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闻背后:《时代》的中国情结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5日 13:51 金羊网-新快报

  ●新闻背景

  美国《时代》周刊网站近日开通“中国博客”,由4名驻华记者主写。《时代》为什么如此青睐中国?

  “如果你的眼睛离开中国,哪怕只是几天时间,巨变可能已发生。”秉持这个观点,美国《时代》周刊网站近日开通了“中国博客”(TheChinaBlog)。网志由4名驻华记者主写,从西方角度审视中国问题,题材包罗万象,如中国在反恐战中的角色、猪年吉凶、中国股市过热、南京大屠杀电影对中日关系的影响、北京严惩随地吐痰、青藏铁路对经济的益处等等,其中也不乏一些负面报道。

  在选出互联网用户“你”为去年的“年度风云人物”之后,《时代》锐意拓展网上服务,并不令人意外。但值得留意的是,《时代》网志开设十多个栏目,主题包括经济、科技、保健、“技客”文化(Geek Culture)、艺术与建筑、电视、职场生活、中东等,但以国家为单元的,只有“中国博客”一家。

  原因不难理解。今年1月,《时代》曾以“中国世纪”为封面故事,扬言“美国的相对力量会在这个世纪走下坡,中国的力量则上升”,说明了中国的重要性。但还有一点不可忽略,那就是《时代》对中国的情结,这种情结可追溯至杂志的创办人享利·卢斯(Henry Luce)。

  这位传媒大亨1898年出生于中国山东的登州(今蓬莱),父母为来华的传教士。卢斯曾在烟台的教会学校读书,14岁时才离开中国,先到欧洲后至美国。他在耶鲁毕业后,与同学哈顿(1929年英年早逝)创办了《时代》。由于其童年经历,卢斯一直对中国怀有深厚的感情,甚至宣称中国是他除了美国之外最热爱的国家。

  在《时代》创刊翌年即1924年9月8日,卢斯的登州“老乡”军阀吴佩孚登上了《时代》封面,就此揭开《时代》关注中国的序幕。二战时期,《时代》派遣十多名战地记者赴华,长篇累牍地报道中国抗战情况,唤起了美国民众的同情心。

  卢斯于1967年去世后,《时代》没有放弃对中国的钟情。据不完全统计,自创刊至今,中国人物出现在《时代》封面的次数约60次。邓小平在1978年至1985年短短数年间两度成为“风云人物”,更传为佳话。

  《人民日报》海外版今年1月曾引述《时代》总编斯腾格尔的话说:“《时代》的创办人卢斯出生于中国,一直对中国很迷恋。他的激情也是我们的激情。”此话可以作为《时代》青睐中国的最好注解。(亚宏)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23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