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观察:网盛科技高市盈率的启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5日 20:18 互联网周刊

  传统的市盈率概念,已经无法评估技术公司在资本市场的投资收益。

  作者:周年洋

  中国A股市场第一只真正的网络股是2006年12月15日上市的网盛科技,这家公司市盈率134倍,其创始人和总裁孙德良控制62.25%的股权,以当天股价62.8元人民币计算,孙身价27亿元人民币,一夜之间跻身中国巨富之列。如果没有资本市场,孙德良个人要积累27亿元人民币的财富,以公司每年2500万元人民币左右的利润,以他所控制的股份需要173年才能达到这个数字,而孙德良从创建这个公司到上市只花了10年。

  这样的

神话并不陌生,我们在20世纪最后几年华尔街掀起的网络狂潮中早就见识过了。那时很多
股票
一上市就会上涨十倍几十倍,有的市盈率甚至达到300倍。当网络泡沫破裂后,很多公司前面的数字没有了,只剩下后面无数个零,但也有一些公司的股价至今依然高高在上,如微软、Sun、思科等。20世纪最后的几年,资本市场让技术插上了翅膀,有的公司如虎添翼展翅高翔,有的则云端折翅粉身碎骨。当技术插上资本的翅膀时,世界发生了什么?

  让我们回到工业革命之初。瓦特改进、发明的蒸汽机导致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当年瓦特改进蒸汽机的时候,无法获得足够的资本进行试验和商业化,他只能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一些富有的、有相同理念的企业家。一次次的试验失败让先后支持他的两位资助者都濒于破产,瓦特从最初接触蒸汽技术到蒸汽机研制成功花了20多年时间。单枪匹马的研究、个人的投资势单力薄,无疑延长了技术发明的时间。

  在今天这是难以想像的事情,如果瓦特活在今天会是什么情形呢?今天过多的资本充斥全球市场,大量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等几乎是掘地三尺找寻优质项目,如果遇到瓦特这样改变世界进程的投资机会,恐怕不是瓦特到处去找钱, 而是各路资金要踏破瓦特的门槛了。

  在瓦特开启的工业时代,工业产品的生产常常遭遇规模瓶颈,而流通速度则受制于交通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的来临突破了这些桎梏。

  以知识经济的经典案例微软来看,微软

操作系统的初始研发成本异常庞大,它每推出一个新产品通常需要几十亿美元的研发支出,但产品开发出来后,其边际成本几乎等于零,这些由字节组成的产品,它的传输成本也接近于零,因而它的供应可以是无限的。而微软的操作系统又拥有一个凯斯勒所说的“瀑布市场”,它的滚滚的利润就像潮水一样涌来。

  初始投资巨大、边际成本近于零,拥有一个瀑布市场是知识经济的盈利模式。像微软这样的公司,在资本的推动下,一年的发展相当于传统公司几十年的发展。其投资收益不是工业时代的20%或30%,而是30倍或上百倍。传统的市盈率概念已经无法评估它。这样,我们就看到纳斯达克市场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网络公司和新技术公司的上涨狂潮,几乎所有这类公司都插上了资本的翅膀直冲云霄。

  世事往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如果技术公司初始的巨额投资,找不到一个瀑布市场的话,那么巨额的投资就会变成零,因为资本的加入,公司的生存周期只有几年,而不会苟延残喘十几年了。它的损失也就不再是工业时代的20%或30%,而是所有的投资。

  在华尔街上演过的过山车游戏,已开始在中国复制,哪些公司创始人和投资者有幸展翅高翔而不会云端折翅呢?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