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股票 | 科技 | 博客 | 播客 | 宽频 | 汽车 | 房产 | 游戏 | 女性 | 读书 | 考试 | 星座 | 天气 | 短信 | 爱问 | 邮箱 | 导航 | 通行证

儒豹韩松:第四代搜索技术的“开路先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9日 14:08 ChinaByte

  “叮铃”,又是一个短信,这已经是韩松博士今天收到的第一百个短信了。对,整整一百个了。一点都不夸张。因为今天是中国农历的大年三十,韩松博士在中国的亲戚、朋友都通过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他在新的一年中的祝福。

  15年前,韩松博士离开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赴美攻读博士,从事机器人视觉研究。1997年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毕业之后,韩松像众多赴美学习的工科学生一样,在美国的大公司里找到了工作,娶妻生子,平淡生活。

  寻找挑战

  不过,平淡的生活已经让富于挑战精神的韩松感觉到了厌烦,他需要寻找一个向上的感觉。

  早年韩松曾经为中国

留学生做过一个英文应用写字模板,非常受留学生的欢迎,不过,很快韩松就发现自己的技术和创意被别人复制了,特别是国内的一些公司甚至利用这个技术进行经营,这让韩松非常的恼火,但自己远在海外,如果打官司势必会牵涉很多精力和时间,所以韩松最终选择了放弃。不过这也让韩松决定从此不做这些内容性的东西。

  此后,韩松又做了一个社区软件,而且短短的时间就拥有了60多万的用户。但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社区软件让这个领域的进入门槛很低,太多的竞争意味着脱颖而出非常困难。

  经过这些尝试,韩松认为只有提供动态的服务而不是静态的内容,才有发展前途,并且这种服务应该是以理解性与智能性为基础、分析算法等高端技术为实现手段的。但是,具体哪个领域才具备这些特征呢?

  短信触发的灵感

  也许,真是最贴近生活的东西才能激发灵感。在中国传统的拜年活动中,韩松发现自己的中国亲戚中使用手机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在过年的时候,绝大多数亲戚都选择了手机短信的方式来给自己拜年,这让在美国生活多年的韩松又亲切又新鲜。同时也让韩松感觉到这是自己的一个机会。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做IT还是美国的环境好,而且事实也证明大多数IT方面的应用都是在美国成熟后,中国才开始做的。不过,也有例外。

  通过一些数据资料,韩松了解到中国现在的手机用户已经达到了4.5亿,而美国的人口才2亿,相比较美国,中国的手机及其增值市场的潜力非常的可观。而且,与美国人只使用手机打电话不同的是,中国人更多的使用了手机的一些增值服务,比如短信,在这方面中国已经远远的超过了美国。韩松看到了这个机会。

  切入点

  2004年,韩松进入美国雅虎构架组做高级工程师,负责架构的设计和实现。这个构架组是雅虎为了和Google竞争而设置的搜索技术研究核心小组,主要负责搜索技术的架构、改造和提升。

  而对搜索技术的多年研究,让韩松非常明确的了解到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搜索的需求。“如果能把互联网信息、搜索功能和手机的增值服务结合起来的话,在中国的应用前景一定非常有市场。”韩松这样憧憬着。

  有了明确的目标,韩松开始了对手机搜索技术的尝试。

  创业

  有过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对机器人的相关技术经验,又有在雅虎专门研究搜索的工作经历,韩松做起手机搜索来得心应手。而智能机器人的研究经验与资料又让韩松的手机搜索充满了智能与人性。

  不过,光有技术是不够的,一个产品的成熟与发展还需要资金,此时韩松想到了借助资本的力量。2006年年初,在大学同宿舍同学邓锋、柯严(北极光创投联合创始人)的帮助下,韩松从7个清华校友以及硅谷半导体协会成员手中,融得第一轮140万美元资金,并于2006年6月离开硅谷正式回国创业。

  由于自己的搜索与机器人一样拥有高度的智能,所以,韩松把自己的手机搜索命名为“Robot”(机器人),并确定了“Robot”的音译“儒豹”为自己产品的中文名。

  发展

  2006年12月,儒豹网正式上线。为了保证本地化与国际技术的接轨,“儒豹”在苏州建立了自己最大的技术团队,拥有20多人,而硅谷也有“儒豹”的5个技术人员,随时掌控国际上的最新技术动向。现在儒豹WAP网站已经可以提供网页、图片、铃声、新闻、小说、视频、游戏等7大类的搜索服务。并与30多家WAP网站达成协议,为他们提供站内搜索服务。

  而为了保障自己在手机智能搜索方面的权威与领先,“儒豹”正在申请3-4个与手机搜索相关的专利技术。

  韩松把自己的手机搜索定位于第四代搜索技术,而在韩松眼里儒豹的“儒”字,反映了儒豹手机搜索引擎公司“以人为本”第四代搜索技术和理念的本质。这个儒字,体现了对手机用户作为“人”的重视和理解。这是海外公司Google和中国的百度公司所忽视的。百度打败Google靠什么?靠“百度更懂中文”,但儒豹的理念是“儒豹更懂中国人”。一字之差,但其中内涵的差异却是博大精深。手机属于每个个人,非常个人化,甚至隐私化,它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地区,职业,年龄,文化,爱好,兴趣,等等,这是PC不能相比的。PC可能全家共用,永远在家里或办公室的桌面上,不会与人绑定。人离开家或办公室,人的活动行为和心理,就和PC脱离关系了,而手机却随时随地和人在一起,参与人的一切行为和心理活动。

  也许,正是这些差异和更贴心的理念让韩松的手机智能搜索具备了“打出自己一片天地”的能力,并可能成为第四代搜索技术的“开路先锋”。

    作者:杨剑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2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