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研究者岩铁准备开设寻龙网站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7日 07:55 京华时报 | ||||||||||
本报讯 (记者 卜昌伟) 由业余古生物研究者岩铁创作的长篇小说《龙迹》日前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龙迹》讲述了一个关于寻找真实存在的龙的故事:湖南省地科院的巴亥在勘察张家界黄龙洞时,偶然看到一个不明动物的身影,此后又在神堂湾发现三组血写的神秘数字。巴亥这位退役特种兵和女友古生物学博士乔霓等几名年轻人辗转寻找龙的踪迹,在中文系教授的
铁岩不是考古专家,也不是生物学家,但种种文献记载与说法,让他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他说:“很久以前,我在《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中读到了这样一段记载——‘秋,龙见于绛郊’。司马迁在《史记》中也采用了这一说法。1934年营口连降暴雨,当地人发现了一个大型动物骨骸,长着两只犄角,样子颇像传说中龙的样子,此事中央电视台10频道《走近科学》栏目曾做过报道。”岩铁说,虽然有专家认为这个“龙”是“不明海洋生物”,但一个基本的常识是海洋生物不应有犄角。岩铁多年自费到山东、四川、安徽等地实地考察,寻找龙的踪迹。通过查阅各地资料,走访专家学者,岩铁推算,龙最有可能出现的地方是张家界的神龙湾、神农架的深山峡谷以及东北扎龙湿地。然而等找遍这些地方,岩铁还是踏破铁鞋无觅处。 为此,岩铁遭到许多人的冷嘲热讽,有人甚至以为他哪根筋出了毛病,患了妄想症。尽管如此,但这并不妨碍岩铁进行文学创作。“于是我决定将我的研究成果写成小说,希望在把我的成果传播出去的同时,获得更多人的支持。”铁岩说,小说出版后,他还准备开设一个寻龙网站,征集更多来自民间的关于龙的线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