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评论:谁在撼动维基百科(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9日 18:09 互联网周刊
技术临界点 《维基经济》的作者威廉姆斯曾经提到,在出书的过程中,他们访问过自由电影剪辑师约翰·彼得森(John Peterson)。他告诉威廉,网络的迅猛发展让他想起了电影制作的发展史。 他说,“在电影发展的早期,技术曾经发展到一个临界点,即你即使不懂技术也可以拍电影。就是在那一点之后,创意的火把从技师手中传到了创作者的手中。我想我们都同意如此发展的结果是今天的电影要比那个时候好得多。” 维基平台的搭建,正是赋予了大众成为专家的工具。技术已经不再是问题,其“临界点”已经降临,那百科知识库的好时候是否将要到来了呢? 乌迪·曼伯博士也这样认为:“目前,互联网百科全书对于Google公司来说最大的挑战不在于技术上的实现,而是在于潜在的资源库。众所周知,Google成熟的搜索技术可以帮助用户搜索一切自己所感兴趣的数据,但百科全书所涉及的内容涵盖了方方面面的领域,如何将这些领域里的知识整合在一起,对于Google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如果你不同意他人编写的内容,在knol中需要另开自己的页面。也就是说,knol中关于某一事物某一词条可能出现在多个页面,而其中的观点截然不同,这样的百科知识库,更象是一个讨论问题的社区。 Google早先凭借着科学而先进的算法而打败了雅虎等竞争对手,并留下了一个“不作恶”的名声。而打造持久的社区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工作,需要仔细、不断地变更架构,吸引和培养有影响力的参与者,并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另一方面,Knol也将作者推向前台,放在显要位置。乌迪·曼伯谈到,“Knol项目的根本想法是突出权威人士”。“现在的书籍上印有作家名字,新闻文章有署名,科学论文也标有作者,但现在的网络文章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突出作者。我们认为,了解网络文章的作者是谁,将对我们理解内容有很大的帮助。”百科知识库显然在走向社区化与观点化。 Google的Knol会不会取代维基百科?这是很多人都要发出的疑问。 《商业周刊》网站最近撰文指出,“Knol难成维基百科杀手”。显然,Google的Google Base并没有把eBay和Craigslist“杀死”;而Google Checkout也没有将PayPal“杀死”。维基百科的成功之处在于将集体与大众的智慧整和,吉米·威尔斯从骨子里就是个反精英主义者,而Knol如今却要走上精英与权威的道路,在这一点上,有点象是词典、博客、《纽约时报》的对应,人们需要从不同的地方来获得信息。 事实上,维基百科已经开始了Wikia社区的建立,并使之商业化。曾经标榜自己“纯洁”的吉米·威尔斯是这样解释这次商业化尝试的,“我只是对维基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感到好奇。”而Google的Knol也正好切中了这样一个主题。正象是Google在2003年收购了Blogger,而引发博客的全面爆发,如今Google沿袭Squidoo所推出的Knol,是否也将引领网络百科知识库的深海式传播呢?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