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conline北京4月25日专稿[文/操刚]“其实自千橡收购校内网以来,陈一舟一直在专注校内网产品的推出和市场的推广行动,至于为什么会选择在这个时候被媒体炒作一把,个人认为这是陈一舟的刻意安排,当然,也有可能是校内网近期真的会有大动作,更说不定是为了千橡互动今年的上市计划再做一下促成的功课。”
近日,坊间纷纷传出了千橡旗下校内网将推出校友录产品,目标直指国内传统校友录网站的传闻,而颇具意思的是,目前国内最为知名的校友录ChinaRen则是由千橡董事长陈一舟于1991年首次创办的。虽然陈一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并没有对校内网产品的推出做出说词,但一位长期关注互联网业界的相关人士还是给出了以上的评述。
千橡一直在力捧校内网
追寻陈一舟的创业足迹,从硅谷到中关村,从ChinaRen到搜狐再到千橡互动,我们可以轻松的看出,他似乎一直没有脱离自己的校园情结,在收购校内网的前半年也就是在2006年的4月,陈一舟就创办了属于自己的5Q校园网,随后的陈一舟更是在全国数家知名的一流大学里开始布道自己的“校园5Q行”,短短的半年之内,就为5Q校园网拉来了千所大学以及近200万人的大学生注册。
2006年10月份被千橡收购的校内网,在经过了陈一舟的长期极力推广并与5Q校园的整合之后,优势自日渐凸显,我们也可以看得出,从今年的3月份开学到现在,校内网一直在不停的做着推广工作,虽然动作不很大,但依然还是有不小的收效。根据千橡提供的数据显示,整合之后的校内网目前已经拥有2000所大学、超过500万的在校大学生用户。
笔者在校内网的页面当中,看到内页的banner打出了当当图书的广告,如果不是免费帮助宣传的话,相信校内网已经开始完善并有了部分维持周转的资金。
接受Pconline的一位关注人士表示,为校内网的推广,陈一舟的确下了很大的功夫,专门他的推广团队的花费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并且在今年年初将这个推广队伍发展到了港澳台,但这中间后续的力量能起到多大,的确值得思考,另外就是校内网原来的团队在坚持了一年多之后,能否真正融入到原来的5Q校园网当中,并且实现各自的优势互补,也将成为考验陈一舟资源整合能力的难题。
该人士同时表示:“猫扑正在积极酝酿上市,这个时候减缩成本会是陈一舟考虑的重点,虽然他多次在公共场合当中表示,校内网目前要做的就是花钱,但可以肯定的是,能否将以上三点真正做到资源的最佳组合,并将成本降到最低,一定是他目前最为头痛的问题。”
校友录产品,前途几何?
据透露,校内网的校友录以Web2.0思想为核心理念,与传统的web1.0校友录在互动交流上拥有更大的优势。校内网的校友录在功能、技术、应用上,都直接针对传统校友录的用户群,也就是即将毕业和已经毕业的大学生网民。
校内网创办人王兴也公开表示,校内网所推出的产品是一个全新的、独特具有绝对新颖意义的产品,与目前的产品不具可比性,更不会以某一个网站做为具体的竞争对手。
笔者个人认为,web2.0这个概念在中国被炒到了极限,但其实还是在照搬美国的模式,但取决国情因素影响,这个在美国空前成功的概念在中国的互联网上还没有出现过成功的案例,校内网的校友录虽然是在强调web2.0为中心,在产品的功能陈述和概念具有一定的新意,但能否让学生真正接受,并且在短期之内去挑战同类网站,还有待时间的考证。
同学录作为离校大学生内部联系的一种很好的沟通工具,创始之初的确很是火了一阵子,几大门户也纷纷在自己的首页上开辟了专门的区域并进行了重点的宣传推广,但随着一些聚合功能更强的web2.0网站的诞生以及个人、群体空间的层出不穷,单一功能的同学录似乎正在被我们逐渐冷淡。
“那是70后人士关注的产物,对于我们来说不太适用。”一位刚刚参加工作的80后男孩子给出这样的评价。
“新浪原来对同学录也是推崇备至,并且也花了大量的功夫做了推广,但事后却悄无声息在首页隐去了这个导航栏并将之逐渐淡化,相信也与能源消耗太大以及找不到准确的赢利模式有关。”一位关注的业界人士也表示了顾虑。
陈一舟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把ChinaRen卖掉是我最大的失误。”这句话听着悲情,但似乎也含有一些炫扬的成份,毕竟ChinaRen这个被他一手打造出来的产品目前是做得十分成功的,只是不知道凭着校内网这个平台,这位堪称校友录“鼻祖”的创业者,能否借着web2.0的概念复制出一个同样的神话,我们不妨试目以待。
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