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世相深看:网上晒工资的个人心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5日 16:03 金羊网-羊城晚报

  □曹林

  近来最热的话题可谓是“网络晒工资”了。所谓“晒工资”就是指将自己工资条中的全部明细项目如数公布在网上,登录各大门户网站和知名论坛,从“董事长女秘书的工资条”到“硕士毕业6年被老婆骂的工资条”,公布工资条的帖子比比皆是,而且点击量和人气都极为可观。国企工资条、教育类工资条、毕业生工资条、

  公务员工资条,“晒工资”大有越演越烈之势。昔日比“女人的年龄”还私密的个人工资条,就这样在网上“祛魅”了,这背后到底蕴藏着怎样一种社会心态?我认为,人们热衷于在网络上晒工资,这首先是人们某种被社会禁忌压抑的窥私本能和暴露癖好,在互联网这个匿名空间和陌生社会的集体爆发。工资条在我们社会中是一个被充分隐私化的东西,公开谈论人的收入状况更是一种社会禁忌,但窥视别人或暴露自己的收入又其实是一种人之本能和常情,而且随着现代经济社会收入差距的拉大,收入更成为每个人最关心的话题。想一下每次朋友或同学聚会的时候,其实大家心里都特别想谈论收入话题,可社会禁忌让他们根本说不出口,收入高想暴露的人怕别人说自己太张狂,收入低想哭穷的人怕被嘲笑,想打探别人隐私的人怕被指为不礼貌。于是大家在收入的讨论上,只能停留于一种心照不宣的虚伪客套层次。而网络为人们释放社会禁忌的压抑找到了出口:在网上公开自己的工资条,收入高的人可以在其他人的惊讶和追捧中找到满足感;收入低的人会在同情和痛斥不公的帖子中找到精神补偿;更多人则能通过公开自己的工资了解到别人的收入状况———因为网络社会是匿名和陌生的,他们从晒工资中满足窥私、发泄和好奇后,又不必承担什么道德和世俗压力,不必害怕仇富、打劫、借钱、税务找上门等突破社会禁忌所带来的麻烦,匿名中人们没有交往的心理障碍。

  然后,网上晒工资暴露出收入差距拉大的现实下人们自我收入定位的焦虑。在大家收入都差不多的年代,根本不用看其他人的工资条,大家能从职业、职位和工龄大体估算出一个人的收入状况,从而确认自己在这个社会的收入位置。而在薪酬充分市场化、收入差距拉得越来越大的当下,他者的收入越来越不可估算、猜度和预期———可人们又有一种通过收入比较在社会中进行自我定位的本能,自己的收入处于什么水平?别人的收入怎么样?到底与别人差多少?于是选择了网上晒工资这种透明的方式进行互动的比较。

  还有,网上晒工资折射出一种民生焦虑,生活负担的加重引起了公众对收入的极度敏感,公众以晒工资的恶搞方式进行一种集体自嘲,表达对沉重房贷、医疗、教育等负担的不满,对“油盐酱醋什么都在涨,就只工资不涨”的抗议———前段时间北大副教授阿忆在网上晒工资哭穷的行为曾引起舆论的热议,其实,许多晒工资者都与阿忆有着同样的意识:瞧,工资单都拿出来让你看了,收入就只这么多,如今靠这工资够过怎样的生活呢?

  最后,网上晒工资表达一种对当下分配不公的不满。敢在公共空间晒自己工资的人,是表示一种收入阳光和透明的自信,他们是在向许多不敢晒自己工资的群体叫板———电信、电力等

垄断行业的从业者们,阳光极不透明的
公务员
们,你们敢到公共空间里来晾晒自己的工资吗?

  有评论者称“晒工资”裸露出一种单调的价值观,把自己的钱袋翻开示众,毫无遮拦地公布个人收支,意味着用金钱来称量人生价值的简单思维已经“雄赳赳,气昂昂,跨过私隐线”———笔者是不认同这种分析的,这分明是一种无奈和自嘲,哪里是进行攀比。

  每日一句

  公众以晒工资的恶搞方式进行一种集体自嘲,表达对沉重房贷、医疗、教育等负担的不满,对“油盐酱醋什么都在涨,就只工资不涨”的抗议———曹林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57,0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