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新浪博客尝试商业化进程 利润分成模式难被模仿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2日 09:03 通信信息报
-本报记者 林憬辉 国庆期间,新浪博客“利润分成”系统正式推出,新浪网成为国内首家尝试“博客商业化”的互联网公司。新浪博客“利润分成”系统对所有的博主,无论是名人、还是草根,提出的分成比例都是相同的。即在扣除必要的运营成本之后,新浪将广告收入与博主五五分成。 新浪与博主分享广告收入,是博客商业化推进过程中的一种有益尝试,但是广告只是博客商业化的出路之一。 博客进入商业化时代 从最初的个人秀到现在的逐渐进入商业化时代,“博客”这一舶来品在中国发展已经五年了。据互联网实验室预计,2007年底博客用户数将突破1亿大关,2008年则有望达到1.5亿。 随着越来越多行业性、专业性博客的涌现,现在的博客功能日趋多样化,甚至已成为一种信息发布的媒体,不再仅是一个提供个人秀的舞台,而博客也正开始逐渐进入到商业化时代。同时,从商业发展的角度看,蓬勃发展的博客也已经具备了商业运作的基础。博客所体现出的及时、交互的特点,以及博客内容传播的广度、深度,无不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 新浪模式难以模仿 新浪提出的在博客页面中内嵌广告,然后以博客的流量换取广告收入的“利润分成”模式,可以说是博客商业化的一种有益尝试,但这种模式只适合运用在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大型门户网站上,难以被博客网等专业的博客网站所模仿。因为大型的门户网站往往有着超高的浏览量,而专业博客网站在浏览量上则难以与门户网站比较。 众所周知,广告主追求的是“眼球效应”。只有拥有大量的受众基础,才能形成“眼球效应”,广告主的投放才能形成回报。而门户网站与专业的博客网站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体现在拥有大量的受众基础。 目前,新浪博客已经成为国内吸引流量最高的博客,其每日产生的有效浏览数量已超过2亿。根据7月份新浪公布的数字显示,目前新浪博客点击超过2000万的博客已达20位,超过1000万的博客也达57位。 如果以博客的流量换取广告收入的“利润分成”模式进展得顺利,对于在新浪博客投放广告的广告主来说将产生巨大的广告效应,而新浪也将获得一笔不菲的广告收入。 但是近乎相同的“利润分成”模式在专业博客网站却遭遇滑铁卢。早在2006年,和讯也曾经推出过博客广告联盟,希望打包大小博主的流量卖给广告主,再把广告收入按流量或广告投放效果分成,可惜最终半途夭折。 显而易见的,以博客的流量换取广告收入的“利润分成”模式只适用在新浪这样的大型门户网站,难以被专业的博客网站所模仿。 体验营销成可探索模式 博客归根结底是作者将自己的日常发现、个人心得和体会写在网上,具有日记的特点, 阅读者可参与了博客话题交流,增添了互动的乐趣。正因为有这个特点,博客可以成为体验式营销的一个可探索领域。 2006年,可口可乐日本公司就在推出饮料“爽健美茶”时,邀请了博客日点击量超过千次的100位女性博主在博客中写出体验产品后的感受。虽然博客的宣传效果很难量化,但是至少产品的知名度通过博客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对于此举,日本的各家媒体均表示,通过博客写手体验产品后写出的感受进行推销是一次很好的营销尝试。 在国内,2006年8月初荷兰游戏公司Spill Group Ltd在中国设立的“游戏中国”网站,与bolaa博客互动门户联手开启了国内首次博客体验营销。据bolaa博客互动门户相关人士介绍,在该次体验营销中,“游戏中国”把游戏产品提供给bolaa博客广告联盟的一批游戏博主进行试用,然后由博主们在体验游戏产品后在博客中写下自己的感想。 其实,通过博客进行体验营销,更适合专业的博客网站。因为这类网站一般都对博客资源进行分类,这大大方便了广告主对目标群体的广告投放。 无论是新浪推出的“利润分成”系统,还是博客的体验营销,都是博客商业化的一种有益尝试。事实上,博客资源才是博客商业化的基础,只有有效发掘、培养和汇聚各类博客资源,才是博客商业化成败的关键。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