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音乐面临重新洗牌
本报记者 赵璐苹
胡杨林、郭美美、刘嘉亮都是数字音乐下载的宠儿。
3月15日,新浪与百代、华纳、SONY&BMG、环球以及滚石唱片宣布,六方通力合作的“新浪乐库”正式上线。乐库为网民提供免费在线视听正版歌曲搜索以及无线音乐收费服务;而五大唱片公司则为新浪乐库提供了包括华语、海外音乐等在内的海量音乐以及MV版权。双方通过无线音乐收费和广告分成等模式分账。对于新浪乐库这一网上免费视听的正版数字音乐营地的出现,新浪表示是整合自身的资源、为网民提供视听和无线下载的一站式服务;五大唱片在叫好之余不免流露出对传统唱片业的萧条以及转向广告求利润的无奈。业内人士则对这种看似惊人、实则并无新意的合作模式提出质疑。
-现象
数字音乐冲击传统唱片
新浪音乐总经理谢国民表示,建立乐库的初衷是想把新浪的无线音乐、娱乐频道、音乐资讯等资源整合,为网民提供在线搜索、免费音乐视听、无线音乐下载的一站式服务,同时对唱片起到一定的推广作用。乐库希望通过“海量、正版”音乐来吸引网民的注意,并下载自己喜欢的彩铃和手机铃声。而在搜索和点击的过程中,广告的利润也就产生了,新浪以及唱片公司通过广告分成的方式就达到了盈利的目的。
对于在线视听会否影响唱片的销售,谢国民表示影响是一定会有的,随着互联网宽带的发展,音乐的发行渠道也会做出相应改变,实体唱片会慢慢减少,直至完全数字化。谈到五大唱片的支持力度,谢国民说,他们会把能在内地授权使用的所有的歌曲、MV全给新浪,就算有新单曲、新专辑也会基本同步发在网络这个媒介上。而且,接下来新浪将会与内地优秀的音乐唱片公司合作,其合作模式将会与五大唱片基本相同,目标是网罗所有的音乐。
-分析
关于曲库
数字曲库只是弥补措施
对新浪曲库的成立,著名乐评人王小峰并不以为然。他认为,乐库的成立本质上是资源的抢夺,“数字音乐能卖钱的,只有彩铃。此外都是免费资源了。”他分析道,现在彩铃下载的分成情况不公平,移动拿百分之十五,内容提供商(唱片公司)拿走大概百分之二十甚至百分之十五,剩下的都由SP(网络服务商)拿走。所以唱片公司想要甩开SP直接跟移动联通合作。去年,中国移动的内容商在成都开了一个会,会议后成立了一个12530.com网站,唱片公司把歌放到这个网站上,谁要下载彩铃就去这个网站。这样一来就与新浪等SP没有任何关系了。新浪做这个曲库,实际上就是一个弥补措施。它依赖于曲库的广大受众,和移动再谈。
音乐人万一表示:“乐库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没有什么新鲜的,所有音乐网站都在做曲库,所有SP都在做无线音乐。但它是一个信号,SP有危机感了,终于开始向内容厂商让利了,整个行业的结构可能发生变化。”
关于正版
歌迷并不买账
对于免费为新浪等网络提供版权,五大唱片的老总表示非常支持,“与其让盗版去赚钱,不如拿给新浪做,大家多少还可以分成”。
但是,不少网民表示,乐库和之前自己听音乐的网站没有区别,他们不会因为版权放弃自己习惯使用的网站。万一也表示,这件事对普通消费者应该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因为所谓正版的免费在线视听到处都是,唱片公司很早以前就放弃这部分权利了,而盗版的下载更到处都是,“说到底,在线视听不如下载视听有诱惑力。其实唱片公司现在的策略非常简单,就是全面开花,只要有盈利的可能,他们可以跟任何一个渠道合作,网站其实获得的都是非独家授权。”
关于广告分成
并非首开先河者
对于分账之说,谢国民说,如果广告收入正常,这种在线免费视听就会一直做下去。就算付费下载实现了,二者也不会有任何冲突。提到可能因为免费视听而降低唱片的销量,从而减少收入,百代唱片华语音乐企宣总经理黄伟菁表示:“一首好歌,越多人视听,它的浏览量大就带动广告盈利,分成就多了。”
对于是不是因唱片销售不景气,转而向广告找钱,黄伟菁表示:“这是一个消费音乐形态在转变。就像以前只有黑胶唱片的时候,当然只能用唱盘去听,有CD了,就会CD机去听。”
音乐人万一表示:“广告分成其实是百度去年首先开始做的。广告分成会对某些唱片公司有一些诱惑力,但是唱片公司被开空头支票太多了,在没有得到确实的利益之前,可能基本上还是走着看的态度。”
-支着
羊毛出在狗身上
针对现状,王小峰表示,现在歌曲在网络应该采用“羊毛出在狗身上”方式挣钱,“比如一歌手要出唱片,唱片公司的钱只是一部分,然后大部分资金应该是广告的植入,就像找一个垫背的。像上世纪60年代美国刚出现卡带的时候,就出台了一项法令:每销售一盘卡带,生产商就得向版权机构支付一笔费用,这笔费用很少,可能也就是一两美分,但它可以减少了因卡带的复制而造成版权盈利减少的损失。数字音乐更加容易被复制,现在光驱、Windows的生产厂商或许也应该为自己提供的系统造成复制而引起的盈利减少支付费用,以解决数字时代的音乐盈利。
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