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深度:百度八年国际化历程(5)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9日 14:45 环球企业家
专注? 在国际化开始的同时,百度已经走出了和Google不同的产品道路。 2005年以来,它先用贴吧、知道、百科、空间陆续构建了一个围绕着搜索展开的社区。而在2007年,它又先后进入了C2C和新闻领域。 那个以往高度强调专注的李彦宏,已经难以保持专注了? 李彦宏说,他认为“百度产品的线索感还是非常强的”:“搜索这个词,含义已经有点窄了,因为我们真正要做的事情是让人们更便捷地获取信息”。 这个说法诚然不错,但外界需要知道,在搜索这个大概念下,百度有可能做什么?或可能不做什么?——对于中国互联网业的创业者,太早撞到百度并不是好消息。 但这个标准很难界定。按照百度内部的说法,在考虑是否进行一项产品开发时,他们主要思考三个问题:用户是不是有需求?现有的产品是不是已经将用户需求满足得很好?百度来做这个的优势在哪里? 注意它们的排序:百度的优势被放在了第三个被考量的位置。 就C2C这款产品,有很多理由可以说明百度应该做它:C2C产品的本质是一个产品搜索;百度被搜索的关键词中,有很大部分是产品搜索。但李彦宏关于它最直接的一个判断是:“C2C在中国只有很短的历史,目前做的公司还很少,这就意味着它一定是不完善的。” 如果一定要对百度的产品脉络进行总结,那或许应该是:在信息搜索的基础上,逐渐强化各种人的关联。 一个相对明显的趋势是,随着网络业的发展,互联网由以信息为中心变成以人为中心,人的角色在网上越来越清晰,从博客等以人为主体的产品的兴起便可见一斑。早期,在百度贴吧中,为了使产品简洁、功能清晰,百度产品部门并不在其中加入签名档、头像等内容,而发现用户越来越多的“结识”欲望之后,百度推出了百度空间以及用关键词进行连接的交友产品。 在百度的产品人员看来,在交友和未来的IM战略中,百度的优势在于,点击每位用户个人描述中的关键词,便能找到有共同特点或兴趣之人——共同特征和共同兴趣是交友的重要基础,能解决现有IM工具无效沟通时间过多的问题。 如今,百度的产品经理甚至会为一款产品缺乏人际交互的品质而淡化一些功能。在百度2006年推出的新产品百度空间之中,有刚加入百度的工程师提出建议,希望空间的相册能做成Flickr那样的图片交流社区。产品部门的人用分析数据表示:在Flickr中,只有极少数的图片形成了交流,而大部分人只把它当成存储照片的空间,并未形成一个真正的图片社区,除了炫之外并不实用。 当然,一个大有诱惑的话题是:当百度不停进入其他领域,它会不会成为一个中国的微软?而当它进入腾讯和阿里巴巴的地盘,会不会让这个行业的重量级选手产生新的合纵连横? 可能性并非不存在。在整个行业都已意识到搜索引擎的战略地位时,重量级的选手总要在百度和Google之间做出选择。很长时间以来,阿里巴巴始终是百度和Google的广告大客户,但当百度进入C2C领域,至少淘宝的广告投放就会不可避免的倾斜——没有人会甘于用自己的资金将对手养胖。 同样重要的是,马云和马化腾都有充足的资金,这就意味着他们有时间与耐心,去打一场漫长的搜索战争。至少目前看来,马化腾对韩国搜索公司的研究已经有了不少心得(请参见本期另一篇封面文章《后企鹅时代》)。 对于这些猜测,李彦宏说他在媒体上看到很多,但是在业界的交流中没有听到。“难道像百度这样的公司,就不能去创新,不能去做一些新的东西了吗?”李反问。他也回避了IM产品会不会明确给出挑战腾讯信号的问题,他说:“腾讯已经在用Google,这个对我们来说没有本质的影响。”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