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分析:老师接受网上点评吗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0日 07:29 新闻晨报
值此教师节之际,有不少学生选择把对老师的尊敬和喜欢写出来、说出来。近期,一个名为"点评老师网"的网站借势而出,打着"高校老师怎么样,由你说了算"的口号,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说出自己对老师的看法。不过,收获赞美的同时,也有老师遭到了学生的匿名谩骂,如此"点评教师",人们议论纷纷。作为老师,你能接受学生点评吗?你认同这一公开的网络沟通方式吗?[陈屹] □曹先生34岁政治老师 点评好过钩钩叉叉 点评教师,这不是什么新鲜事,学生对老师有任何的意见或是看法一直是可以跟老师交流的。不过,以前因为过分强调“礼”,学生对于老师更多的是敬畏而不像现在一样亦师亦友,所以,老师无法确切知道学生对自己究竟是什么印象。 在网上点评教师,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很多学校的BBS上都会有学生对老师的评价,除了称赞老师,也会有对老师的不满。作为老师,有时候也会去看看在学生眼里自己到底是个什么形象,但多数老师不会太过在意网上太多太杂的声音的。 在一个公共的平台上交流自己对老师的看法,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信息共享,对于老师而言也是一种样本更多的信息汇总。以前,老师每学期都会给自己班上的学生一张表格,用打钩打叉的方式给老师一学期的教学给出评价。我们都觉得这是流于形式,一学期几十节课,用钩钩叉叉如何说得清其中的点点滴滴。最后,面对这样的评价,学生和老师恐怕都不会严肃对待。而网络点评,很多老师都在一个平台上接受学生自由发表的意见,就能接触到众多学生的普遍想法,从而审视自身的工作态度。 □陈小姐30岁中学教师 老师享受了“明星待遇” 网络点评教师不算新闻,推出一个专门点评老师的网站,给全国各大学的老师来一个集中点评,这倒是头一次。学生们怎么评价老师且不论,我认为这样的形式似乎把老师等同于“明星”,放在一个大家都看得见的地方公开指指点点。 把人物放到网络上接受公众的任意评论,这是娱乐圈里常见的提升人气的做法。可是,教师队伍并不是娱乐圈,不需要通过网络来制造明星效应,我相信,很多老师不喜欢这样的“明星待遇”,只想在三尺讲台上做好自己教书育人的本职。 至于学生对自己是怎样的看法,老师各有自己的办法采集来自学生的声音。我首先有个标准,那就是学生自愿发言。然后是形式,不管什么样的形式,都要保证学生的声音顺利到达我的耳朵。再来就是消化吸收,扬长避短,对于一些刺耳的声音,那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自己朝夕相处的学生最有发言权,我认为最贴近的声音好过网络上四面八方的声音。 □艾芩哲25岁翻译 老师们都看么 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这样看:如果网上点评老师仅仅是学生为了宣泄心中的不满,那这个“点评老师网”的确是个很不错的发泄渠道。可如果是为了帮助老师改进问题,提高教学水平,那这样的网络点评效果到底有多少,就真的很值得怀疑了。 如果不是参与闲话讨论,连我这样所谓的“网虫”都还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可以随便点评老师的网站。由此,不禁要问一句:老师们平时都看或者关注这些网络上关于自己的评价么? 所以说,如果要点评老师,还不如直接在学校的网站及其论坛上更好一些,针对性也比较强。 最主要的还是,这些评价得有老师来看。如果他们不看,那好的老师意识不到学生在私底下对自己的赞美,而差的老师则会继续无视学生对他的批评。 □莫锡众54岁公司职员 最好不要打开天窗说“狠”话 虽然我不否认老师也会犯错误,也需要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但却对“点评老师网”的出现不无担忧。 昨天,我在该网站的“精彩点评”栏目里,看到了一些评论:有人评价自己的老师“是一个老师中无可救药的败类”。另一匿名学生称自己老师是“老掉牙的古董”,甚至还有人辱骂自己老师是“史上最垃圾的老师”……个人以为,作为一种意见表达方式,学生通过网络发帖发表意见和看法无可厚非,问题是用得着那么言词激烈么? 即使这个老师你不喜欢,或者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也不应该让人难堪。何况点评的方式有很多,如私下交流,先扬后抑,反话正说等等。在网络这个平台上,与其打开天窗说“狠”话,不如用幽默、调侃的语气,委婉的方式,反而显得更有涵养,也更容易让老师接受。 □HOPEXI 建议得有建设性 老师点评网的出现,其实是在说明另外一个问题:在学校中,能够让学生无所顾忌地对老师作评价是何其困难的事情。 点评网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而老师也可以在看到这些相对真实的评价之后对自身的不足作出修正,从而形成良性的互动。当然,这些意见和建议,必须是有建设性的。那些在点评网中出现的对老师的谩骂,则是逞一时的口舌之快,非常不利于老师与学生的正常沟通。 对于老师而言,也不必把那些谩骂放在心上,毕竟那仅仅是少数,不是主流。大多数学生还是希望能够通过点评老师让老师知道自己的关切,并且和老师一道完善整个“授与学”的过程。 不花钱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书?近日,全球首家可为用户提供免费自选正版图书的网站开通,网友只需注册就可获赠一张书券。凭此书券,可向网站申请免费书,前提是书中必须插入广告。网站提供了多种选择,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在书中插入广告的位置以及广告内容。此后,用户每向网站推荐一位其他用户,就可再获赠一张书券。 对这样的免费书你有兴趣吗?你如何看待这种创意? (截稿时间:今天下午2时)E-mail:cbxh@xwcb.sina.net Fax:63510526 上www.highai.com论坛“晨报闲话”参与讨论 [周梅萍]我觉得既然老师能对学生作评价,作为教学活动另一方的学生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褒贬老师又有何不可呢?而网络公开的沟通方式既能将情况在网上公之于众、接受大家的监督和反馈,又可使点评者无被打击报复之虞而能直抒胸臆,不失为一个好的渠道。但那些匿名谩骂来发泄私愤、恶意中伤甚至无中生有之徒应该被禁言和驱逐出网。 [阿将]作为一个正常人,相信没有人乐意看到自己被人背地里议论,更不用说谩骂了。天大的问题都能坐下来谈判,胜似亲情的师生之间有什么不能平下心来,相互沟通呢?如果“道不同”,完全可以“不相为谋”,也没有必要上升到憎恨、仇视的程度。我们都应当学会宽容,宽容他人的缺点,都应有成人之美。 [周老师]现在的学生个性张扬,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无可非议。但是我希望他们能做到实事求是,而不是把一些和教学无关的看法也加入在内。比如老师的容貌、衣着等等。当然作为老师来说,也更需要各方面的自我提升来言传身教。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网络也越来越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能接受那些网络上公开的善意评价,同时对于某些学生的小恶作剧,也大可不必放在心上。 [乔乔]我们中国人在情感表达上面,大多是很含蓄的,很少有人能够面对面地把自己的喜爱表达给对方,更别说是向老师表达了。网络给了人们这样一个平台,能让大家说出心里话,我觉得这是件好事。可能,除了表达喜欢,也有批评和谩骂,但我觉得这也比腹诽好很多,毕竟,问题被提了出来。我想,从不敢表达、不会表达,到在网络上面表达,最终,师生之间是会形成面对面的沟通的。 [宝儿]如果一个老师因为害怕有人谩骂,而不愿意让人点评,那他真的已经失去了做老师的资格了。虽然有的孩子可能会有过激的言词,但我相信在多数同学都是实事求是的。如果老师不敢让人点评,应该先检讨一下自己的为人…… [zcx]网上点评增加了一个新的交流平台,老师尤其应该好好利用,根据点评发扬优点、改进不足。至于批评甚至谩骂,一个为人师表者完全可以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同时也有责任提醒学生:如果点评的内容属于散布、捏造事实性质,并对老师的人格和名誉造成了损害,将有可能面临诽谤罪或侮辱罪的指控。以免学生误入歧途。 [老豆子]我是中学老师。作为老师,我完全能够接受学生的公开点评,我也喜欢网络这一公沟通方式。展示老师教学水平和师德的舞台,是课堂,所以最有权评价老师的,非学生莫属。我相信大部分学生都会带着客观公正的态度来点评老师的,而中肯的点评十分有助于老师提高业务水平、加强师德修养。 作者: □晨报记者 徐玲 泛网络化时代 □记者 徐玲 晒工资、秀亲密,近来,越来越多的事情由现实中被搬到了网络上。一时间,不管什么内容都被送到了“网络加工厂”,晒工资本意如何不得而知,但客观上引起了行业间地域间的相互嫉妒和对现实的不满。秀亲密则把很私人化的东西也当作公共资源,过头了就会被讥讽为变态自恋狂。 点评教师也有了自己专门的网站,按照省份大学分门别类,好多老师自愿或者不自愿地被学生比较点评,好多学生也客观公正或者别有用心地点评了老师。网络是无限的,但网络也是有限的,“帮助度、亲和力、互动性、趣味性、创新性”这几个词如何能涵盖一个老师的全部?只要注册即可发表评论,评论者是否曾经上过这位老师的课,逃课者和上课睡觉者等没有发言权的学生如何进行资格认定?既然有话要说为何要以各色马甲示人?因此,老师究竟如何,见过真人才能下结论,网络是不可轻信的。 网络加工厂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在泛网络化时代,总有一些东西是不适合上网或者没有必要搬上网络的。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