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联想投资寻找VC“DNA”(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6日 01:15  21世纪经济报道

  “我觉得挺正常。”朱立南说,他们对每个清盘或者出色的项目,“内部都有一个半天的会议做总结”,看项目出现问题是因为投资时忽略了一些管理上的尝试,还是行业看错了,还是企业本身的商业模式有问题。投资团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去积累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只有事实摆在面前时,才最有震撼力。”

  在这跌跌撞撞过程中,联想投资建立起了所谓的“系统打法”:在内部的组织结构上,有不同的垂直小组,在1-2个合伙人带领下,对选定的行业做具体的投资机会分析,看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然后全面扫描这个行业中都有哪家玩家,谁有可能成为未来的赢家,通过这样的方法,找到和判断一些特别的项目。中讯软件以及2007年末上市的文思,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找到的。

  联想投资很早就把软件业务定为其投资主体,但Precom的失利,让其感觉到中国尚缺乏成熟的商业软件市场。受印度软件外包产业成功经验的启发,他们认为在日本这个小规模的外包市场上,中国比印度更有语言和文化优势。“对日的软件外包应该会比对欧美的先起来”。用了一年时间看遍所有北京大连总数超过50家的外包企业后,中讯软件让其印象深刻,“其管理层熟悉日本,深谙项目管理和日本客户管理之道,且每年的增长都超过50%”,于是毅然决定投资。投资仅一年,中讯就在香港上市。

  “之后我们投了文思,它是对欧美软件外包中最优秀的企业。”朱立南说,在积累一定经验之后,软件外包已经延展到艺术加工外包,医药领域外包等。在核心投资领域之外不断做延展,也是联想投资的策略之一。

  当时建立这样一套研究体系,但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联想投资最初的团队没有人做过VC。“个人能力不够,就要依靠组织制度。”朱立南说,国外的投资机构基本上都是五六十岁的人在运营,他们大部分都是在某个行业浸淫了很多年,“已经自然形成了一些对行业的基础看法”。与此不同的,中国的VC机构大多是由一些30岁左右的人在管控。

  纯机会主义打法不可取

  “中国投资界的变化是非常快速的”,在朱立南看来,尽管只有短短7年,但7年前后,市场环境已是大大地不同。

  2001年联想投资介入VC领域之际,恰逢资本市场低点,所以“投资价格非常便宜,且竞争也较少,几乎没有海外基金在国内做业务”;

  而今“融钱虽然看起来很容易,其实相对而言投资是更加困难了”。一方面投资人钱多了,急于投出去,就会降低收益预期;另一方面企业的预期也抬高了,不再按照单纯的财务数据而是要按明年资本市场的估值来计算VC的投资估值。朱立南认为,“这实际上是不合理的”,这种不合理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资本市场有虚高,另一方面被投企业离上市也还有距离”。

  但朱立南也表示,当前大势之下,很难说服整个市场都这么看问题,但联想投资减持做自己选择的事情:坚持不碰过热的项目,坚持不打价格战。

  “靠朋友、中介甚至媒体介绍,都是纯机会主义的打法”,况且由别人介绍过来,“差不多都是比较popular的项目。”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本文导航:
·联想投资寻找VC“DNA”
·联想投资寻找VC“DNA”(2)
·联想投资寻找VC“DNA”(3)
·联想投资寻找VC“DNA”(4)
·联想投资寻找VC“DNA”(5)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