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猫扑网欲转型做门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5日 09:38  新京报

  单股价值4年升百倍,陈一舟欲冲击纳斯达克

  11月24日,知名社区猫扑网挺进“门户”,猫扑掌门人陈一舟出席。本报记者杨杰摄

  本报讯 (记者 彭梧) 昨天下午,知名社区猫扑网在京宣布推出新闻、娱乐、互动三大资讯频道,正式转型做门户。猫扑母公司千橡集团董事长兼CEO陈一舟表示,猫扑之所以转型做门户,是希望通过强化资讯服务,将巨大流量转化成收入。业内则普遍认为,陈一舟此举的真正用意在于冲击NASDAQ.

  把流量“变现”

  谈到猫扑转型门户的原因,陈一舟称,互动和娱乐一直是猫扑最初做社区就积累起来的优势,目前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流量,对于公司来说,“门户模式”可以更有效地把流量转化成为收入,是一种“水到渠成的变现方式”。

  “其实,全球所有成功的互联网公司都是这样的套路。”陈一舟说,网站需要持续不断地留住用户,网易、腾讯都是很好的例子,代表用户数的流量积累到一定规模之后,具体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变现并不重要,门户模式和客户端模式,基础都是流量。陈一舟称,将来时机合适的话,猫扑还可以去做网络游戏实现流量的变现。

  单股价值膨胀百倍

  此前,陈一舟曾对外表示,千橡集团旗下的猫扑网和知名IT社区类网站Donews将首先打包上市。但昨天,当记者问及“猫扑上市时间表”时,陈一舟还是选择了沉默,只表示“猫扑和4年前比起来,股价已经上升了100多倍,现在同样的投资额只能换到4年前猫扑股权的1%.”

  “猫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中国互联网第一娱乐门户’,很明显将自己和新浪、搜狐等传统门户区分开来。”计世资讯首席互联网分析师程天宇说,这一领域内最直接的竞争对手会是TOM.

  有投资人士评价,娱乐实际上已经成为国内互联网信息的第一“切口”,如果陈一舟能把“中国第一娱乐门户”的势造好,猫扑就能以“中国的Myspace”或“中国的Youtube”这样的概念说服华尔街,也会是NASDAQ今后最值得期待的中国概念“神话”。

  转型门户为上市?

  尽管陈一舟避谈猫扑转型为上市,但业内大多数观察家仍认为,猫扑“转型门户”很大程度上是“不得不为”,其根本的原因在于“陈一舟还欠缺一种足够说服华尔街的变现模式”。

  业界分析认为,虽然猫扑在社区领域内有很强的人气和大量流量,但现有的商业模式还无法得到华尔街的认可。毕竟,在美国乃至全球尚找不到另外一家与猫扑有可比性的公司。同时,受政策影响,猫扑原本倚赖的无线收入持续走低,若想独立上市的话,目前盘子还不够大,这是陈一舟需要门户造势的原因。

  -对话

  陈一舟:无意与传统门户竞争

  记者:猫扑做门户是不是想打破传统门户的格局?

  陈一舟:我们肯定不愿意参与传统门户之间的争夺,所谓的门户更多其实只是个名头上的说法。我觉得产品做得好,用户就多。最主要的出发点,给广告客户提供一个不同的广告载体,给公司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

  记者:那您这么做具体的商业目的何在?转型门户后猫扑会更强调盈利能力吗?

  陈一舟:转型门户以后,把用户更细致的划分,流量提高了,盈利能力也会更强。我们是想先站稳脚跟,让现有的猫扑用户停留在页面上的时间更长,让每个页面的含金量增加。

  记者:猫扑一直很受投资人追捧,转型是否也是为了营造一个更易被华尔街接受的大概念?

  陈一舟:上市的问题不方便说。不过,假设4年前投资人花1块钱可以换1股猫扑的股票,现在则需要花100多块才换得到了。我希望未来有持续高增长,比方说每年每股股票价值平均成长30%.实际上这不算可怕,腾讯上市仅仅两年,股价就成长了4倍。

  记者:猫扑拥有大量的校园网用户,用户群非常专一。转做门户后,你们在资讯投入方面打算怎样跟传统的门户竞争?同时,用户扩大必然要弱化猫扑目前的精确定位,怎么解决这个矛盾?

  陈一舟:首先我们没有想一定要从新浪去抢用户,只是想让猫扑用户多用自己的资讯,而不要跑到新浪去。猫扑是守不是攻。同时,防御策略能增加公司盈利能力,使用户停留时间更长。当然,我承认网站大了以后,特色会削减。但有得必有失,我宁愿失去一点,也要得到更多。

  记者:很多人都拿猫扑和Myspace类比,但Myspace最终卖给了默多克没能独立上市。您认为猫扑和Myspace有无可比性?

  陈一舟:猫扑的流量肯定会跟某一家搜索引擎合作,把自己的流量卖给它去变现。这一点我们很坚定,因为我们本身就是卖流量的。实际上是我们卖弹药,把流量给他们,让他们打仗去。

  本报记者 彭梧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