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国青年报:诚信网店渐渐改变青年消费方式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1日 08:19 中国青年报
62.4%人不信任网站 拒绝网上购物 本报记者 王烨捷 已经三天了,雅辛(网名)一忙完手头上的活,就开始对着电脑屏幕发愣。 “某某家纺(知名品牌),床上用品八件套,品名‘浮光掠影’,一口价1395元。”这是雅辛使用互联网七年来,数额最大的一笔网上交易,卖家是一个有着99.2%好评率、年成交1192笔、“钻石级信誉”的上海店铺。 这家网店所售床品套装均价千元左右,其中极品套件万元以上,一般新款价格约三四千元,旧款价格一两千元。 让雅辛心动的是,卖家售价较同品牌、同型号、同尺寸产品售价低50%到70%,且卖家参加了其所在购物网站新近推出的“消费者保障计划”。 三天前,他通过个人网上银行将货款悉数打入“支付宝”(交易中介)账户。按照“消费者保障计划”的规定,买家验收产品确认无误后作出“确认付款”决定,卖家方能从交易中介处获得钱款;此外,买家还可以作出“退款”决定,向交易中介投诉,收回已付款项。无论双方交易成功与否,都须彼此互评,评价等级分为好评、中评、差评三级,评价内容匿名或署名公开,给后来者提供参考借鉴依据。 “退款程序可能比较复杂,我怕麻烦。最好能够一切顺利!”在该购物网站上,雅辛作为买家的好评次数已达18次,没有中评或者差评,没有退款、投诉经历。他告诉记者,自家新居除了沙发、床等大件家具和大型家电,80%以上的家居用品都是在各类购物网站上购买的。 很难想到,眼前这位热衷于网上购物的26岁男青年,两年前还是一个对网上购物嗤之以鼻的“极端分子”。 雅辛回忆,2003年,刚念大二的他在某知名购物网站上以85元的价格拍下了一件藏青色的绒布开衫。 “看卖家当时放在‘橱窗’里的实物照片,感觉质量很好,绒头很细。这绝对比商场里那些动辄二三百元的衣服值。” 他决定,联系卖家,把他约出来当面交易。 那天傍晚,雅辛叫上宿舍里一个兄弟一块儿在学校附近一处小吃广场上与卖家“接头”。“原来卖家是学校数学系的一位师姐,刚毕业一年。”雅辛说,因为对方是师姐,又是一个女孩,所以他有些放松了警惕,“当时天阴沉沉的,要下雨的样子。光线很弱,我摸了摸料子,看看颜色,没问题,就给钱了。” 就这样,雅辛被“忽悠”了。回到宿舍,在灯光下一照,这件价廉物美的绒布开衫背部有3个大窟窿,两处表面绒毛脱落。 自此,雅辛打消了上网淘便宜货的念头。 整整3年,雅辛再也没有上过任何购物网站,也没有通过互联网了解过任何商品信息。 2006年,参加工作一年的雅辛接到女友从美国打来的电话。“你知道多爽吗?我在××网上买了一套床品,结果一分钱没付,拿了两套!”电话那头,女友大叫,“39.88美元一套呢!” 原来,雅辛的女友在美国一家知名购物网站上用在线支付的方式购买了一套四件床品,收到货后发现少了一只枕套。“对方获悉后,二话没说,就先把钱退回她的信用卡,两天后又给她快递来一套完整的床品,这是对给她带来不便的补偿。”雅辛说,女友此后“无比支持”这家购物网站,“什么东西都去那里买。” 后来女友回到国内,成了雅辛的妻子。去年年中,妻子“无比支持”的那家购物网站开设了“中国站”。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