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明叔亮 董晓常
Google总部已经逐渐意识到它在中国的问题,并为之作出改变,Google还有机会。
自AOL、雅虎、eBay等跨国互联网公司相继败走中国市场之后,Google中国的开局之战也似乎并不顺利。但是,中国搜索市场还远不像门户或者电子商务那样轻易就可以看出成败的地步,百度虽有优势,但是还没有锁定最终的胜势。
有分析认为,百度很有可能重演Google在美国市场的表现,锁定整个市场。显然,Google并不这么认为,刘骏介绍,Google之所以锁定了美国市场,不只是因为Google锁定了市场占有率,更重要的是因为Google锁定了搜索质量,而在中文搜索质量方面,各个引擎仍旧有很大的提升潜力。
“Google还有机会。”Google中国的前高管这样评价道,“中国的网民比例还相当低,发展速度还很快,只要能够抓住下一波成长起来的用户,Google随时有扭转战局的机会。”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很高兴在中国找到了非常优秀的人才,特别是很多才华出众的工程师,建立了一支非常强大的本地团队。我们所有人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不断推出适应中国用户需求的本地化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这将是未来我们所有工作的重点和核心。”身在美国的李开复在邮件当中回复本刊记者,“相信谷歌全球的经验是可以在中国市场得到成功复制,谷歌的本地化产品和服务将源源不断地为中国用户带来持续改善地使用体验。”
适应中国
“我们非常清楚自己在本地化以及在与总部沟通上的问题,我们在逐渐调整。” Google中国的人士表示。
对于依然处于成长神话中的Google来说,市场第二的位置是一件很难理解也是不能接受的事情。此前的一段时间,Google也一直宣称自己的中文搜索技术不弱于百度,双方一直嘴仗不断。
在这样一个难题面前,李开复展现了自己熟稔的沟通手法,没有继续在这个问题上争吵下去,而是请在中文搜索领域素有威望的中国台湾工程研究所所长简立峰出马做了一个综合的中文搜索质量评估系统。简立峰的系统测试发现,Google的中文搜索质量的确不弱于对手,在相关性上还要好于对手,但是在一些对准确性、相关性的理解上比如时效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笃信数据的Google总部在看了简立峰所做的系统数据报告之后,才承认自己的中文搜索确实有待改进,而后来这套系统也成为Google评估全球网页搜索质量的一个标准,简立峰也在李开复延请下加入了Google。这也成为Google看待中国市场竞争态势的转折点。
施密特访华之时,Google总部还派来了多位副总裁,并且向Google 中国提出要求:他们在华的每一分钟都要安排得满满的,哪怕是路上的时间也要安排与人沟通,以便深入了解中国。Google中国的负责人除了安排同政府部门沟通之外,还安排他们同国内的互联网公司以及王志东、雷军、周鸿等本土互联网企业家见面,安排他们去网吧近距离地观察中国互联网的发展。Google总部的高层们清楚地感受到了这个市场的魅力和压力。
施密特的中国之旅对他本人的触动非常大,他也意识到:在某些方面Google的中文搜索的确不是第一,的确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在细节和执行力上也都有待改进的地方。当时施密特就做出决定,全球化产品本土化的速度一定要更快。并在2006年年终的时候,将中国产品的设计权下放到Google中国。
在施密特走后,Google全球运营副总裁玛瑞萨(Marissa Mayer)也来到中国。作为Google的第一位女工程师,没有她点头,任何人都妄想对Google的界面做微小的改动,所有的新产品和新功能的发布也必须征得她的同意。有Google中国的员工将其形象地比喻为“Google的门神”。正是因为有了这位门神的存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Google的界面一直保持了自己简洁的风格。
但是,玛瑞萨在中国视察完毕之后,告诉Google中国的高层:一定会尽全力支持你们同对手大打一场。据Google中国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很快Google的中文搜索页面就会做多项细微的调整,改动虽然细微,但是却最大程度考虑了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
现在,Google在全球都很少发布新产品,而Google总部对Google中国却开了绿灯,允许其发更多的新产品。只要保证是适合本地用户的产品,符合Google的要求,不给用户带来困扰,界面干净整洁,就可以通过。
在2006年Google总部也给了Google中国一项非常特殊的权力:可以将本地的平台同全球的平台分开,能在本地的平台上做改动而不影响到全球的平台。现在很多的改动已经收到效果,在分析人士看来,这样的特权对于Google中国此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Google抬头
谈及不久前在百度与Google市场份额上差距的拉大,吕伯望分析认为,过去一年,Google中国处于调整期,影响到其市场表现也在意料之中。而现在,初步度过调整期的Google中国已经看到不错的势头。正望咨询新一期的调查报告尚未发布,但是从发展态势来看,Google已有抬头的迹象,而近期Google几个大动作也让人振奋。
2007年新年刚过,Google接连宣布两项大动作:1月4日,宣布同中国移动共同合作手机搜索业务;1月5日,宣布战略投资深圳迅雷。虽然目前国内移动搜索的流量不大,但是长远来看,与中国移动的合作对Google来说意义重大。在日本市场上,因为同当地最大的移动运营商KDDI开展合作,Google的流量很快就增长了10%。
同迅雷的合作也同样意义不凡,虽然Google投入的资金并不像最初传闻的那样大,但是两家的战略合作关系对Google推广自己的搜索框以及宽带娱乐的搜索领域都有相当大的裨益。
据iResearch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11月,Google网站的用户为5747万,而使用迅雷下载软件的用户为5392万。Google和迅雷不重复的独立用户总数达到8435万,占网民的比重达到64%。但是两者的用户重合率仅为36%,如此高的网民普及率以及较低的用户重合度也让Google和迅雷的合作想像空间巨大。
在两次合作当中,Google已经开始显现出对中国市场的足够重视。同中国移动的合作由双方最高层直接敲定,而在同迅雷的合作当中,Google总部也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李开复表示,在这个项目上他和总部只用了几个小时就完成了全部交易的沟通。有关方面还透露,Google此次将会把自己的搜索结果同迅雷合作,这在Google以往的合作当中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在备受质疑的产品发布速度方面,在完成了自己的研发团队组建之后,Google中国的手上积攒了不少颇有创意的新产品。本来有些产品Google早已经准备好,只是因为连续赶上了美国的感恩节和圣诞节,由于节日期间Google总部在放假,安全起见而延后了Google中国新产品的发布。
现在,李开复已经明确表态,随后的时间里,Google将会更加频繁地发布新产品。据Google中国有关人士介绍,Googel即将发布多款地图、输入法等新产品。针对中国互联网社区化和娱乐化的特点,Google也将会推出自己的新产品。“在地图领域,搜狐、新浪等同行已经做了很久,产业链和商业模式也已经起来了。”Google中国的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众所关心的ICP牌照方面,李开复和周韶宁两位联合总裁的沟通也已经起到效果。有消息称,Google很快将会以合资公司的方式彻底解决ICP牌照的问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让自己更紧密地融入中国。
李开复的后劲
“一旦Google完成自己初期的调整,它的上升势头就会非常快。”吕伯望分析。
就在业界普遍质疑Google中国的发展速度过慢时,Google却一直在按照自己的节奏发展。
Google似乎完全没有把发展的速度考虑进来。因为招聘开始的晚,没有赶上最初的校园招聘,而后在招聘过程当中,Google又发现自己看中的一批学生并不是非常喜欢来北京工作,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到了Google的招聘进程。直到2006年7月,Google中国才有了自己第一个工程师。后来,从美国总部回来了20多个工程师,再加上招聘来的70多人,Google中国已经拥有了100多个工程师。
Google并没有急于让这些工程师马上投入研发,而是将新来的员工派往美国,跟美国的团队一起沟通,一起工作3个月,熟悉Google的文化和工作方式。据刘骏介绍,由于有些工程师在美国呆的时间久,甚至面临要在美国交税的问题。
李开复大量招聘刚毕业的学生,以及Google新员工入职的特殊规定,虽然直接影响到了Google中国新产品推出的速度,但是这样的一种举措也有可能会让李开复和Google中国在随后有更强的后劲。
业界普遍对Google和李开复的期望很高,期待他的到来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客观来讲似乎也是不太现实的事情。李开复进入中国之后能顶住压力,从招聘开始一步一步地建团队,已经殊为不易。
“我清楚地看到李开复招聘了一群多么优秀的人,作为一个技术型企业,人是细水长流的一个资本。”作为Google的战略合作方,深圳迅雷公司CEO邹胜龙对Google和李开复赞誉有加,“敢在这样大的压力下说自己一年不干别的事,就做招聘、建团队,并且坚持下来,李开复表现出了非常不一般的魄力。如果换成我的话,可能会很着急地去干一些别的事情。但他要的不是一朝一夕的胜利,他争取的是一个长期的胜利。”;
封面报道其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