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 年11月l 日,巨人网络在美国纽约交易所上市,当前市值已达到50 亿美元,超过盛大网络,成为中国市值最高的网络游戏企业。
在纽交所敲响开市钟的那一刻,史玉柱穿着自己一贯喜欢的运动服,对于别人异样的眼光,史玉柱并不在乎。巨人网络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的财务顾问“华兴资本”CEO 包凡告诉《 瞭望东方周刊》 ,“纽交所本来有规定不让穿便装者人内,为了史玉柱的爱好和个性,承销机构专门办了一个特批。”
“史玉柱是第一个破坏纽交所规定,不穿西服进来的人。”包凡讲述的这个故事,形象地说明了“华兴资本”这类本土投行是如何在中国企业家和华尔街金融家之间充当桥梁的。“从一份符合华尔街格式要求的资产损益表,到一个穿运动服的特殊请求,我们的任务就是满足双方各种各样的需要。”
巨人背后
遇到包凡之前,史玉柱是个“传统商人”,他按照传统的财务模式,用卖脑白金的钱还清了盖巨人大厦欠下的债。即使在大家都靠融资运营的网游产业里,巨人网络的“征途”也是靠自己眼前的现金流实现赢利的。
“巨人一直没有进行过任何融资,全是他个人的钱。”包凡如此评价他这个最特殊的客户。直到2007年夏天,巨人才第一次引进了战略投资者美国海纳基金,海纳基金委托本土投行“华兴资本”作为巨人网络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的财务顾问。
包凡亲身经历海纳与巨人的接触和谈判,知道双方看中了对方什么。“海纳在巨人网络上市前,就预估它至少价值2O 亿美元,因为它的两款网游‘征途’和‘巨人’盈利能力远远高于其他网游公司的产品。”
“史玉柱则希望在上市之前引进一个较好的机构投资者,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投资界人所共知,海纳基金不只做私募股权投资,同时还从事公开市场交易,公司上市后,还可以继续干预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引入这样的战略投资者,是很多公司梦寐以求的事清,“但只有史玉柱有这个实力。”
正是看到这份实力,“华兴资本”除了穿针引线,自己也参与其中,在巨人网络有一部分投资。
包凡告诉《寮望东方周刊》 ,通常每家海外上市公司的背后都有战略投资机构的背影,它们在公司上市过程中是一个幕后推手;为了帮助公司上市,他们一方面先帮它建立一个可持续增长的商业模式和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以符合股票交易所的要求;一方面会帮助它找到有实力的首次公开发行(IP0 )承销商。巨人网络上市纽交所一路畅通,背后的推手就是海纳基金。
但是,海纳这样的大块头,也有自己的弱点,它并不熟悉中国的商业政策和规范,选择一个对东西方商业财务制度都熟悉的本土中小投行做财务顾问,是最省心省力的事清。
“国内的中小投行并不多,而华兴的业绩还算比较抢眼,目前案子的成功率是百分之百的,而且都在12 个月之内完成。”包凡认为这是海纳能看上他们的根本原因。
股权私蓦活跃
因为规模所限,华兴资本这类本土投行做不了首次公开发行(IP0)承销商,但国内逐渐活跃起来的股权私募让他们越来越忙碌。
2007 年10 月,安博教育集团迎来了一笔来自麦格理银行团、华威、思科、艾威等四个外资基金的5400万美元巨额融资,创下了中国教育领域私募融资数额之最。华兴资本是这次私募的独家财务顾问。
“我们要感谢华兴,不光因为它找来了钱。”安博总裁黄劲告诉《寮望东方周刊》 ,“有很多投资人来找我们,但我们需要的不仅是钱,更需要对我们的业务有所帮助的人。华兴的投资人网络非常广阔,它非常清楚什么样的VC (风投)跟我们的理念和价值观最匹配”。
“创业者跟资本市场的结合是必然的。但目前中国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许多企业还不知道如何跟资本市场打交道,而投资者也不能看尽所有的好项目,需要一座桥梁。”包凡对《寮望东方周刊》 表示。
从2004年底成立至今,华兴资本的业务量已经近5O 亿元人民币。仅从2 007 年1 月至今,华兴已经成功完成近10个股权私募融资项目,交易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300%,涉及金额超过20 亿元人民币。预期到今年年底,将完成超过100 亿元人民币的交易额。
对于一个入行较晚的公司来说,虽然这样的成长速度令人侧目,但华兴资本的CEO 包凡却始终保持着冷静:“如果中国的资本市场不繁荣,根本就没有我们发展的机会。”
本土投行空间无限
本土中小投行的机会来自于2000年前后互联网泡沫的破灭。从那以后,上市融资不再是IT企业的特权,企业直接融资也不再仅限于公开上市募股。
“现在有融资需求的企业类型很多,一个互联网项目,可以跟美国的模式很接近,容易和美国背景的风投沟通;但如果是一个非常本土化的企业,一个家族企业,规模和业绩都很好,但却有一大堆的财务问题,那么一些具有本土背景的风投可能更加适合。每个案例都要特别地分析和对待。”
“我们不能很好表述自己的商业模式,它的可行性如何,尤其是计算未来财务数据的财务模型。所以我们必须交给专业的财务顾问公司来做。”曾与本土投行“清科”合作,拿到大笔私募资金的学易科技CEO 程国华这样评价本土投行的作用。
在“清科”协助下,顺利完成第二轮融资的视频分享网站“六间房”CEO 刘岩对这种第三方服务也非常认可:
“企业家的精力应该放在公司经营上,光这方面的事清我已经处理不完了。融资是件非常专业且耗费精力的事情,并不是拿着一份商业计划书就能找到合适的投资人,现在这些工作都由本土投行替我们做。”
在投资者那一端,华兴、清科、易凯等本土投行也日渐得到了海外风投的青睐。
两三年前,海外风投对于国内的这些中小投行还很不尊重。“那个时候整个中国对于资本的认知度还不够,再加上互联网泡沫的冲击,我们本身手里没有多少好项目,对投资者来说,你的价值无从体现。”易凯资本CEO 王冉解释道。
2004年情况开始逆转,“现在是他们求着我们了。”王冉笑言。令他备感欣慰的是,如今有很多海外风投和股权私募基金主动与易凯沟通,希望能够建立长期的合作。“上午我刚送走一家欧洲的股权私募基金,他们正在伺机进人中国,来找我们介绍项目。”王冉对《寮望东方周刊》 说。
实际上,不只是钱多人少的股权私募基金,即使是拥有庞大管理团队的IDG ,也开始寻求与华兴等本土投行合作。汉能资本高级经理李华兵告诉本刊记者,今年10月底,IDG 的合伙人集体拜访汉能,进行了深层的沟通。
“今年起我们开始有大量的合作。IDG 应该慢慢认识到了中国资本市场上术业有专攻,他们旗下管了那么多基金和案子,根本管不过来。”华兴资本CEO 包凡表示。“当一个市场刚刚发端的时候,强者往往希望把持产业链上所有的事,但时间长了会发现,还是专注自己最擅长的最合乎效益原则。”
“目前我们大量的案子都是海外风投介绍过来的,而且当他们所投资的企业进行下一轮融资时,首先就会找到我们。这说明在先前的合作中,他们认可了我们的服务和价值。”王冉对这样的趋势不无欣慰。
本土投行的价值
既没有实力做首次公开发行(IPO ) , 又不能直接向企业投资,本土中小投行的生存价值何在呢?
包凡解释说,在中国资本市场尚不发达的情况下,企业如果直接去跟风险资本合作,容易产生很多间题,因为它们还缺乏跟风投和股权私募资本打交道的经验,信息往往不对等,企业吃亏的情况多。
“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估值。从本质上来说,投资就是一种低买高卖的行为,因此风投和股权私募资本总是倾向于压低企业的价值,为自己博取更大的利润空间。”
“虽说估值是一门艺术,但是也并不排除一些VC (风投)欺负企业不懂而刻意压低价格。我们投行所要做的就是给出一个合理的价格,不让企业吃亏。”易凯资本CEO 王冉说。
“一份投资协议有上百页,其中有很多细致的权利,比如反稀释权、优先清算权、共同收购权、强行出售权等等,这些规定传统企业并不熟悉,但有时往往是致命的。没有专业的财务顾问很难看出问题来。”
王冉说,大中和永乐并购案,历时一年的官司就是因为类似问题。
但令投行管理者感到无奈的是,虽然目前很多企业已经了解到了财务顾问的重要性,但在整个中国资本市场融资活动中,华兴、汉能、易凯等本土投行的市场份额还是很小。“加起来也就只有2 %左右。”王冉说。
汉能资本高级经理李华兵坦言,许多企业都因考虑到财务顾问的成本就望而却步,“这实在是因小失大,我们帮企业争取到的估值,远远大于它们付出的顾问费。”
华兴资本目前覆盖的范围也只有北京、上海等一线的城市,二三线城市的众多民营企业家还没有参与到资本市场上来,甚至根本不知道有投行、私募基金这样的机构存在。
包凡认为“开发客户需求才是本土投行目前最应该做的。”王冉对此也深表认同:“蛋糕太小,甚至没有,谈怎么分有什么必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