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 > 新浪科技评论空间专题 > 正文

老白评论:由张钰视频看互联网的道德底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7日 09:49 DoNews

  DoNews(北京)11月27日评论(作者LaoBai)张钰的视频终于从优酷的网站上消失了。没有准确计算,其实他们存在的时间,也许只有48小时而已。

  不过,优酷上虽然看不到了,但千万不要忘记,我们有150家的短视频网站。今天,很容易的,你可以在其它网站上看到张钰的表演,尽管依然有马赛克,仍然有优酷的“台标水印”。

  相信大多数人,都认可张钰事件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娱乐价值,但我也相信有一部分人,会把这个事件当作道德尺度的考验。上个周末,在一个小圈子的聚会中,在对张钰事件的讨论中,我突然发现这样一个结论:男性观众普遍认为张钰既是受害者也是获益者,而女性观众则更倾向于张钰的失大于得。

  我并不想就此展开关于男权和女权的讨论,因为某种程度上,这个话题和我们这个

传统文化强国+古国的道德有关。然而,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和商品经济+初级阶段的社会中,所谓的道德,必须参考了利益才能衡量。

  张钰事件对短视频网站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是一个问题。

  有人从中看到了互联网传播的力量,让更多人拥有知情权,让更多人可以挑战传统媒体的话语权。

  有人则相反,认为互联网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传播了低级趣味,降低了全民的道德感。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所有人都是正确的。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基于自己的利益和视角来充当裁判。当然,裁决结果也必定是私利的,而不是公允的。因此,你很容易说服自己,而难于说服他人。

  就在这个混乱而混沌的时刻,按照sohu方刚同学所描述的场景中:“看看几家不同的视频2.0网站,为什么有的这么报道张钰,有的那么报道张钰;有的胆子大,有的胆子小;有的做了专题,有的不做专题;有的看起来很原创,有的看起来不那么原创;有的手上似乎还有料,有的可能一味在跟风?” 我们依然可以看出,道德的底线没有多么重要,重要的其实是利益和胆量之间的博弈。

  当我道德低下并沾沾自喜的宣称自己发现了张钰视频的第四季,一位好友仅仅扫了一眼,就告诉我,“假的!”。于是,我认真地把这个所谓的第四季看了三遍,发现果然是一场移花接木的好戏。这段视频利用了采访张钰的视频,张钰在优酷爆料视频中的画外音以及一段加了马赛克的床上视频,完美的构成了张钰的第四季。诚然,后期制作还是可以以假乱真的。

  互联网是肮脏的,互联网也是干净的。到目前为止,我们这个行业还没有出现周正毅、唐万里、顾雏军、张海这样的人物和案例,也没有人因为利益与法律之间的冲突从而锒铛入狱。虽然我们留下了一地鸡毛和一摊口水,但这似乎只和所谓的道德、以及道德的底线相关。

  在利益和道德之间,人们如何选择,其实并不是一个公共话题。在利益和法律之间,人们如何选择,其实也貌似一个公共话题,我认为,本质上和胆量与机会成本相关。什么样的环境有什么样的土壤,什么样的土壤长什么样的庄稼,与其坐而论道,不如享受机会主义的快感。

  张钰事件告诉我们,道德底线并不重要,因为道德并不等于流量。然而,没有人会质疑,流量不等于利益。不管是花了钱的还是没花钱耍了一把小聪明的,其实搏的都是利益而不是道德。像我这样到处钻营寻找无码的视频和第N季的看客,自然也和道德无关,无非求的是食色性也。

  传奇故事中,乾隆下江南站在长江岸边对圆空和尚说:“好多的船!都航到哪里去呢?” 圆空回说:“老衲在此,每日只见两条船。一条名船,一条利船。”后人又有名为高阳的作家,借胡雪岩之口,将两条船并为一条船,大千世界,无非名利二字。名至则利来,利来则名扬。发乎两轫而存乎一心。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290,000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