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互联网周刊:闲话互联网公司造楼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3日 11:35 互联网周刊

  手握大把现金的互联网公司正越来越多地开始买地建房。

  在深圳,腾讯公司租用了位于深圳高新科技园区的飞亚达大厦的3至10层,可是面对已经扩充到3000多人的员工队伍,仍然是不够用。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示,腾讯预算投资5亿多元自建的35层高的大楼现在已经开始动工,预计明年下半年即可入住,届时这座大厦将成为深南路的新地标。

  同时,百度在北京上地,网易在广州,盛大在上海,都先后投巨资盖起了大楼。从这个角度上说,这些互联网公司倒是真正实现了“鼠标加水泥”的梦想。

  某种意义上,造大楼可以看作是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或转折点。它表明企业已经走出初创期,企业经营获得了初步成功,开始步入一个比较稳定的发展阶段。这些互联网公司已经彻底从前几年泡沫的阴影中走出来,赢利状况稳定,正处在最好的年份。

  但是对有些企业来说,造楼却是走下坡路的开始,特别是那些凭借一款产品或一个市场机会而暴富、迅速膨胀起来的企业,往往成长得快,衰落得也快。

  2005年, UT斯达康公司在杭州的新大楼落成,据说为建造这座占地380亩、建筑面积达23万平方米、内部

装修豪华的大楼,UT斯达康累计投入了8亿多元人民币,成了UT斯达康达到鼎盛的象征。

  然而新大楼刚刚投入使用,UT斯达康赖以崛起的

小灵通市场却迅速萎缩,由于过于依赖小灵通市场和中国市场,在小灵通市场十分火暴的时期,公司又没有及时地为未来布局,实行技术转型,UT斯达康业绩一落千丈,陷入巨亏的泥潭中,至今仍在复苏之中。

  上个世纪末中关村曾经的一家明星企业科利华,位于北京上地的大厦还在建设中时,企业已经危机四伏,期间停停建建,好容易竣工入住,几年后就不得不以拍卖的形式抵债,企业至此一蹶不振。

  最著名的还要算巨人大厦拖跨了巨人集团,这座规划楼高70多层的大厦就像一个黑洞,刚打完地桩,盖到3层,就崩断了巨人集团的资金链条,这座大厦很长时间内成了珠海有名的烂尾楼。

  有时企业造大楼就像一道分水岭,把企业的发展历程分成了两段,建楼前企业艰苦创业、上下同心,大楼建成后,企业算是“有家有业”,过上了至少“小康”水平的生活。但是往往此时,骄傲自负、享受成功而不思进取的大企业病也开始滋生,创业的激情开始减退,进取精神日渐减弱。因此,对企业领导者来说,乔迁新居固然可喜,但更要警惕企业心态的变化。

  前人造楼,后人卖楼。造楼会带来一定的财务压力,但在公司陷于窘境时,作为不动产的办公楼却也可能成为拯救公司的救命稻草。1993年郭士纳在接手IBM时,这只大象已经摇摇欲坠,亏损高达160亿美元,正面临破产拆分的危险。郭士纳对这只大象的改造,他首先瞄准了IBM庞大的不动产。20世纪90年代,IBM已经拥有数千万平方英尺的、位于市中心的高档办公大楼,这些建筑都是IBM于20世纪70年代以及80年代鼎盛时期建设的。郭士纳在自传一书中描述,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里,不愁看不到至少一幢大型的IBM大楼。美国以外的海外市场亦是如此。

  从1994年到1998年,郭士纳通过出售不动产项目,总共筹集了95亿美元,为他的再造IBM计划收拢了足够多的资金。为此甚至不惜卖掉了公司在纽约的总部大楼。

  企业造楼卖楼与企业的兴衰沉浮有诸多联系,研究一下这个历史,的确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