我们同时达成,我们的终极目标就是做中国最好的商业杂志,这是我们从来没变过的想法。但这是你自己的一个纬度,但是有社会的纬度,社会的纬度,有可能是赚钱最多的媒体,也有可能是做活动做的最好的媒体,可能是针砭时弊,大家把你当做良心看待的一个媒体,有可能你就是这个圈子的媒体,你是这个圈子的标识。

    但凡一个纯粹的媒体人肯定有经营上的指标来衡量,也有其它方面的指标,我们可能追求的始终是一种心里上被大家的认同,大家能够提到这本杂志的时候,他能有一种尊敬,就像《财富》杂志搞了很多年,“最受尊敬公司的评选”,跟那个感觉是一样的,不是说这些公司一定是最大,他也不一定说他赚钱最多,但是他是基于社会价值的一个判断,大家尊敬他,这就意味着其实它会有很强的生命力,它的发展其实可持续的。我们的很多同行可能都会很轻易地喊出“我是中国最好的媒体,是中国最一流的”,我们追求的是一个更可持续的媒体组织。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值得尊敬”这四个字可能是我们最准确地表达我们这种追求。当然赢得尊敬尤其对一本商业媒体来讲是非常艰难的。

  主持人:尤其是在中国的媒体经营环境下。

  杨福:像《财经》杂志已经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以前我们说要做中国最好的商业杂志,但现在是我们要做一本试图赢得尊敬的商业杂志。从用词的变化可以反映我们的追求,你说野心也好,雄心也好,其实是比以前更大。

  主持人:其实还是反映整个团队和整个媒体的价值观。

   杨福:对。

  主持人:其实我们在提到《环球企业家》的时候,还有一个顾名思义的理解,就是“环球”,可能这决定了我们更多关注跨国公司、国际性的公司,包括中国有能力走向世界的公司。从国际化的角度来看,你们有什么样更深的表述和理解?

  杨福:其实你刚才的概括已经比较准确地描绘出我们这本杂志基本的特质,很简单,第一,我们这本杂志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关注大企业。大企业里我们关注国际化的程度比较高的企业,无论是国外的企业还是中国的企业,这是很简单,我们现在是处于一个全球化的世纪。过去20年都是一个明显的全球化不断加速,已经不会有回头路,无论反对的声音有多大,你可以想象我们这个国家的变化,今年也是改革开放30年,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我们这30年,其实就是我们去融入世界,然后我们成为全球化的一个受益者。

  可能这本杂志一个最大的定位就是要关注趋势,所谓的世界扁平化的趋势。在这个趋势里,我们关注所谓的弄潮儿,它的主流、主角、公司、人。大家可能对我们印象比较鲜明的是,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能对世界级的企业,因为中国现在真正具有世界级的企业还不是很多,我们的的确确一流的具备跨国经营的跨国公司没有关注,这是我们的封面文章很长时间的特色,世界级的企业、世界级的企业家,我们去近距离地解剖、报道。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其实从最近这4、5年来明显的趋势,中国有一批有实力,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我们一批企业已经有非常大的实力,他们要走国际化经营的道路,比如说像联想、华为,这是大家知道的,包括很多国有企业,中国移动,包括最近大家也关注的中铝,其实现在已经有一大批国内的企业,它们已经具备了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实力。所以,这是我们杂志最近几年投入非常大的一个经历,去关注的一个人群。两方面,国际最有实力的一流的企业,国内同样也是最有实力的国际化能力最高的企业,都是我们非常核心的关注对象。

  主持人:刚才其实杨总谈到一点,我们作为一本商业的杂志,我们在运营当中要保持我们的独立、公正,包括我们还要经营、生存,这在运作不好的情况下是会产生矛盾的。

  杨福:对。

  主持人:《财经》杂志给我们做了这样一个典范,能够很好地保证客观公正,并且能够更好地生存。我想在这一块,《环球企业家》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当我们的选题内容的公正要求跟我们的经营发生冲突的时候,你们有什么样的权衡和选择标准?

  杨福: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很高兴地说我们很幸运,因为这本杂志它1993年就创刊,到1999年的时候,它变成月刊,从那个时候它就已经开始经营市场化。因为当时的定位就比较准,所以它很快实现了经营上的成功。这本杂志是先有经营上的成功,然后从2001年开始有独立的采编团队进来,开始内容市场化。我说的幸运就在这儿,我们在内容市场化的时候,它的经营就已经是盈利了,这很重要。这相比你去创办一个东西,然后你同时得追求经营上的盈利,还得追求内容上的口碑,这个过程会很痛苦。所以,这个团队比较幸运的是,我们有独立的采编团队的时候,我们的经营上其实是盈利的,这是让我们坦白讲轻松不少。

  主持人:这对杂志独立做内容一个很大的帮助。

   杨福:而之后我们更幸运的是其实也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内容上采编团队的搭建,我们追求内容质量的过程中,我们也树立了一种在我认为看来,刚才我们提到采编杂志,其实是跟它非常接近的一个运作机制,采编跟经营是相互独立的两条线,中间有一条防火墙。坦白讲,这个机制不是很轻易就能树立起来的,我作为这本杂志的负责人,我不负责经营,我会承担经营上的压力,因为大家都想让这本杂志变得更好,但是本质上我不对数字负责。我们经营的负责人,内容这方面也不负责内容。所以,大家都有自己术业专攻这一块,中间有一个协调沟通的机制。

  主持人:这个机制是怎么样的?

  杨福:大家会互通有无,比如我们加大了金融报道的力度,可能会建议我们的经营部门是不是应该多考虑去开拓一些金融客户的广告,我们的汽车报道一直是我们这本杂志的强项,他们是不是有一些经营空间去挖掘,但这不是以内容去做交易为前提的,内容会一直保持独立。这样一个机制,我们能够拥有,这是推动我们这本杂志从05年以来每年都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发展,这是一个本质原因。

本文导航:
·杨福:商业媒体都应追求一流的商业故事
·改半月刊面临智力和体力的双重压力
·媒体经营不能以内容来做交易
·追求一流商业故事应是媒体的共识
·国内新媒体跟传统媒体在同一起跑线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