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吴世雄:我是超级保守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0日 13:39  《数字商业时代》杂志

  拥有全球视野、知识和经验,事业和财富上都堪称成功典范的跨国公司的职业经理人们,他们的一流财商却体现为保守的财务追求和理性得有些消极的投资决策。

  采访·撰文=丁凯

  今天发生在中国内地的一幕幕投资悲喜剧,如果放到全球和历史的大背景下,总是会找到对号入座的地方。不久前刚刚出任AMD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的吴世雄,对此深有感触。出生在中国台湾,在美国完成大学、研究生和MBA课程,游走在英特尔、微软、eBay易趣这些跨国公司,亲身投入当前内地这股个人投资热潮,他感到了在全球范围内,人性在财富面前都是何其相似,但相对而言,中国人对待财富的心态和知识,都还浅得可怜。相比而言,倒是“保守”的职业经理人们显得更为成熟。

  十数年前台湾股灾前一幕如在眼前

  Q:你如何看待当前内地的全民投资热潮?

  A:眼下内地股市的情况与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台湾的股灾爆发之前的情况非常相像。那个时候台湾几乎是全民炒股,学生、计程车司机都在炒。这种情景在香港也出现过。甚至很多老年人原本是成群结队去打太极拳的,后来变成了成群结队地去炒股。家庭主妇往往在买菜的路上顺便去交易所。这种景象在成熟国家和地区的证券市场很难看到,中国人赌性强,我想这有可能是强烈的赌博心理在作祟。

  当年的台湾金融市场开放的步伐也比较慢,政府的管制相对严格,因此在全民炒股之前,从事金融产品和证券交易的人很少,大家普遍欠缺基本的专业知识。我觉得有一个现象很有趣,就是在现在的内地,很多人把基金当成

股票,用炒股的方式买卖基金,这是很有创意的(笑),在国外都没有见到这样买卖基金的。

  Q:你觉得这种盲目和狂热其症结何在,会有什么危害?

  A:我想根本的原因是民众对股市抱有极高的期待,而且他们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不能及早介入,及时调整不切实际的预期,可能会出一些问题。姑且不论当年台湾股灾对经济的打击,当时有很多人,原本拥有正常的生活和稳定的工作,为了炒股把工作都辞掉了,作专职股民,然后他们会发现自己再也回复不了往日的宁静,在这种异常的股市波动之下,最可怕的是人的价值观的彻底改变。

  我想,这样的情况说明,我们在财商水准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在财商认识方面存在很大的误区。

  越有钱,越保守

  Q:你自己在进行股票和基金等投资时是什么样的风格?

  A:我是超级保守的一个人(笑),我身边的朋友们也是这样,我觉得我们可能比普通老百姓相形见绌的就是危机感太强(笑)。可能是因为我们目睹了香港、台湾股灾的景象之后被吓坏了,因而倾向于保守。

  在股票投资方面,我总是倾向于担忧内地的不少公司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误区,甚至有作假账,有意掩盖真实信息等不规范行为。我认识一家在海外上市的国内著名公司的老板,他的公司在国内规模很大,他本人也算是一个特大的“大款”,但他在国内完全不敢投资股市。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照理说最有承受能力的是他们,而普通公众对风险的承受能力(相比他们要)较弱。

  我最好的几个朋友里面,个人投资的行为都比较保守,相对来说(他们)会找一些自己熟悉的领域。我们都做IT,也往往选择相关领域的公司股票,而且十分看重公司治理的水平。相对说来,我们更愿意相信国外的一些公司治理水平会比较好些。

  我一般都是决定买一只股票后,看业绩不错就会放在那里很久,除非感觉这个公司的业绩明显不佳的时候才会放。在这个方面我比较念旧,比较容易从一而终(笑),不太经常换手。

  Q:具体到某一家公司,你一般会从哪些角度去考察它的运营状况?

  A:彼得·林奇是美国最有名的一个基金管理人,甚至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基金管理人,写过很多关于个人投资方面的书籍。他的一些理论让我和我的朋友们深受“毒害”,比如他说投资的时候要注意了解一些最基本的情况,不能连这家公司的主业是什么都不清楚,公司的产品都没有使用过,或者对公司在业界的口碑都不了解。此外还要看看公司运营的状况、财务报表,自己要对公司运营状况作出判断,这才是一个比较负责任的投资态度。

  我觉得比较理性的一种姿态是在投资前做一些功课,了解和感受这个公司的产品,看看报表是否健康,当前的股价是被高估还是被低估,然后再作出决定。

  Q:你怎么有足够的时间在工作之余去做这些功课呢?

  A:刻意去做是办不到的,这也是为什么我和朋友们倾向于选择自己熟悉的能够掌控的领域进行投资。因为IT行业我比较了解,情报充分一点。比如前一阵WII很流行,我的朋友就亲自去玩,觉得产品还不错,可能就会考虑选择其公司的股票。而对于一些希望了解的内幕消息,由于行业的原因也会有渠道获得,这种方式下投资的股票不会出现太离谱的涨跌。

  好专家难寻,不如自己做主

  Q:你通常是自己做,还是会考虑选择第三方

理财机构呢?

  A:第三方财务专家和自己打理都有采用。我自己主要的个人投资在IT领域,包括股票、基金,我的朋友们,大多数人手中持有的股票中IT类占了一大半。我也会选择互联网公司的股票,但往往是以国外公司为主,国内的很多公司让我感觉看不准,价格起伏好大,国外的股票很少这样。我觉得这是因为国内的公司整体盘子偏小,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稍微有些风吹草动就可能承受不起,这也是国内的股票价格波动很难拿捏的一个原因吧。

  Q:那你认为眼下在内地容易找到值得信赖的财务专家吗?

  A:不容易。其实,我希望这个人最好是能够具有一定掌控能力的,因为我没有那么多时间。但是实际上,经常不尽人意,比如前不久我打算卖掉一支股票,我的财务专家告诉我不要卖,他摆出宏观、微观、产业和政策的一些依据来帮我分析,但是我对他说,你的分析不会比我准确,因为IT这个领域我比你懂。所以I don’t care 你怎么讲,只要帮我卖掉就好了(笑)。

  比较有意思的是台北,由于台湾是IT重镇,那里的基金经理人都会很积极地跟IT业界互动。在台湾有专门针对这些基金经理的信息发布会,会发布一些趋势和预测性的消息。除此之外,台北的基金经理们甚至要想尽一切办法获取一些内幕信息,比如冒充记者去参加新闻发布会,问召开发布会的公司一些非常有趣的问题,以此来获取信息。内地的基金经理人做功课就没有那么用功,这可能是因为内地市场的特殊情况,他们根本不需要做什么功课,只要去投就好了。

  我很少跟我的财务专家去联络,一个月在这上面只花费很少的时间,我受不了天天关注股票和基金的状况。很辛苦。一般的基金经理人最讨厌我们这样保守的人(笑),而且还很难说服,因为在IT行业他的信息不如我多。也许我应该更加积极一点,主动一点,或者花费多一点时间去看股票情况。

  Q:除去股票和基金之外,你还选择了哪些其他投资理财工具?

  A:我也有投资

房地产,包括在北京,我也有房地产用于自住和投资。但是对于内地的房地产市场,我也经常有“看不懂”的感觉。

  前不久我认识的几个国外同行到上海投资房地产,没几天就告诉我说房子已经买下了,在一所国际学校旁边,每个人一下子买了十几栋。我觉得很惊讶,就询问他们拍板的过程,他们对我说,中国的房地产形势一片大好。他们好像全然不会去理会媒体大量报道的宏观调控政策,而且还想办法绕过持国外护照只能购买一处房产的限制,他们买下的房子在上海一处很偏远的地方,但是他们相信由于派驻上海的外国人会很重视子女的教育水平,因而靠近国际学校附近的房子一定有市场。

  但对于我个人,在房地产的投资方面会非常谨慎,往往会精确计算投资和收益的比例,而且在手里的房产价格暴涨的时候,我会很担忧未来的走势,并且我经常想到毕竟内地的房子是没有土地所有权的。

  Q:你总是看到危机,那么你认为未来中国发生类似于10年前的那场危机的可能性有多大?

  A:我觉得很难讲。与10年前的泰国情况不同,中国毕竟是这么大的一个经济体。如果出现危机可能波及整个亚洲,就好像开着快车,一旦发生车祸,绝对不可能是你自己一个人的问题,假设中国发生金融危机,必将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一起下滑。

  坦白地讲,我对今天中国经济领域的很多情况感觉看不懂,因为中国经济正走着一条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道路,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几乎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可以供中国分享。如何平稳驾驭中国经济的快车,这也是对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巨大的考验。

  好财富观胜过一箩筐财技

  Q:你的保守是否曾经让你丧失一些高收益的机会?

  A:其实我觉得财富和幸福都是相对的,千万不要去比。我举个例子,前不久我请几个老朋友一起吃饭,其中有个朋友是负责对CTRIP(携程)的投资的。他对我感叹说,(携程)那么简单的一个模式,自己当年怎么没有想到去开一家类似的公司呢,那样的话现在就已经非常有钱了。

  当初我妈妈因为华硕股票的事情把我骂个半死(笑),当时华硕的股票在台湾涨势很好,但我自己都不敢买,因为我很了解这家公司,会觉得已经涨得太过了,过了一阵我妈妈骂我说你不让我买华硕,还说太过了,结果涨6倍啊,你害苦我了(笑)。

  但是我觉得,很多东西没有道理可循。你可能有很多机会,你看到很多东西可能比任何人都还要早,但是没有投身进去,是命运呢,还是性格呢,很难讲。我觉得人要看开一些,现在的股民很辛苦,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股市,暴跌也怕,上涨也忧。其实我总是想,在我之上比我有钱的人还很多,所以不要去比,要少一些赌博心态,就多一些成熟。

  Q:你会有针对性地对子女展开财富观教育吗?

  A:我的小孩现在上高一,我觉得我对他在这方面的保护有些过头了。其实应该慢慢让他对钱的概念有所了解,我对他管得很严,但是没有教过他去怎么理财。所以我有时候跟他开玩笑,说以后你学习成绩有进步了我给你几张股票,他很严肃地说,干嘛啊。

  和内地一样,台湾的教育也是脱胎于传统士大夫教育的。人们相信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但是也经常会看到乡下的两个小孩,一个考上大学,一个小学都没毕业,但后者跟随着房地产的涨势变成了大款,见到前者的时候会觉得从前我崇拜你,现在你要崇拜我了。

  如何看待财富,我们的传统教育里面欠缺这一块,但这是孩子们以后终究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不希望他在毕业之后被迫开始学习理财和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念。这个方面仅靠学校学习是不够的,我要求他在人格发展方面有全面进步。

  我经常让他参加不同的夏令营,今年的夏令营的主题就是关于人格方面的培育的,这也是财商的一个组成部分,让小孩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念,不是教他直接去理财,而是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念,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相对于智商,现在的小孩子在财商、情商方面落后太多了,这块我们应该慢慢补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江南水乡商业开发反思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频道精选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