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联想投资度过七年之痒寻找VC“DNA”(5)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6日 01:15 21世纪经济报道
在对卓越的案例中,联想投资意识到对被投公司的帮助方式可以相当多样。如对上海展讯这一留学生创业企业,因其创业团队不擅长与各级政府打交道,习惯性地把手插在裤袋里、不拘小节地沟通。为此联想投资甚至帮其招募了有政府公关这方面专长的人才。而当展讯CEO武平与朱立南闲聊时提到:公司规模从一年间从100人增加到400人时,朱立刻表示“员工培训的事情我们来帮你”。 “除了非常早期的项目,成长期投资几乎所有的案子,我们采用的都是联合投资的方式。”朱立南的想法是,倘若是好项目,大家可以一起讨论,一起分担。况且一个投资者认为是好项目,未必一定是好项目,“否则怎么能叫风险投资呢?” “三代换血” 联想投资第一期3500万美元的基金全部是联想控股出资的。据说当时也有外部投资人愿意给钱,但柳传志认为不应该拿别人的钱去练兵。当时,柳传志对朱立南说过:通过走弯路锻炼队伍,培养新人。 此后朱立南在公开场合也说“希望三代换血,成为一家优秀的VC”,朱立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这话的是源自一句古话,“一夜致富的话不足为奇,要成为一个贵族必须三代换血”,他认为,做成一个好的基金的品牌,需要时间和历练,而“不是真正的要花三期的团队”。 “要做成一个持续的品牌,若没有有资格的组织作支撑,是不现实的”,朱立南认为,“老是我们几个人几杆抢,老管着这几个基金,那是不现实的。” 与其他机构相比,联想投资有一个20多人的庞大队伍,属于比较大的团队。尽管从管理费角度来说的话,人多了当然不好,但是人少又管理不好投资项目,得不到最后收益。 尽管仍然在考虑要扩大团队,但成立合资管理公司在联想投资看来,也会遭遇很多问题。在其早期就有人找到他们,探讨这种可能性,“由双方各派几个合伙人来做”。但是当时就被拒绝了。 由是,联想投资是在用自有团队加大全国覆盖的广度和深度。比如,上海办公室的成立,是为了加重对江苏、浙江、上海乃至安徽、福建地投资。“上海办公室必须保证在这些地方挖到金子,但是他们也要支持其他团队到当地去挖金子。” “坦率地说,我们的团队非常不稳定,因为不断地有人进来,”朱立南说,“但主动走的人里面,确实没有核心团队人员。”联想投资的合伙人已经从最初的4个人增加到了现在的7个,还有4个执行董事。在联想投资内部实行的是“三年不升,就请走人”。走了一些Associate层面的人,走的最高级的人是周逵,当时的级别是高级副总裁。然后还补充了一部分人。 “机构的扩大,如果没有统一的文化理念、投资理念、投资哲学,就会形同虚设”。 在基金的投资架构上,联想在成立之初就最大限度地模仿了国际主流VC所采用的通用运作模式,即所谓的GP-LP框架,联想投资有限公司作为GP(General Partners,“最初设定的份额是合伙人占有45%的股份,联想控股占有55%的股份”,但是从第二期基金开始,“合伙人所占有的股份就已经上升到55%,这个比例在第四期基金则上升到70%”。这样改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个人的利益和公司绑在一期。“如果不是合伙制,合伙人没有利益分配,怎么可能找到好的人,怎么能让这些人把身家性命都交到这上面?”朱立南认为,合伙制作为VC、PE领域的主流架构,也是联想投资做得“比其它非合伙制的本土机构好一点的重要原因”。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