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网络阅读连续6年增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3日 08:56  新华网

  网络时代我们还读书吗?

  新华网济南4月22日专电(记者 王海鹰)网络时代,传统的阅读方式正日益受到严峻挑战:我们还读书吗?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阅读是为了心灵的平静?为了生存?为了功利?为了消遣?还是为了改造世界的抱负?

   四分之一的读书人读书时间在减少

  山东省直机关的陈姓公务员说:“我买了满满两橱书,但没有时间看。有时间看的书也是为工作需要。纯粹为心灵需要读书,对我来说,是件奢侈的事。”

  山东省

图书馆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我当时选择到图书馆工作,就是为了能多看书,没想到20多年来我只有时间看‘书皮’。”34岁的王庆玲是济南一家出版社的刊物编辑,参加工作头几年,她每天有4个小时的时间读书,然而“近两年来,读书时间锐减为半小时--我从来没有把一本书看完过,读过的《浮士德》《历史研究》等都是有头无尾。由于工作需要而读的书也是浅尝辄止,只翻阅有关章节。我觉得困惑的,是这个时代不适合读书了?还是我们自己不想读书了?”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06年完成的第四次国民阅读调查显示,6年来,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已从1999年的60.4%下降到2005年的48.7%,有四分之一的读书人读书时间在减少,其中城市居民阅读率的下降更甚于农村居民。据统计,在我国识字者图书阅读总体中,每人每年平均阅读图书仅为4.5本,而全世界平均每年每人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民族,为64本,平均每人每年读书最多的国家是俄罗斯,为55本,美国现在正在开展平均每年每人读书50本的计划。

  谁吃掉了我们的“读书时间”

  与图书阅读率下降形成明显反差的是,网络阅读却连续6年成倍增长。

  关绮莉是山东省一家新闻媒体的记者,她说:“繁重的工作状态,让我无暇翻书,空闲时间也先上网,不是为了浏览新闻,就是为找线索。回到家,就累得只愿意翻翻杂志,看看影碟。”

  知名文学评论家雷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己的读书生活也出现了危机:“想读的书,永远没有时间读,不太想读的书,却占去了大量时间,而且永远也读不完。有时会产生荒诞感:看似永远在读书,又好像永远没有读书;或者,不知我在读书,还是书在读我?”

  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没时间”和“不习惯”是目前人们不读书的两个最主要原因。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分析说,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大,使人“没时间”读书。另外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传播方式的兴起,分流了受众,使新一代青年人越来越“不习惯”传统的阅读方式。

  郝振省说:“这里面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没时间’可能是真的‘没时间’,也可能是借口,而‘不习惯’读书既有原来就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问题,但也不排除原来有读书习惯的人们却因为现在‘没时间’读书而坚持不下来的问题。”

  我们为什么读书

  调查显示,由于“工作需要”而读书的由1999年的15.9%增长到2005年的33.5%,把“增加知识、开阔眼界”当成读书目的的,由48.4%增长到68.9%。

  雷达说:“我的读书姿态常常是:一卷在握,正襟危坐,每个细胞都很紧张,为的是在最短的时间抓出一些要领,形成一个评论的框架。所谓艺术的直觉,沉醉自失,含英咀华,都谈不上了。我读得专注,读得累,可就是没有发自深心的感动。恐怕这种阅读就是‘实用阅读’或者‘功利阅读’。”

  孔子曾感慨“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代人读书是为了充实提高自己,陶冶性情,现在人读书更多的是为了获取一份工作或是更好地工作,或是为了炫耀自己,或是单单就是为了别人谈论某个话题时自己也能参与其中。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马广海教授认为,在功利主义驱使下,人们的阅读也急功近利、急于求成,阅读的目的性太强。

  马广海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节奏在加快,网络使新闻的知晓与发生几乎同步,中间没有‘时差’,火车也不断提速,整个社会物理的、心理的速度都在加快。功利性读书正是个体为了应对瞬息万变的环境,为了生存的需要,而采取的阅读方式。但是“即便时代如此匆忙,我们仍然不能放弃追求完整生命的阅读。”

  雷达说:“我们为什么读书?在我看来,从来不问这个问题的人不是读书的人。凡是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追问这个问题,并陷入苦恼的人,也许才真正靠近了读书的意义。”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