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GV符绩勋:国内创业者需更进一步了解VC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7日 13:36  新浪科技
科技时代_GGV符绩勋:国内创业者需更进一步了解VC
GGV管理合伙人符绩勋(左)做客VC人生与特邀主持人李晓艳(右)合影(新浪科技配图 摄影:沙鸥)

GGV符绩勋:国内创业者需更进一步了解VC 点击观看本新闻视频

  主持人:说到这里我觉得大家很多的创业者也非常关心,就是VC到底对一个企业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比如说在成长期,在他后面的发展期,壮大期,怎么样处理VC和创业者之间的关系,之前我们也听很多VC介绍我就是给你投钱的,还有VC觉得我不但给你投钱,还帮助你的成长,在这块符总有什么经验给我们分享一下你们这个方面,尤其是对创业者?

  符绩勋:我觉得说到实际业务方面,我觉得创业者本身懂得比我们多,肯定的,因为这个行业里面他是专业,我们看的行业那么多我们不可能什么都懂,什么都了如指掌。更多的时候是在财务这块,在资金的运作这快,我们能够提供一些意见来帮助他。

    再有就是业务的网络这块,因为我们看的层面比较广,可能更宏观地考虑这些问题,能够介绍一些适当的模式,或者让他们去参考,或者帮他们引荐一些合作伙伴。

    还有一块就是团队,在很多时候其实团队本身,因为企业家本身他们一个团队是打拼出来的,但这个创业的过程,这个精神也是推动了整个公司的成功,他把公司从零点抬到一个台阶上,在这个台阶上他要再成长的时候,他可能需要引进更多新的人才,更专业的人才,这个是有一定矛盾和碰撞的,在这个矛盾碰撞的时候谁来解决这个问题?谁来协调这些问题?我觉得投资人也是起到一个很大的作用,因为毕竟创业者他们互相的关系都是比较微妙的,因为他们都是一起在沙场上的战士,所以对他们来讲这种互相的关系还是有时候比较难去解决微妙的碰撞问题的。

  主持人:后来为什么2005年的时候选择离开德丰杰来GGV呢?因为我觉得这两只基金可能有很大的区别,刚好符总也给我们介绍一下他们有什么样的区别?包括您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

  符绩勋:2005年的时候我跟吴家林,就是我的一个合伙人,我跟他认识很长时间了,就是在国家科技局的时候我就认识他,96年的时候,所以在05年的时候我已经认识他十年了。在这段时间里我们都一直保持联络,他创了GGV,然后在GGV发展,当时我在德丰杰。所以我们在保持沟通的时候大家也在想,怎么找个机会能在一起合作。当时我已经考虑有没有这个机会跟GGV一起来并肩作战,因为我跟他的关系再加上我觉得GGV这个平台更适合我,因为我觉得一个管理基金是否成功也是看团队,也是看这个团队本身互相的关系,默契,因为固然这个是一种工作,但你必须感到快乐,你必须在工作的时候很愉快,这个跟你整个团队的默契、配合都很重要,我觉得GGV的文化更适合我。

  主持人:它是一个什么样的文化?

  符绩勋:它的文化,我觉得GGV有一个很好的文化,就是它是一个比较平等的个文化,就是说我们没有太多的上下等级,只要你在这里工作都一样,一个人一个投票权,我们在这种比较平等的机会里面,我觉得像这样的一个平台可以更好的发展接下来的十年、二十年,为什么呢?我觉得单靠我们几个人也不够,GGV要做得好还得引进更多的人,新的人进来他必须有同等的机会,这个是GGV能够给的。所以我在文化上,在整个理念上我跟GGV他们这班合伙人还是比较一致的。

  主持人:可是我觉得是这样,因为德丰杰它已经享有声誉了,它在VC的圈子里是非常强的一个基金,但是GGV相对来说那个时候还是一只新创的,可能没有那么大的号召力,这两个平台的转变对你意味着什么?或者你后来加入GGV肯定有新的挑战?

  符绩勋:挑战肯定是有的。

  主持人:来自于哪些方面呢?

  符绩勋:我跟这个团队的一些人认识不是很长,所以在理念上的沟通必须调整,但总体来讲我觉得在GGV这个平台上还是工作的很愉快,因为这里头他给了我更大的空间,给我们团队更大的空间去做投资,去把握一些机会,去替我们投资人挣钱。

  主持人:我觉得符总在做投资领域,现在总共应该有快七年时间了,我觉得您对投资的一些经验和对整个产业和现在VC环境的看法,也能够对我们大家有一些借鉴意义,所以以您的感觉,中国现在VC的生态环境主要的特点是什么样的?或者说中国现在VC的生态环境里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符绩勋:我觉得现在中国的VC,说实话我们VC年纪都比较轻,资历跟美国比起来他们都是二、三十年,三、四十年的历史,他们都有资深的人在里面做事,他们在整个美国的公司,很多大的公司,包括

苹果很多都是VC投出来的,所以我们在中国的VC现在我觉得也在一个发展的过程,你看很多VC他们的成功经历都不是那么多,说实话我们也不是那么多,数下来也是能够数得完的,所以我觉得我们的经验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累积。

  主持人:现在既然说中国的VC环境某种程度上不成熟,那比如跟美国相比,我们在生态链上最缺失的是哪一环?

  符绩勋:我觉得其实在生态环境里面是双方面的,一个是企业家本身对管理的认识度,对VC,对VC所扮演的角度认识是一块。另一块我觉得VC方面也在不断地学习,因为这个生态环境都在改变,像之前我们投这个项目的时候都在考虑在海外上市,现在慢慢慢慢就要考虑国内上市,还有现在国内政策一些改变,我们也要在这方面必须去考虑退出机制的问题,怎么跟这些企业家合作的问题,因为之前用的那套条款,之前用的管理方式现在慢慢慢慢也需要本土化。

  主持人:我觉得现在整个国内的资本感觉是过剩的一个状况,我觉得VC也面临一个竞争的问题,你们怎么看待VC之间的竞争和合作?

  符绩勋:我觉得竞争肯定是有的,不管你做什么事情都有竞争,在美国竞争更激烈,我们的同事也是苦恼,天天跟我说他比我还惨。所以我觉得竞争还是有的,我觉得我们还是有自己的一套优势,就是我们对国外资源的一个掌握,还有我们在国内做的成功案例,我们自己累积出来的一些经验,这个是我们的优势,就是我们之前做过很多的东西,这个是大家可以认同的。

  至于怎么去竞争,怎么去合作,我想VC这个产业很微妙,因为很多项目也不是独占的,你也不能可从头到尾自己一家投,所以互相的默契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跟其他VC的沟通,还有其他VC达成的一种合作默契,大家对事情的认同度都非常重要。这方面我们都经常有交流。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您的经验,针对中国的企业或者不同类型的企业,他们选择上市这点怎么样更适合?

  符绩勋:我觉得在这个时间点上应该更多的,譬如说互联网还有一些媒体的行业,我想美国这个市场还是挺适合的,因为他们对这个市场的认同,对这个市场的了解体会比较深。国内市场、香港市场、新加坡市场、亚洲市场我觉得一些传统行业,制造行业,能源行业,这些都适合在亚洲市场上市。至于怎么去选,我觉得现在大家都是两条腿走路或者几条腿走路,就是说多方面的选择,因为这个结构方面有政策的方面,很多时候大家都是先投,一般都是以合资公司的方式,后面再去看是在国内上市还是在国外上市。这个选择我想得看到时候这些政策可能到时候有更多的转变,会驱使上市一个风向是在国内上好是还是在国外上好。但是我觉得对很多VC来讲,包括我们,都是比较没有太多的要求,说必须到哪里上市,在国内上也好,在国外上也好,都不是太大的一个问题。当然当中会有一些我们关心的问题,比如说税务的问题,退出的时间,这些都是我们关心的问题,但这不代表我们不会去考虑这个事情。

  主持人:对国内的A股市场怎么看?因为我们感觉以往VC投资项目大部分都在海外?

  符绩勋:但我觉得国内会越来越多。

  主持人:为什么会这么说?

  符绩勋:我想这个政策本身所导致的一种趋势,大家都得去考虑,但问题就是你怎么退出,时间长短,还有当中退出的代价是什么,这些是大家必须考虑的一些问题。但我想这个趋势是挺明显的,时间我也说不上来是不是说一年后还是两年后,更多的公司会在国内上市,或者大部分公司会在国内上市,这个暂时是判断不出来的。但我想现在大家都不会说只考虑某一个市场。

  主持人:由于时间有限,我们还有很多精彩的问题,希望下次有机会再跟符总进一步沟通,我们今天的聊天到此结束,也谢谢符总!

  符绩勋:谢谢!

  (本次访谈结束)

[上一页] [1] [2] [3] [4] [5]

本文导航:
·GGV符绩勋:网络企业应先考虑用户体验而非赢利
·互联网企业首先要关注用户体验
·最具价值的企业在高成长的市场中
·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动力在内部消费
·国内创业者需更进一步了解VC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05,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