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卓越网为何会令亚马逊失望?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8日 13:25 ChinaByte
曾几何时,卓越网作为中国最大、最老的B2C网站拥有无数忠实的用户。而自建物流的运营模式也让用户体会到了最细微的关怀。 不过,自从亚马逊收购卓越网以来,卓越网开始走下坡路,并被竞争对手当当越抛越远。首先是管理团队基本被清洗一空,然后是对用户的关怀越来越少,最后还发生了原总裁陈年因为卓越办事效率低下而跑到当当网去首发自己新书的笑话。 亚马逊作为海外B2C洋巨头,虽然通过收购进入了国内市场,但却与Google、AOL、ebay等一样,对中国本土市场和文化缺乏本质了解,包括供应链、消费者、市场与人文政策环境,收购后的卓越网盲从于“东家”,亦步亦趋,但鲜有创新。 自建仓库基地并提供在线销售虽是亚马逊的核心模式,但面对弊端,亚马逊还是极力克服复杂库存管理的流弊,进行了多次模式优化。原先陈年时代的精品路线虽然被改头换面,修正为“大而全”,图书品种和仓库面积也增加不少,但这些举措充其量只能算是修修补补,而非本质创新。 2002年,亚马逊推出zShop加盟计划,将部分店面平台出租给其他商家,每月收取固定的租金;不久又推出二手货交易专区,踏足C2C领域。这两部分收益逐渐占到了亚马逊利润的47%。卓越网虽也有柜台出租业务,但出于自保心理,却只学了个外壳,并未学到精髓。反观当当网,却已经引进好几千家商户,抢占了大批核心外来商户,并遥遥领先于卓越,而后者迄今还徘徊在自营的中心。 卓越网业绩的不佳,反映出亚马逊中国本土化过程的水土不服。办公室官僚体制,好大喜功,经营理念一改再改,策略推行不考虑实际成本,导致本土化职业经理人授权狭窄,效率低下,核心团队对零售业缺乏运营经验,核心人员在图书方面的销售管理远不如做图书出身的陈年,再加上供应链与中间商关系的错综复杂,无法在获取利润的同时提高用户消费体验度。 卓越网的失利与竞争对手当当网的迅猛发展不无关系,在管理学上正所谓:帮助你成长的是你的对手,你想不到的,你的对手会帮你想到。 当当在去年7月,获得DCM、华登国际等4家风险投资机构3000万美元联合注资,这是其建站以来获得的第三笔风险投资,经过一年的整合,上升势头凶猛。 被收购两年半以来,其实卓越也在努力把“东家”亚马逊网上零售专长与自身中国市场经验相结合,改良购物平台,培养客户对网站的粘度。然而据尼尔森调查报告显示,网民去年曾经浏览过的购物网站中,卓越仅仅占有17%的流量。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