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纳斯达克”猜想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8日 14:43  环球企业家

  作者:本刊记者 陈伟

  被憧憬近十年的中国创业板终于进入倒计时

  被期待了近10年之久的中国纳斯达克——创业板市场终于有望在2008年推出,履行其创新资本引擎的使命。

  2007年12月初,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尚福林在深圳公开表示,中国的创业板推出时机已经成熟。随后,在12月17日的“2008中国经济形势解析高层报告会”上,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再次明确了创业板将在2008年上半年推出的信息。

  按照之前公布的方案草案,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需要资产不低于2000万,最近两年累计利润不低于1000万,同时具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创业板设立咨询委员会,委员可从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单位聘请,受证交所或创业板发审委的委托对上市企业的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和经营模式等提出独立咨询意见。

  创业板从最初筹备至今,时间已长达9年。1999年1月15日,深交所向中国证监会正式呈送了《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进行成长板市场的方案研究的立项报告》,并附送了实施方案,这是提议创设创业板市场的肇始。1999年3月2日,中国证监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可以考虑在沪深证券交易所内设立高科技企业板块。一直到2007年8月22日,《创业板发行上市管理办法》(草案)终获国务院批准。

  设置创业板最初的设想,是借鉴国外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公司的推进作用。199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注意到国外新兴的二板市场,特别是纳斯达克市场,由于上市门槛较低,吸引了大批科技类创业公司在此上市,而这些公司通过创业板得到了资本市场的支持,实现了快速成长,进而带动了整个经济向新经济转型。中国设置自己的创业板市场就是希望能够模仿这一成功的经验,促进中国创新企业的发展。

  2000年起,深交所暂停新股上市申请,专门筹备创业板,定位为高科技和服务创新的草创企业提供融资平台。而在中国证券市场的整体设计框架下,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各有分工和侧重,一起组成中国完整的投融资平台。上海力图成为大型蓝筹企业的融资市场,并逐步实现国际化;深圳则定位为高科技类的中小企业的融资之所,风险更大,也更加活跃。但当各项准备工作都有条不紊地进行时,纳斯达克网络泡沫破灭,2000年,纳斯达克指数下跌了80%,充分暴露出创业板可能具有的潜在风险,深圳创业板由此被搁置。随后,股权分置被作为中国证券市场最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数年的熊市更使创建创业板的声音日渐减弱。对已经停止新股发行的深交所而言,创业板的意外拖延则意味着自身地位的削弱,作为权宜之计,2004年深交所推出了中小企业板。

 [1] [2] [下一页]

本文导航:
·“中国纳斯达克”猜想
·“中国纳斯达克”猜想(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