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网络选秀再掀娱乐营销风潮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5日 18:02  通信信息报

  -本报记者 余赪

  一场接一场的选秀活动,从电视延伸至网络,不断刺激着大众的视觉神经。前不久,互联网观察中心WeaMAX针对我国沸沸扬扬的网络选秀活动进行了一次网民调查。涉及的问题有网民对网络选秀的支持率和参与度。在经过对5497份问卷的整理后,得出了这样的数据。20岁以下的网民有73%的支持选秀活动,27%表示不支持和无所谓。网络选秀,这种娱乐营销方式,能否再掀风潮呢?

  “网络的发展,颠覆了整个市场营销的模式。”

  “网络的发展,颠覆了整个市场营销的模式。”说话者是普纳营销传播机构的副总经理韩志锋,同时也负责《红楼梦中人》赞助商的全程营销策划,“网络强大的互动性,为传统媒体和企业在营销上提供了与消费者‘面对面’沟通的机会。”

  轰轰烈烈的“红楼梦中人”选秀活动正在进行,而之前在猫扑论坛上热议的几个参选人无疑让大众痛快地娱乐了一把:薛呆子似的贾宝玉,胖得没有一点灵秀气的林妹妹和同样一脸木讷的薛宝钗,着实让人痛快地笑了一场,笑过之后是沉思:这样的选秀活动到底能否选出合适的演员来?不要跟张纪中拍金庸的武侠似的,一场不如一场。

  观众这样想是对的,而且观众越是想得多就越达到了营销的目的,因为网络选秀本身就是一场娱乐大众的营销盛宴,想得越多就越是关注,而营销要的就是关注。

  在国内著名的视频网站土豆网上,一段《红楼梦中人》选秀节目参赛选手令人捧腹的海选视频的点击数已经超过17000人次。而在百度贴吧上,《红楼梦中人吧》的主题数也达到了4317个,帖子数过4万,其官方博客的访问量也已经突破85万。

  网络选秀,由于程序简单的原因它没有给出参赛者足够的展现空间从而让观众对他们产生个人崇拜,这一点不像电视的选秀节目,让参赛者在舞台上尽情地唱歌跳舞表演才艺,因为电视选秀的目的是制造明星提升收视率,他们要的就是个人崇拜。但是网络选秀不一样,他们要的是观众关注事件本身的进展,就像是一个广告,无论是谁代言目的还是让观众记住产品,因此网络选秀的程序相对来说要简单得多,但是参赛者还是满怀希望,人人都希望自己能脱颖而出,走上色彩斑斓的明星之路。

  网络选秀的高明之处

  网络选秀营销有其高明之处。实际上,网络选秀只是传统的选秀放到网络环境中进行而已,这样的方式无论对于策划方还是参与方都是有利的。

  网络选秀能节省双方的成本,策划方不用费时费力去安排一个实地场景来选秀,只要在一个网上的虚拟空间,设定一定的程序就可以进行,而参赛方也不必千里迢迢赶到比赛场地,只须在网上上传自己的资料就行了,这样的比赛自然很多人去参加。

  最重要的是,网络选秀能够让更多感兴趣的人共同参与,提高整个活动的关注率。网络最大的优点就是它的交互性,不像电视一样带有强迫性,而它的传播也是非常快的,一串字母加数字组成的网址一分钟之内便可以复制给无数人,传播至无数人,所以它能够让更多感兴趣的人参与其中,形成一种互动。

  网络选秀“秀”出多方共赢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选秀在外在的形式上都采取了“广告商+媒体+全民选秀”的模式,而这样的一种模式已经成为新一轮的商业运作模式,比起传统的民众接受性参与来说,可谓是多方获利。这类节目既能满足媒体的收视率又能满足商家的高额利润,同时也能满足民众的参与欲望,还能造就全民偶像,形成持续的经济效益。

  对于赞助商,一旦赞助企业不能充分利用娱乐平台,就会被娱乐风潮所湮没,消费者往往会忽略活动背后企业的存在,而使得大笔投入得不偿失,而避免这些情况的对策就应该是以更新的方式积极加入到活动的造势、推广活动中。而网络平台的互动性和可控性,为这种参与性的活动提供了更广泛和直接的平台。

  网络的互动性和消费者体验的改变,使得营销活动从过去的“介质性营销”转向“接触性传播”。“互动性已经成为网络营销的重点,相对于过去只能通过路演等形式实现的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面对面沟通,在网络上得以更低的成本实现,且效果更可控。”韩志锋认为,而对于这种面向类似“红迷”特定人群的活动,网络的传播更有针对性。

  在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个人化、开放性、趣味性、互动性和快捷性成为时下受用营销法则。而对于娱乐选秀活动这样的新型文化形式,这五条营销法无疑十分受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