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 > 正文

浪人李骥:艺术青年归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1日 15:26 中国电子商务

  空气中漂着一股浮躁的空气——人人都有一个明星梦想,人人都有可能成为一个明星。这些人的梦想,反过来支撑着李骥的商业梦想

  陈晨@本刊记者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经验世界里,而台湾人李骥则有意打破这一切。从来没有在一个
地方驻足太久,他总是不断迁移。

  1996年,李骥迫不及待地结束了自己的歌手生涯。当他意识到自己只是“快速消费品”——跟牙膏一样,旧的还没推销完,厂家就开始宣传新的了——的时候,他就等着“优客李林”乐队五年合约结束的那一天。

  李骥给自己寻找的出路是互联网。在歌手生涯里,互联网无限拓展了他的视野和生活层次——不再只能与相同地域或者相同年龄的人为伴,而是通过网络,吸纳全球信息,跟天南海北的人相识、结交、碰撞。虚拟空间里,李骥从一个艺术青年迅速蜕变为技术青年。

  漂泊与沉淀

  在技术青年李骥看来,做一个网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他自己动手,编了一套程序,做了一个线上聊天软件。

  几乎是一炮走红。这个网站的点击率以不可思议的速度上涨。“连续两年,进入蕃薯藤(台湾第三大门户网站)排名的前十名。”李骥对这样的成绩相当骄傲。让人扼腕的是,李骥几乎没有任何商业头脑。除了埋头研究技术,他根本没有想过商业运营的问题。

  等李骥幡然醒悟的那一天,他愕然发现,自己账面上已是负债累累。做歌手赚来的钱,一下子成了空。这时李骥第一次发现,原来这世上还有商业这回事——做互联网公司,除了技术,还需要资本与管理技能。

  1999年10月,待业青年李骥被台湾一家网络公司相中。“他们请我去做媒体总监,7个月后,我就被派到北京去开拓市场。”李骥说。

  严格意义上,这是一家移动

增值业务公司。在1999年,中国互联网刚刚兴起、支持上网的手机型号只有诺基亚7110。李骥像一个市场先驱者,给客户扫盲,给后来者扫雷。他越来越觉得,这块市场有戏。

  但是好景不长。2000年底,公司战略调整,将经营方向转向电信后台服务。“我和他们吵过,可是无济于事。”李骥说。决策层在台湾,他们对大陆知之甚少;发生在大陆市场的最新消息,传递到台湾去时,已经过了时效性。这是一种错位——了解市场的人对公司经营没有话语权,有话语权的人却不见得多了解市场。

  2001年,李骥又跳槽了。这一站,在上海。在一家IT品牌硬件公司做分销管理,他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偷师,侧重点是销售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三年的时间内,李骥说,他学会了成本管理、加强了商业逻辑。最重要的,他积累了人脉,了解了上海IT业。

  2004年,李骥不满足了。他跑去

复旦大学,重新做了一名学生。“EMBA,一边学知识,一边和人称兄道弟。”李骥认为,这一次,他收获颇丰,借此机会成功打通各行各业的奇经八脉。

  《创智赢家》则完全是一个意外。在此之前,李骥在自己的人生规划中并没有电视、选秀这一环节。对网虫李骥来说,这或许又不是一个意外。互联网向来催生单刀直入的行为和思考方式——完全不顾忌那些别人认为是必须去做的传统,破除墨守成规,只做最正确的事。李骥需要机会,而《创智赢家》手中便是机会。哪怕他一无所得,那么,玩就玩呗。

  明星梦,商业梦

  李骥真的得到了那个机会。不是名次,而是张尧勇。

  台湾人张尧勇,自称是李骥的粉丝。他曾被李骥词曲中那些亦敏感亦孤独的情感触点打动。更重要的是,张尧勇在上海开了一家网络游戏公司米果,他有意做投资人,邀请李骥一块开辟新市场。

  这个新市场,便是李骥参加《创智赢家》时提出的一个创业方案——“网络音乐经纪”。网络、音乐和经纪,这都是李骥最为熟悉的领域。穿插在一起,他看到了商业机会:以网络选秀为起点,配合后期严格的培训安排与演出规划,实现更多人想成为明星的梦想。

  有欲望的地方,就有商业机会。李骥很明白这个道理。历经2005年选秀活动的洗礼,中国大陆的空气中都漂着一股浮躁的空气——人人都有一个明星梦想,人人都有可能成为一个明星。这些人的梦想,反过来支撑着李骥的商业梦想。互联网零成本的营销模式,正在让李骥的商业梦想变得切实可行。

  可是,当张尧勇见到李骥时,还是晚了一步。李骥当时已经接受了“无线台北”的项目,决定于2006年初返回台北发展此项计划。

  接下去是三顾茅庐,张尧勇索性开诚布公,直接列出了详细的合作条件、资源配给以及关于合作项目上缜密详尽的财务规划。终于打动了李骥。

  7月初,这位自视拥有“流浪基因”的多面才子在顺利完成台北的项目之后毅然返回上海。下飞机的第一天,他就迈入了自己在米果公司的办公室。

  这是一种资源互补。米果有现成的网站、有玩家,还建立了收费模式平台,这些都是基础支持。而李骥纷繁的从业经历也足以让这个新产业在内容开发方面少走许多弯路。

  从无到有,这一次李骥做起一家网站、一间公司来,如鱼得水。只花了三个月时间,就有了一个运营正常的网站“就要红”(91hong.com),有了第一个签约艺人,那便是李骥自己。10年前,他因为厌恶艺人身份的被动无奈而毅然转身离开;10年后,他重新回来,只为了告诉这个圈子,我回来了,一个新的娱乐模式出现了。

  经历会改变很多人。比如,环境和职务。冒险和流浪即使是天性,但一旦有了一个新的角色,那就要很快去适应,否则会被淘汰。

  比如在上海从事三年的分销管理,要求进行风险控制和保持严谨的工作思路。“有这样的要求,你必须用这样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它会改变你。”他说。后来李骥作为“就要红”这家网站的创始人,风险控制是基本工作之一。他需要关注的是,财务风险,业务风险,甚至审视公司发展道路是不是最有效,公司系统是不是有保障机制。

  职位的调整,定位的改变,要求40岁的李骥再一次变化。年轻时代的流浪个性会再一次在李骥身上凸现出来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