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启明创投董事总经理、合伙人甘剑平做客新浪VC人生(新浪科技配图 摄影:秀岩)
![]() |
点击观看本新闻视频 |
主持人:我们知道其实甘总还投资过一个婚恋的网站,就是世纪佳缘,能不能给各位网友交流一下你如何看待中国婚恋网站的情况、未来的前景?
甘剑平:我前几天看报纸,在上海人民公园有上千个人甚至于上万个人来寻找对象,是一个大型的征婚会,有很多家长拿着他们小孩子的照片和简历在里面跑来跑去,非常有意思。说明在中国,尤其是在白领或者是相对来讲层次比较高的年轻人,甚至是年轻偏中年的人,这个需求是非常大的。
主持人:可能没时间找对象。
甘剑平:大家忙,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好,大家住得相对比较有私人空间的一些地方,更少有接触的机会。互联网是一个非常好的沟通的工具或者是互相认识的一个工具、一个平台。我其实2003年就关注这个领域了,有很多企业也在这方面做得非常不错,尤其是我们投资的世纪佳缘,应该在中国认真的婚恋的网络交友这一块是最大的,从它的用户数和从它的网站流量,是最大的,它也是新浪网的一个独家合作伙伴。
主持人:对,是新浪交友的一个合作伙伴。
甘剑平:新浪交友渠道的一个独家合作伙伴。我们在世纪佳缘网站上可以看到有近60万人次已经在世纪佳缘这个平台上找到了他们的偶像或者是终身的伴侣,组织了很多线下的交友活动,也有很多集体婚礼,有很多网友把新婚的照片上传到世纪佳缘,世纪佳缘的创始人CEO龚海燕女士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她在家庭方面具有媒婆的经验,她对她这个行业非常有热情,每次跟她聊天,如果聊一些闲事,聊十分钟之后她马上会转到世纪佳缘,包括婚恋这个话题,是非常有热情的一个创始人。
我相信只要有需求,这些网站尤其是世纪佳缘,会找到非常好的盈利模式。只要为老百姓提供一个很好的服务,而且是长期地提供好服务,肯定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利润空间。
主持人:还是看到婚恋市场,尤其是严肃婚恋市场的市场成长空间。
甘剑平:对,市场成长空间和它的市场第一的地位。
主持人:钱永强的一些投资是不是也奠定了你们进去做机构投资者的信心?
甘剑平:作为机构投资者,我们主要是看几个方面,一个是市场很重要。另外,看未来增长的空间、盈利模式。团队也是非常重要的,龚海盐在这方面很有热情,把服务和网站做得非常细腻。钱永强钱先生也是一个多次创业的高手,相信在他们两位的主持下,在启明的帮助下,一定能够打造中国最好的交友平台。
主持人:还有一个项目虽然不是甘总在启明投资的项目,是在凯雷时投资的项目,就是携程网,但携程网的模式也是以后很多创业者去学习的,你是如何看待携程网的模式,尤其是在当时互联网低谷的时候,2000年11月。2000年下半年整个互联网进入寒冬,正是非常艰难的时候,你当时是怎么决定投资的?如何看待他们这个模式?
甘剑平:非常有幸,能够作为携程的第二位投资人,也非常有幸,我现在还能在董事会作为一个独立董事,能够和梁建章、沈南鹏、范敏、季琦四位创始人,把携程做到现在这个规模,的确也是非常不容易。
在2000年的时候,我作为VC,作为创业投资人最看重的几个事情,一个是市场,中国的旅游市场是巨大无比的。有的人说是上百亿,有的人说上千亿,有的人是上万亿,就看你如何数字化做一个评估,或者把哪些东西包括在里面,非常大的市场,而且每年以百分之十几在增长,高于中国GDP增长4到5个点的增长速度在增长。在2000年的时候,非常明显整个中国没有一家非常好的旅游服务商能够提供全国范围的服务,我在美国生活很多年。
主持人:美国有比较成熟这样的企业。
甘剑平:美国有比较成熟的公司,从美国运通到互联网的一些公司,基本上你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够通过一个电话或者上网,非常简单就能把你的机票和酒店给订了,当时中国没有一家公司有这种能力。携程就进入了这个领域,在相对来讲互联网比较艰难的一个环境下,把携程的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模式做得非常好。模式都不是很重要,很多人说我也能想得出来,但关键还是团队的执行力。
主持人:当时是沈南鹏、范敏、季琦、梁建章,这是一个非常豪华的创业团队。
甘剑平:非常豪华的创业团队。基本上把最关键的几个公司运作的元素都有了,从资本市场到运营。
主持人:沈南鹏是财务,梁建章可能在管理方面,季琦也是偏于运营管理方面多,还有一个范敏。
甘剑平:是旅游行业的一个专家。携程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模式,但最关键的是范敏先生也在公开场合说过很多次“为人民服务”,一次“为人民服务”是容易的,而是常年连续不断地“为人民服务”是非常困难的。
主持人:携程找到这样一个模式,为大众去服务,创造自己的价值。
甘剑平:为大众服务,一个是在服务上做得非常细腻。另外通过很多IT,通过电脑系统的一些方法来管理这些在外面为客户提供服务的人员和一些流程。这是一个非常完美的用技术和服务的一个结合。
我们现在也在看一些类似于携程模式的企业,不管是在餐饮业也好,还是在零售业也好,关键是怎么样通过用系统,用一些非常好的科学技术来管理人员。
主持人:管理人员,管理你的业务。
甘剑平:管理存货,管理货品的物流,从头到尾整套系统把这个公司的效率提高。
主持人:有没有规划和运作效率能够极大提高这样的企业。
甘剑平:现在还是很多的,像你刚才说很多人都在研究携程模式,在各个领域都有很多公司,不能说复制,更多是以IT和传统的一些营运模式的结合,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获得很好的利润和价值。
主持人:其实还有一个公司甘总是值得自豪的投资,就是亚商在线,当时你在2000年到凯雷的时候,这是你做的凯雷在中国投资的第一个公司,亚商在线最后被美国的一家公司收购了,也获得了一个不错的回报。对于它所在的行业B2B的东西,我们知道现在阿里巴巴也上市了,对于这个行业,你现在有什么样的建议和看法?
甘剑平:亚商在线是凯雷在中国历史上第一单的投资,2000年6月份完成的,创业团队也是非常强壮的一个团队,包括CEO是刘先生,和他三个在MIT的同学创立的一家企业。中国在B2B领域其实相对来讲和美国差距比较大的。最近你看到几个比较好成功的IPO或者是成功案例,都主要是面对消费者的B2C的,而美国的一些VC成功案例,很多是软件公司,很多是芯片公司,很多是电信服务公司。
主持人:他们提供的产品都是B2B的销售模式。
甘剑平:对,都是B2B的。这跟中国现在的经济发展的弱点有非常大的联系。任何时候在做B2B的领域里,各个行业最大的一些企业,可能除了消费品之外,在其他很多企业的领头羊都是国企,都是具有垄断地位的一些企业。任何时候有一个垄断地位非常强的买家就会容易造成一些不太规范的运作来进入这些买家。因此,中国相对来讲B2B整体的发展,不管是软件行业也好,包括一些电信设备行业也好,当然我们有华为、中兴,但是其它技术,像美国EMC存储企业的发展,相对来讲还是比较慢的,没有看到一个非常好的成功案例。所以,中国目前的B2B主要是面对中小型企业的服务,像阿里巴巴主要是提供信息、贸易服务。其实中小企业的小老板的行为更多像一个普通的消费者。
主持人:对,他们有很多信息不对称的地方要获取信息。
甘剑平:而且他们在做决策的时候是非常透明的,他们完全是以他们的利益作为主导的,而不是有其它一些因素来影响他们最后的决定、购买的行为。
主持人:就是B2B这个市场其实从一些设备制造、芯片制造还有一些存储方面的东西,我们的起步还是比较晚,有一定的劣势在这方面。可能现在在中国发展起来B2B的业务,像阿里巴巴做贸易、服务的企业更容易成功。
甘剑平:目前看是。但是我相信我们国家也在发展,很多地方都越来越多的正规化,越来越多的规范化,我相信在未来肯定会有一些在B2B企业的服务或者产品方面,会有一些企业出来的。
网友:我知道您在空中网做过CFO,整个SP行业您应该是非常清楚的,对这个价值链从财务的角度你是最清楚的,分成等各个方面比较了解。最近看到,周一光线传媒跟华友世纪合并了,几家专注SP的公司面临着一些问题,不知道甘总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未来的行业机会在哪里?
甘剑平:首先无线行业,不管是无线互联网或者是SP,或者是无线的一些社区,我都非常看好这些企业,非常看好这些行业。中国现在有5亿手机使用者,中国移动是全球第一大无线电信运营商,整个中国无线行业未来的前景我是非常看好的。
至于SP最近的一些状况,也是可以理解的。任何一个行业,不管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还是一个行业,都会有一些周期性。无线SP这个行业很多企业像TOM、空中,包括新浪,都是在差不多2001年、2002年开始进入SP行业,在2003、2004年看到了非常高速、非常快的增长,很多企业都每年以几倍的收入递增。空中网也是在杨宁、周云帆两位的领导下,完成了创始到IPO两年的时间而已,创造了一个记录,非常短的时间。当然他们也非常有经验,空中网是他们第二次创始一家企业,前期他们基本上都是以三倍、两倍的增长速度成长。在无线互联网、SP这个领域,一下子从零到10亿美元的市场总值。我记得在2006年的时候,无线互联网的10亿美元的收入是大过所有网络广告加上游戏,加上其它所谓搜索的所有收入加在一起。
主持人:那个时候是一个顶点。
甘剑平:对,那是一个顶峰的时间。当时之所有有这么多SP在这个行业过得很好,某种原因是因为电信运营厂商对如何来做这个行业并不完全了解,他们其实利用了一些小公司敢于冒险、敢于创新的精神帮助他们把这个行业做大了。但现在的业务模式越来越成熟了,大家对这个也越来越了解了。作为电信运营商,他们当然需要把自己的利益更大化,这也是导致过去整个SP行业不景气的一个原因。
几家大的SP有的在转型,转向华友和光线传媒,他们想变成媒体公司、制片公司、音乐公司。空中网更多是往无线互联网去发展。相信周先生、杨先生非常有激情,也非常有热情的创始人和企业家,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相信他们会找到一个非常好的新的运营模式,或者是和无线互联网、SP有关的运营模式。相信空中会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磨炼,将来还会成为一个非常好的企业。我其实看中国TMT企业发展的领域,几乎每家企业都经过低谷,包括新浪、网易、搜狐,在2000年的时候,这些公司的股票都是1块钱甚至是1块钱以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经过一些创新、内部资源的调整,一下子又变成一个非常优秀的企业。
主持人:从刚才的谈话中能够看出甘总对整个无线互联网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你觉得下一波在应用方面无线互联网会出现在哪些领域?
甘剑平:我相信在互联网上已经被证明可行的模式,肯定会在无线互联网上出现。比如IM聊天、社区、游戏和搜索,包括内容的提供平台或者是入口,都会有。但是我认为在无线互联网上更多的是要个性化,因为手机是你必须带的一个东西,至少在城市里面每个人都有手机,几乎随时随地都带着手机,我相信会用一些非常优秀的创业者,他们会琢磨出更加有意思的个性化的一些运营模式,把整个无线互联网提高到下一个台阶上。
我不知道这个运营模式是什么,我希望能够找到这样的创业者,给我一个非常耳目一新的运营模式,我也希望能够投资这样的企业,成为未来的一些明星。
主持人:从这里可以看出各位网友如果有好的在无线互联网方面的创意或者是模式,或者是有好的产品,可以跟甘总联系,争取能够赢得他的青睐,去投资你们的公司。
网友:甘总是怎么样看待80后的创业者和投资人,以及Web2.0的机会?
甘剑平:我记得在另外一个媒体上说起过,我是非常看好80后的创业者。记得2000年的时候,第一波最优秀的一些成功创业者,其实很多是70年代出生的,从网易的丁磊先生。
主持人:包括甘总你也是70后的。
甘剑平:网易的丁磊、陈天桥,包括马化腾,很多年轻的企业家,尤其是在互联网和TMT领域,都是那个年代出生的。现在是2007年了,我相信在未来的三年里面,会有很多80后的,他们年轻,他们更加能接触到优秀的技术,包括各种各样娱乐的方式和生活的方式,这样的话更能够为同代人提供一个有意思的产品或者是优秀的服务。我可以寓言,在3、5年之内,中国首富前十名里肯定有一个80后出生的。
主持人:还是比较看好这个群体的。
甘剑平:对。另外再加一句,根据经济的一些分析和统计,在中国其实30岁到40岁是收入最高的,20岁到30岁是收入未来增长最高的一个群体。
主持人:增长最快的。
甘剑平:跟美国不完全一样,中国整体来讲是一个相对比较年轻的一个社会,所谓的人口红利其实也跟这个有关。由于这个群体相对来讲在经济上地位是比较高的,消费能力是比较强的,所以他们的同龄人为他们提供的服务会更有吸引力、更加有趣,这是我比较看好80后创业者的一个原因。
主持人:对于Web2.0你有什么样的建议?
甘剑平:Web2.0最好的东西就是你在内容上不用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财力的。因为Web2.0就是每一个用户、每一个网友来提供自己觉得有趣的东西和其他人分享。所以,这个模式是非常好的。
主持人:但是它的盈利模式在哪儿?
甘剑平:如果是我1999年在做新浪访谈的时候,很多人也在问新浪的盈利模式在哪里(笑)。经过很多时间的琢磨。
主持人:也是摸索、探索。
甘剑平:是摸索出来的,也是整个企业界对互联网广告的认可。五年前如果你去见一个在广告方面投入比较大的企业,可能只想到中央电视台或者一些报纸,而现在像新浪这么有价值的平台,几乎每一个企业家都会愿意在这方面投一些广告,我相信Web2.0逐渐逐渐也会被人们所接受,Web2.0的好处就是你能够找到一群相对来讲比较细分的消费者,你可以通过Web2.0提供的内容,了解到他们的生活习惯,了解到他们的一些爱好,这样的话可以提供更多个性化的一些广告和服务。
本文导航: | ||
·启明创投甘剑平:无线互联网上需要个性化服务 ·启明创投偏重早期TMT项目投资 |
·互联网上可行的模式在手机上都有机会 ·国内创投相关法律仍需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