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金融时报:价格比较网站的谬论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8日 15:15 新浪科技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蒂姆·哈福德(Tim Harford) 每次我去约翰·路易斯百货商店(John Lewis)购物,都会看到它在价格方面的承诺——“从不有意低价抛售”——这么说是为了让人放心。实际上,我对此非常怀疑。我倒不是怀疑这个与任何竞争者价格一致的承诺。我相信这种情况时常会有。让我困扰的是,此类承诺可能会推高、而不是压低价格。 承诺与竞争者价格一致的问题在于,它首先会阻碍竞争者降价。如果我做生意,要想赢得一些消费者,一个显而易见的方式就是降价。如果马路对面竞争者的商场以这种价格承诺自诩,我可能也不用操心了。 想象一下,一家公司向竞争者发出以下的威胁:“我们保证,你要想在价格上击败我们是不可能的。我们会派人去你的商店,以确保你在任何东西上都不会玩这种手腕。还有更好的办法:我们付钱给顾客,让他们去看你的价格,然后告诉我们。所以,还是别想这事儿了。维持你的高价,而我们也这样做,这样大家都不会受到伤害。” 约翰·路易斯百货商店并没有那么说,任何承诺价格一致的其它公司也没有那么说。任何试图这么做的公司都会被迅速告到英国公平贸易局(Office of Fair Trading),更别说顾客也不太可能赞成这种做法了。不过,我仍然拿不准,对顾客的承诺与对竞争者的威胁之间的差别,是否只是在措辞上? 价格透明度是一把双刃剑。如果顾客能够很容易地比较许多价格,那么,他们就会去买最划算的东西。不过,如果顾客能很容易地比较多个价格,竞争者同样也能做到,如果它们以迅速降价来应对,那么它们也能非常迅速地赢回顾客。各家公司都会意识到,靠降价赢得市场份额,是不可能赚钱的。 例如,机票价格的不透明曾经臭名昭著。现在,你可以登录到一个集成网站,对许多不同价格进行比较。不过,这是否导致了价格越来越优惠,目前还远未明朗。 我刚刚询问了两周后伦敦至纽约为期一周的往返机票报价。互联网经纪人拿到了5家不同航空公司的200个报价,大多数价格都完全一样:299英镑。只有一条在不那么热门的机场之间的航线价格低一些,但也只是低了不到5英镑而已。 当然,这种模式或许预示着非常激烈的价格竞争,不过,自从上次我飞那条航线、机上只有一半乘客之后,我就怀疑,价格透明是否真给了航空公司很大动力去大幅削价、直到所有的舱位全都卖出去。复杂晦涩的规定将想要飞这条航线的新竞争者挡在外面,这种情况并没有多大帮助:对于现有的玩家来说,这种情况让不去花太大力气竞争市场份额变得更有吸引力。新参与者进入市场的可能性、而不是为数不多的参与者之间表面激烈的竞争,才是一种更为可靠的竞争压力来源。 这里讲的都是经济学家们所谓的竞争“颠倒原理”(topsy-turvy principle):有力竞争的空间越大,出现这种竞争的可能性就越小——宽泛地讲,在一个透明的市场上降价,就像与一个核大国开战。至少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应该为互联网价格比较网站的出现感到遗憾。一个没有人知道竞争对手会提供何种价格的市场,才是一个值得在里面到处砍价、购物的市场。(译者/徐柳)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