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互联网创业风潮:Web2.0另一个泡沫(上)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4日 09:29 ZDNet China | ||||||||||
CNET科技资讯网 11月24日国际报道 最近有数百个科技主管与投资者,聚集讨论互联网创业的风潮。 在旧金山举行的第三届Web 2.0 Conference研讨会中,数十个业界的公司企业将会聚集开会,把讨论题目分为互联网架构、网络的中立性、互联网混合服务、资料保护与影像视频的未来发展。
聚集在Palace Hotel会场的巨头有Amazon.com的CEO Jeff Bezos、Facebook的CEO Mark Zuckerberg、Lotus Notes的创办人Ray Ozzie、以及Google搜索展品与使用者经验部的副总裁Marissa Mayer。 对许多历经过dot-com泡沫的业界人士来说,新创网络公司与相关媒体报道的浪潮,有可能代表过多资金在追逐着过少的新创意,而成为投资的泡沫。 然而创投家跟投资者表示,与90年代晚期的互联网类似泡沫相较、现今的Web 2.0 新创公司属于较缓和、较温和的泡沫。的确,繁盛的网络创业中,可能会有一些公司最后落难,但由于人们不需要花费dot-com时期的数千万美金,可以用相对较小的成本来成立公司,因此公司倒闭造成的伤害并不太大。 同时,一些网络公司也会通过推出在线软件(也叫软件服务)来度过难关。企业家与投资者表示,这些线上软件对消费者与公司企业来说,越来越有吸引力也越来越实用,值得大家乐观看待。 “无疑地,会有很多公司失败,”1990中期的Excite入口网站,以及Google不久前买下的Wiki公司JotSpot的共同创办人Joe Kraus表示:“然而使用者的确会受益,因为创新的范围扩展得更加快速。” Google与其他如Yahoo与Microsoft重量级网络公司所进行的购并,可以让创造力注入这些企业。 JotSpot对于被购并的金额十分保密并未公开,但Google上个月花了惊人的16.5亿美元,购买成立才20个月的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 巨大金额的公司并购,可能会让人想起许多网络公司没有获利,股票却大量上市的90年代。然而人们表示,新的线上获利模式更加成熟,也让今日的网络新创公司将会更加长寿。 自动网络广告服务更为复杂,同时每个月订阅网路应用服务的人数也十分有说服力,尤其是Salesforce.com这类公司的企业客户。 “商业模式的革新,是互联网的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最大的不同,”前微软主管,创投公司Ignition Partners的合伙人Brad Silverberg表示:“过去大家只重视曝光率,却没办法把曝光率转变成实际收益。今天我们有实际获益的办法,这就是更为长久的原因。” Silverberg表示,新成立的软件公司将没办法打入那些已被微软或Adobe之类大型公司所占领的套装软件市场。然而现在的竞争已经转变为提供给一般消费者或企业用户的在线服务。 车库里的创业怪杰 网络相关的创业活动正在崛起。根据美国国家创投协会与PricewaterhouseCoopers的资料显示,在今年第三季,创投公司对Web 2.0所做的投资数目已经升高到超过130件,而去年同期只有107件。 许多的科技进展,比方网站架设技术AJAX的推出,以及宽带网络连线的大量普及,都让软件工程师可以设计出更为吸引人的线上应用。 今日新的企业可以使用免费的开放原代码软件、也可以买到更为便宜的硬件、功能更强大的开发工具。同时由于愈来愈多网站提供外人使用程式存取,工程师同时也可以架设出结合来自多个网站资讯的网络混合应用。 同时,跟几年前相较之下,要架设一个网络公司所需要的金钱与劳力也减轻许多--这对于那些创业者与他们的财务主管而言,的确是个好机会。 在线内容管理公司Clickability首席执行官与创办人John Girard,现在正在考虑进行新一轮的募集资金。这个任务与他1998年创办公司时实在相差甚大。 “今天就像那个时候一样,很容易拿到资金。我们为了接下来的三到五年的营运,打算募进700到900万美元的资金,”Girard表示:“但如果是1999年,可能就必需进行5500万到6500万美金的募集计划。” 除了技术设备的架设更为便宜外,提供免费软件,或是使用口耳相传之类的病毒式营销,都可以降低成本。 结果,许多网络新创公司的财务模式都因此改变-也让投资者被迫改变策略。 “许多的创投公司过去专门投资那些主打产品的获利模型,这代表你在开发第一版产品时就要投入大量金钱,”投资在线软件公司的创投机构Emergence Capital Partners的共同创办人Gordon Ritter表示:“然后只有经过18到20个月,你才能推出产品,也才知道卖得好不好。”(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