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80后创投新军的蛮荒力量 (4)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0日 13:37 三联生活周刊
而项目负责人的性格可以在K歌中发现,“喜欢出风头的适合媒体、广告等行业,缩在后面的也许只是适合传统行业”。除此外,他们还会关心对方的花钱方式,每次都会直接问对方——“100万元你怎么花?”“刚创业就想着花钱,当然不是合适的人选。” 而从英国留学归来的他们中的一位温州富二代则喜欢看对方的穿着打扮。他家里有多家上市公司,在国外已经开始做VC了,创办了一个垂直招聘的网站,专为蓝领招聘而设,“他和我们这里很多在中国受教育的富二代不同,很多中国的富二代只开最普通的帕萨特,穿得也一般”。 他很讲究穿着,自己有3辆车,一辆凯迪拉克,一辆悍马,还有一辆宝马,开什么车配什么衣服,一丝不苟。所以他面对来寻找资金的项目方时,有一项要求,“对方穿不穿西装,穿什么牌子的西装,他都看在眼里,因为他觉得这代表修养”。而会不会讲英语,成为他要求项目方的另一条件,“他是我们当中要求最多的一个”。 “‘80后’的投资人最有优势的一点,是他们对新媒体熟悉。”杨沛觉得,很多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项目和他们沟通起来很顺畅,这是他们胜过比他们年长的投资人的方面,“那些人很多都不能理解新商业模式,而我们是玩游戏长大的,你看“盛大”的模式,就因为投资人也玩游戏,所以他们才能很快拿到投资”。 而另一优势,就是这批投资人都是从小做生意的。朱舜10多岁时,就帮他父母亲卖过服装,“都有很好的商业头脑,不会像别人那样轻易上当”。 可是在童世豪这样成熟的VC行业的人看来,尽管这批孩子有生意头脑,也确实熟悉新媒体,“可是他们还是头脑发热型投资,远非成熟的投资基金管理者”。一个成熟的VC公司,一个项目是否值得投,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跟随研究,研究后还要经过决策组的讨论,这些决策人都是相关的研究者和各领域权威,“即使这样,全世界风险投资成功的比例还是只有2%”。 他说,“风险投资怎么会那么容易?” 而不少杨沛圈子里的人,一边学习风险投资,一边还在炒股票。童世豪也觉得惊奇:“在行业内是没有这种行为的,专业的GP怎么会去做股票。完全是两个行业嘛。”而且,做VC成功的话,利润是股票市场的许多倍,可是这些从小做生意长大的孩子完全不肯放弃身边任何一个获利机会。朱舜睁大双眼为自己辩护:“当然是什么赚钱就做什么。” 童世豪自己是从研究员做起,一直做到今天的VC公司合伙人。“我们的经验是只选择最好的,最合适在美国上市的项目,因为那样获利丰厚。”他们投资的China—Edu在美国上市,只花了短暂时间。“我们从美国拿来3亿元LP的钱,一个项目就获益翻番,按照我们公司拿20%的利润计算,我们一年可以收入几千万元,已经是VC行业中的较为稳妥的收入了。” 他的公司也不乏80年代出生的优秀研究人员,全部是海归或北大、清华毕业生,“如果他们一帆风顺,而且不断展现自己的才能,那么三十五六岁时,也许他们能成为合格的GP,会让他们直接负责投资项目”。 尽管对国内民资看好,可是童世豪还是对这些在20岁已经开始做GP的年轻人充满了怀疑。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