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评论:当网络游戏利润遭遇道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2日 15:45  华夏时报

  文/邢云飞

  网络游戏的确是一门很赚钱的行业。在中国,网络游戏的发展已经快十年了,在这段短暂的历史中,凭借着运营网络游戏暴富的掌门已经不在少数。即使是已经有着上亿家产的精英们也把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了网游产业。然而,伴随着网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投资价值的日益膨胀,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也渐渐浮出了水面。

  网络游戏原本也许是一个好东西,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娱乐方式,相信有很多人也是抱着娱乐休闲的心态来开始网游之旅的。而作为网络游戏运营商,其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获得利润。无论是目前的哪一种盈利模式,盈利都需要以大量的在线玩家数量为基础。于是乎,在游戏中“明枪暗箭”一起放,用各种手段诱惑玩家。玩家一旦上瘾,便会为此消耗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值得注意的是,这其中大部分的“瘾君子”却是缺乏自制力的青少年,游戏中扭曲的世界观对这些青少年将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也许有人会说这并不是游戏本身的错,都是因为中国的玩家“太热情”。诚然,“需求决定市场”是营销学的基本定律,游戏运营商也是商人,“追求利润最大化”本身并无可厚非。

  然而,网游运营商的暴利似乎也应该受到企业社会道德的拷问,就像是在几年前沸沸扬扬的环保问题。我们知道,环保成本的增加意味着利润的减少,这对每一家企业来说都是一个“愚蠢”的决定,然而最终却都付出了环保成本。网游产业面临的也是这样一个局面,网游市场的规范就是一次精神环保行动,这对某一款游戏来说意味着利润的减少,但从长远来看,网游产业的精神环保势在必行。

  暂且抛开社会方面的问题不谈,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网游市场的“精神环保”事实上是博弈论中的“哈丁公用地”困境:网游运营商的道德行为带来的是对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单个企业也能够从中获利。相反,运营商的不道德行为所带来的是对行业的危害,导致网游产业的衰落,当然单个的运营商也不能幸免。

  尽管从模型的角度来看,公共管理者(政府)才是解决企业道德困境的主要责任人。但目前的实际情况却是,我国推出的对网游市场规范的一系列政策、法规还不够完善,没有形成对网游运营商的有效的制约体系,在“网游环保”问题上,真正的主角似乎还是各个主要的网游运营商。然而,商人是网游运营商的最本质属性,在利润与道德的天平中,运营商似乎永远是倾向于利润的一边,道德对于他们而言,并没有强制性的约束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只能把希望寄托于网游运营商个人的社会责任感了,希望这些网游大腕们在“圈钱”之余能够考量一下利润与社会道德之间的距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