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吕伯望:阿里巴巴的成功在于适合中国国情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6日 13:11 新浪科技
正望咨询与新浪科频道合办的互联网热点观察论坛于10月24日下午在北京成功举办。 第一期互联网热点观察论坛围绕阿里巴巴上市展开讨论,到场的嘉宾有著名博客和五季咨询合伙人洪波,中国电子商务领域的政策与战略发展专家、《电子商务世界》名誉主编赵廷超博士,中国互联网观察家、浙江义乌全球网发起人方兴东博士。 正望咨询总裁吕伯望对阿里巴巴招股说明书进行了重点解读,着重讲解其中的IPO详情、阿里巴巴B2B公司业绩与财务表报分析、与其它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的业绩与财务指标对比、未来增长潜力与制约因素,并对上市前有关阿里巴巴的焦点疑问,包括阿里巴巴的纳税详情等作了深入辨析。 与会者就阿里巴巴上市的意义、阿里巴巴的业务布局、马云其人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以下为吕伯望主要观点: 阿里巴巴是纳税最多的中国互联网企业 阿里巴巴B2B公司IPO发生以后的市值,如果按13.5港元算的话就是88亿美元。阿里集团一个子公司,就可以创下88亿美元的市值。假如发行上市以后,市场上继续追捧阿里巴巴的股票,比如当天收市的价格高于13.5港元的话,阿里巴巴当天上市的市值可能还要高于88亿美元。 此次上市,阿里巴巴B2B公司大概拿到3.74亿美元,而母公司阿里巴巴集团公司拿到10.38亿美元,超额认股权被行使的话还可以多拿到1.87亿美元。其中还有一条,就是阿里巴巴将向员工转让原来由集团公司持有的股票,B2B公司大概是4000名员工,平均到每个员工身上大概就是19万美元多一些,大家传说中的阿里巴巴的员工有很多会成为百万富翁,从这个平均值就可以看出来。这是阿里巴巴集团公司向其员工转让的股份,使员工能够因为这次IPO获益。 这次IPO,阿里巴巴的基石投资者都是著名的华人财团。阿里巴巴利用了IPO的机会,结交了很多对在全球华人经济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这些大财团,可能对阿里巴巴整个集团公司的未来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阿里巴巴和其他的互联网公司不同的是阿里巴巴需要极深地介入传统经济环节当中,所以对阿里巴巴来说,商业伙伴的重要性要远远高于新浪、搜狐这样的互联网公司。 媒体报导说阿里巴巴的股票是香港这些年来上市最贵的股票,所谓最贵就是市盈率最高。阿里巴巴的上市,创下了近几年来的好几个第一。第一个是募集的资金最大,它将是2007年度全球范围内募集资金最多的一次IPO。阿里巴巴IPO可以拿到了15、6亿美元,而2000年新浪、搜狐、网易上市的时候,每家公司仅募集到6000万到8000万美元的数额,可见阿里巴巴募集到的资金已经翻了好多番了。第二个就是市盈率。IPO价格定在13.5港元的情况下,市盈率就超过了100倍。之所以市盈率卖到100倍,是大家看好阿里巴巴未来的增长。因为股票的价格取决于未来的盈利,过去的业绩表现仅仅是一个参考。 我们再看一下阿里巴巴的财务情况。 阿里巴巴有两个平台,一个是国际英文平台,一个是国内中文平台,中文平台是给国内贸易用的,英文平台是出口用的。阿里巴巴中国这个平台上,就是国内贸易商的付费会员数要比国际网站上的付费会员数大十倍,不过他们收费标准是不一样的。实际上阿里巴巴收入最主要的来源还是其国际网站。国际网站上的金牌会员对阿里巴巴营业收入的贡献率是最高的,2007年上半年贡献了6.8亿人民币给阿里巴巴,在总收入当中占了71.1%。而阿里巴巴中国网站的收入实际上总共只有27.3%。 再看付费会员贡献的平均收入。这个平均收入实际上每年都在增长, 2006年度,阿里巴巴的每个金牌会员给阿里巴巴平均贡献了5.2万人民币的收入;相比之下,阿里巴巴中国网站每个诚信通会员平均贡献的收入不到2000元。 在付费会员数的增长方面,金牌会员在2004年是超过100%的年增长,然后就逐年趋缓,因为基数越来越大以后,就很难保证以同样的百分比增长,但是每年新增加的净会员数基本上还在增加,2007年上半年,金牌会员和中国诚信通会员的新增净会员数,都相当于2006年全年的新增净会员数。 2007年上半年,从会员数的增幅上看,国际平台和国内平台这两个平台会员数的增长是比较接近的,基本上都在40%左右;金牌供应商贡献的收入总额增长幅度也和中国诚信通会员贡献的收入增长幅度大致是一样的,基本上都在60%左右。也就是说,两个平台基本上是并驾齐驱的,增速都差不多。 如果我们拿阿里巴巴和其他互联网公司做一下对比的话,阿里巴巴B2B公司在中国互联网这个行业中的地位就更明朗一些。 从收入的角度看,我们先看阿里巴巴B2B和百度的对比,阿里巴巴的收入规模和盈利规模都比百度高,但是欠缺在什么地方呢?第一是在收入的增长率上比百度低一些,第二是在净利率上还赶不上百度。也就是说,在同样多收入的情况下,百度获利能力可能更好一点。这就相当程度上解释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阿里巴巴B2B上市的IPO价格,确定的市值要低于百度。 但是,并不是净利率越高,股市市值就越高。中国的网络游戏行业是一个很暴利的行业,盛大和巨人(征途)的净利率达到了惊人的70%以上,网易的净利率也高于50%,他们的利润额都大于百度,但是网络游戏股的股市市值,却根本无法与百度相比。原因在于,网络游戏行业生命周期较短,未来几年盈利能力的确定性和可预见性不高。网易是一个比较说明问题的一个例子。网易2004和2005年度的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高达67%和78%,2006年度还有34%的增长,但到了2007年上半年却出现了负增长。 表中最后一行利润表里面的所得税,大家可以发现,阿里巴巴B2B公司是中国交企业所得税交得最多的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交的税超过了1亿,百度只交了323万,腾讯这么盈利的公司也只不过交了3600万不到。再看新浪和搜狐,二者交企业所得税差距也很大。然后是网易、盛大、巨人这些网络游戏公司,很高的净利率,很高的盈利额,但是他们交的税,只有盛大达到了6200万,网易交的税与腾讯差不多,巨人现在还处在免税期,没交一分钱的税。阿里巴巴交的企业所得税是中国所有互联网的公司里面最多的,而且是多很多,其他这几家互联网巨头们叫的税加在一起,也才比阿里巴巴多一点。 我们现在拿的是利润表中的所得税在进行对比,但是实际上利润表里的税额不等于实际上交的税额。像阿里巴巴这样全年甚至跨年预收会员费的情况下,实际交的税要远远大于利润表里反映的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国际会计准则和我们税务依据的缴税原则的不同造成的。国际会计准则依据的是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是这样的,我今年收的会员费要和我为这个会员已经完成的服务以及服务的成本配比起来,譬如我7月份收到的新加盟会员的会员费,我是收了一年的会员费,但到今年年底我只为这个会员完成了半年的服务,记账的时候就只能记一半,另一半得记到下年度去。然而我在今年7月收到的会员年费,虽然只能记一半到收入中,但我要给会员开全额发票,我要交的税也是按全额认定,在2007年度必须全额交给税务所,因为中国税务不是按权责发生制、而是按现金收付制确定一个企业交多少税和什么时候交税,收到钱的时候或者开发票的时候就这么认定了。 税是全额交了,但交的税在国际会计准则下,又得和收入一样配比到一起,于是交的税中,与2007年度的收入和成本配比到一起的部分,才计入利润表中,其余的要与收入的情况一样记到下年度去。记到下年度去的所得税,就是递延所得说。记到下一年度的营业税,则归入待摊成本中。 所以上表中阿里巴巴利润表中反映的所得税,其实只有它当期实缴的所得税的一部分。在阿里巴巴资产负债表里面有一个递延所得税,就是这个已经向税务所交了,但是却不能记在利润表中的税款。我试图计算出阿里巴巴实际缴纳的税额,但我会计学得不够精通,最后还是没算出来。 因为阿里巴巴交了多少税的问题,最近媒体比较关注,于是我在做互联网公司对比的时候,特意留意了一下各家公司交的税,当时真没想到阿里巴巴交的税会是在中国所有互联网的公司里面最多的,而且多了这么多。 因为阿里巴巴是处于B2B环境当中,因此我们再看看其他B2B公司,也就是阿里巴巴的竞争对手:环球资源、慧聪和网盛。我们可以看到,只有环球资源在收入上可以和阿里巴巴相比,但是环球资源的三分之二业务收入来自它已经经营了三十年的商情出版物和展览,只有三分之一是在线业务收入,与阿里巴巴的收入性质大致一样。即使是在线业务收入,2007年上半年的年同比增长也只有16%。它的盈利水平呢,只有阿里巴巴的四分之一多一点。它的净利率,则很低,只有12%,阿里巴巴是30.8%。我们可以发现环球资源就因为这些财务指标上远远赶不上阿里巴巴,所以在股市市值上,环球资源没法和阿里巴巴相提并论。 慧聪在收入上和阿里巴巴差得就远了,只有阿里巴巴的七、八分之一。他们第二季度扭亏为盈了,但上半年两个季度相抵,还仍然是亏损。慧聪总是在质疑阿里巴巴交税的问题,大家可以在表中看到,在交税上面惠聪说实在的没有理由指责阿里巴巴。 网盛的情况虽然也比不上阿里巴巴,但它比慧聪要好多了。网盛倒是交了351万的税。网盛和阿里巴巴缴的税占其收入的比例数,大致上这两家公司是接近的。 现在我们看一下各家互联网公司的股市市值。这些是互联网巨头们的股市市值,腾讯最高,已经达到了130多亿美元,百度是115亿美元,阿里巴巴B2B按照IPO定价的中间值计算是88亿美元,但是假如市场上追捧它的股票,从13.5的发行价涨到16港币的话,阿里巴巴的市值就达到了100亿美元,接近百度的市值。刚才我们看过财务指标了,目前来看,阿里巴巴B2B公司的市值超过百度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我们最后看看各家B2B公司的股市市值。你们是不是感觉很吃惊?就是阿里巴巴B2B一上市就这么大一个高度,而环球资源就只有这么多一点。更可怜的是慧聪,慧聪只有6亿多港币,还不到1亿美元。 阿里巴巴的成功在于适合中国国情 与会者:为什么投资者都不够了解B2B?国外有没有类似的模式? 吕伯望:美国和欧洲这样的国家,经济结构和中国、印度区别比较大。像IBM、微软、通用电气、通用汽车、沃尔玛这样的大公司是发达国家经济的主要驱动力。公司与公司之间的交易,就是大公司和大公司做交易,大公司和小公司做交易,始终以大公司作为中心。但是在中国,中小企业数量非常庞大,虽然也有一些中小企业围绕着一些国有企业或者大公司在做业务,但是这些中心点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会有很多小企业和小企业之间做交易。小企业和小企业做生意,靠一个或者几个客户是无法生存的,需要找几十个的客户。在这种情况下,阿里巴巴就提供了这么一个平台。阿里巴巴的B2B模式之所以会在中国发展到这么快这么成熟,是与中国的经济结构和传统商业文化分不开的。 与会者:既然阿里巴巴的客户主要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是很不稳定的。阿里巴巴与中小企业打交道,会不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未来的业绩能不能得到保证呢? 吕伯望:小公司肯定不如大公司运行稳定。我们常常听说这样的数字,说每年有多少百分比的中小企业倒闭。但是我国有60%以上的GDP是来自中小企业。总体来看,中小企业未来还会在GDP中占更多的比重。你和某个特定的中小企业打交道,确实不如跟大企业打交道来得安全,但是如果是像阿里巴巴这样,服务的中小企业是很大一个面,那么这个企业倒闭了,又有另外的企业诞生了,一个特定企业的生与死与其关系并不大。而且正是因为中小企业的这种生死时速,就更需要阿里巴巴这样的B2B平台了,因为你的客户关系会很不稳定,需要随时到阿里巴巴上去寻找新客户替补。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