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 > 正文

民众智慧成就互联网奇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2日 11:33 大洋网-广州日报
科技时代_民众智慧成就互联网奇迹
陈士骏(左)和查德·赫利(右)创立了YouTube公司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大众生产时代”到来

  从博客到视频共享,这些网络工具实现了充分的民主化,且驱动生产增长的动力是所有人的闲暇时间、才智和能力,将这些普通人的力量叠加,可以创造出史无前例的劳动力规模。而基于网络的信息共享和群众智慧则成就了大众生产时代。

  信息民主化、民众智慧、大众力量,成为今年互联网的最热门话题。今年4月份,《新闻周刊》封面文章《网络新智慧》以MySpace和Flickr图片共享网站的成功案例入手,介绍了“活着的网络”——第二代互联网Web2.0,指出 “活着的网络”最主要特征就是利用集体智慧;今年6月,美国财经杂志《Business2.0》公布全球“50大最具影响力商界人士排行榜”, 名列第一的是“集体名词”——网络中不断创新的“普通消费者”。

  今年7月,美国著名科技杂志《连线》推出专题《驱动全球经济的六大趋势》,指出群众智慧、人民力量是驱动全球经济发展的第一大趋势,并宣告继两次工业革命和信息时代后,人类已进入大众生产时代——如果说,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互联网的兴起宣告了信息时代的到来,那么基于网络的信息共享和民众智慧则成就了大众生产时代。

  今年,一段颇具娱乐性的“巴士阿叔”录像,让世界留意到了该视频载体YouTube网站的火爆。日前,Google公司以16.5亿美元高价收购该全球最火爆的视频共享网站。经济学家指出,YouTube的成功是建立在一种全新生产模式——大众生产(Peer Production)之上的。

  (本版文字:吕云)

  本报综合报道 蒸汽机的发明开启了工业革命。亨利·福特的汽车生产流水线以及钢铁冶炼技术的进步和塑料的出现,带动人类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到了上世纪中后期,硅晶体的出现、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以及互联网出现,让人类跨入了信息时代。如今,我们又看到了社会生产的新兴生力军——乐于无偿工作的业余人士。

  “大众生产时代”到来

  每一个时代的出现都伴随着更快、更廉价而且更广泛使用的生产方式,都会促使生产效率提升到一个新层次,从而改变整个世界。如今,我们又看到社会生产的新兴生力军:乐于无偿工作的业余人士。经济学家将这种全新的知识生产,称为依靠开放源码的“对等生产”(Peer Production,又称大众生产),宣告一个大众生产时代已经到来。

  在这个时代,民众智慧、信息民主化、信息上传和共享成为关键词。从亚马逊网站到新闻集团旗下的MySpace, 再到全球最火的分类广告网站craigslist,这些最成功的互联网公司都把商业模式建立在“用户生产内容”基础上。从博客到视频共享,这些生产工具都实现了充分的民主化,驱动生产增长的动力是所有人的闲暇时间、才智和能力,将这些普通人的力量叠加,可以创造出史无前例的劳动力规模。

  证据无处不在。维基百科、雅虎网站的Flickr 照片共享服务,从无到有打造起来的Second Life网络游戏虚拟王国。而凭借傻瓜都可入门的简单视频共享技术,YouTube笼络了数量极其庞大的网民拥趸。

  网页留言成“金矿”

  人们随意留下的网页留言,蕴藏着巨大商机。亚马逊网上书店和全球最大的在线电影租赁服务商Netflix 的含金量,来自网站上数千万的用户评论。

  你在亚马逊的每次点击,都被用来创建给后来者更好的推荐信息;你在Google上的每次搜索请求和相关结果的回馈,都将使它的搜索算法更完善。你在Google上点击广告,不仅能增加Google公司的收入,还能帮助它决定该对下一个广告客户定什么价。这些公司都已找到拢聚及利用集体智慧的方法。

  然而,真正的奇迹还是成千上万网民心甘情愿为网络所作的贡献——8000万MySpace 网页、4000万博客以及100万业余的百科全书编辑(编辑维基百科词条的网民们)。其结果是,这营造了一种充满狂热和关爱的共有文化。还有开放源代码的软件,这给了IBM新生命——IBM公司凭借自群众中来的开源代码以编写软件和提供服务,生意才蒸蒸日上。

  尽管先前工业时代也是建立在个人的贡献基础上,不过那时的劳力只是简单劳力而已,劳动者都是按时计酬;今日的大众生产机器,则基本不依靠货币经济的法则运行。在这里,流通的是信誉、表达方式、气氛或简单的念头;在这里,业余者和专业人士间不存在对抗,双方互惠互助;大公司也并不剥削免费劳力,它们也提供工具让大众表达自己的声音。

  无限视频:

  “大众生产时代”

  新经济的增长点

  本报综合报道 电视、电脑、手机、iPod,随时随地不同格式的影像在各种屏幕上播放着。

  影像无处不在

  2004年,该网站29亿段音乐视频(俗称MV)被网民观看。2005年,将近2500万用户访问“雅虎音乐” ,观看40亿段音乐视频短片。然而直到2006年,各大唱片公司都开始把雅虎看作市场战略中不可忽视一部分时,雅虎老总们才意识到,电视屏幕正在被台式机以及手提电脑的显示器慢慢吞噬。

  在美国涌起的这股“多屏幕影像”潮流,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未能成功的“大融合计划”——把电视变成电脑,把电脑变成电视。不过业内人士说,这次与以往不同,各方面条件都已成熟。Yahoo和通用电器(NBC环球母公司)在这股需求浪潮的推动下,为不同显示终端特别定制了丰富的内容——电视首播节目、原创网络肥皂剧(如《热情》)、即时新闻报道和体育直播。NBC 环球同时还为苹果公司的iTunes 音乐商店提供连续剧《法律与秩序》剧集,以供用户下载到iPod Video上观看。

  内容供应商忙碌起来的同时,硬件厂商也用自己的方式对“多屏幕影像”的需求作出回应。苹果公司的iPod Video和三星的视频手机刚刚起步。与此同时,苹果公司和微软都在改进操作系统,以更完美地播放数码影像。

  更多视频更多收入

  与利润较低的早期在线音乐下载不同,如今提供更多视频内容,则意味着更多收入。在今年7月份的一次股东大会上,通用电器称,NBC环球的数码影像下载服务,已经取得3亿美元的收入。

  NBC环球数码媒体部总裁贝思·科姆斯多克说,更诱人的是,NBC已注意到凭借数码影像下载这种传播方式,实际上是扩大了网络视频受众群体,而不是“鲸吞”了多数份额。贝思说:“蛋糕正越做越大。”

  现在这些以多屏幕消费者为消费对象的前沿公司,仍旧没能摸清“多屏幕影像”行业的底细——例如怎样获稳定的利润。多功能搜索引擎公司InfoSpace、负责传媒内容的副总裁基福·哈夫曼说:“现在和互联网早期很相似,没有人清楚究竟哪些商业模式是可行的,而这就意味着巨大的商机。”InfoSpace计划在今年底前发布自己的移动电话视频点播服务。

  三家网络公司

  靠“大众生产”发家

  本报综合报道 10月9日,全球最大搜索引擎商Google公司宣布,以16.5亿美元收购YouTube。Google坚信,由于更多用户和广告商从电视转向互联网,YouTube将能给它提供更多赚钱的营销渠道。YouTube创始人查德·赫利、陈士骏,从交易中分别获利1亿美元到2亿美元,可谓一夜暴富。

  去年3月,雅虎公司以3500万美元收购Flickr。雅虎总裁布拉德利·霍洛维兹说,“这是一个诀窍,如果雅虎充分利用我们的5亿用户资源,那将是怎样的效果!”

  2005年7月,雄心勃勃进军网络业的新闻集团用5.8亿美元收购MySpace的母公司,安德森与德沃夫继续担任MySpace的总裁和CEO。不过,一些经济学家,包括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内,都认为MySpace以5.8亿美元卖给新闻集团是贱卖了自己,他们给出的估值在150亿美元~200亿美元间。

  巧借民众智慧,它们火了

  YouTube——

  最火爆的视频共享网站

  一个由两个不到30岁的小伙子成立的视频共享网站YouTube,短短20个月里,就吸引了3500万用户,并卖出16.5亿美元的高价。

  去年2月,28岁的美国人查德·赫利和来自中国台湾的美国华裔、26岁的陈士骏(史蒂夫·陈),租下一间车库创立了YouTube公司。据说,他们成立公司的初衷,是解决无法上传视频短片跟朋友分享的不便。没想到,YouTube迅速在网络流行起来。

  通过技术支持,YouTube提供对多种格式视频内容的支持,并且对上传文件规格的规定也放得开,容量不超过100M、长度不超过10分钟的视频,在这里都是被允许的。由于简单易操作,一年内上传短片就达到4000万条,每天平均吸引600万人浏览。在成立后的短短15个月,YouTube就超越MSN Video与Google Video等老牌竞争对手,成为全球最成功、实力最强大、影响力颇广的在线视频服务提供商。如今,每天被上传到YouTube的新视频内容达6.5万条,网民在该网站可浏览的视频短片达到1亿。

  全球的火爆令YouTube成了巨大的造星机器,一个普通的视频片段就可轻易获得几十万的点击率。今年5月在香港发生的“巴士阿叔”事件,通过YouTube载体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至今还在娱乐着网民。今年8月份,美国一名23岁大学生上传的“摊薄饼”视频也令他一夜成名。YouTube的迅速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Business2.0》6月公布“50大最具影响力商界人士排行榜”,陈士骏和拍档赫利排名第28位。

  Flickr——

  最具创意图像共享网站

  有专家认为,flickr的成功,在于抓住了数码相机流行的大趋势。图像共享公司 Flickr ,是加拿大的一对夫妻搭档斯图尔特·巴特菲尔德和卡特里娜·菲克成立。它早期的形态是一个具有即时交换照片功能的多人聊天室,可供分享照片,当时名为“FlickrLive”;后来逐渐成为一个网民共享数码图片的网站。

  直观而灵活的界面,令Flickr得到了网民的喜爱。一大批忠实的追随者,很喜欢网站上共享和传播图像。 2004年9月澳大利亚驻印尼大使馆被炸事件时,3名用户在第一时间上传了爆炸现场的图片,令许多传统媒体瞠目结舌,Flickr也因此被称为“世界之眼”。

  MySpace——

  增长最快的网络品牌

  “Hollywood Undead”是一支从好莱坞贫民区里走出来的乐队,成立初毫无名气。2005年6月3日,他们在MySpace上建了一个网页,上传几首重金属与hip-hop混合的原创音乐作品。很快,每天几百条评论、几千个“添加为好友”的请求、几万次的点击率,让他们登上了MySpace乐队排行榜,从第十二名跃到第一,许多全球知名的乐队都成了他们的手下败将。在MySpace,这样的平民神话稀松平常。

  不到3年的时间,该社交网站成为全美访问量前5名的网站,俘获了包括220万支乐队、8000名喜剧演员、数以千计的电影制作者在内的1亿多名注册会员。一项调查显示,将MySpace列为增长最快的网络品牌:从去年7月到今年7月,独立用户数从1620万增加到4800万,增幅183%。如今,其页面浏览量达到274亿。

  MySpace的创始人是29岁的汤姆·安德森和他的前老板——40岁的德沃夫。创意则来自安德森,一个喜欢摇滚音乐的人。两位创始人虽然并没有为MySpace做任何广告,但他们向自己的朋友,向酒吧、俱乐部和摇滚音乐会上遇到的每一个人宣告MySpace的消息,MySpace以可怕的速度火了起来。

  U2和麦当娜都在MySpace上拥有个人主页;NBC的热门喜剧《办公室》最早也是出现在MySpace上。上MySpace成了一件很酷的事。“如果你有10个朋友,9个都在MySpace上,你却不在,你会觉得特别孤立,就尽早加入进来。”德沃夫说。

  维基百科——

  最大百科全书人人可编

  在新互联网时代,博客(blog)和维客(wiki)成为两个最时髦的词。而利用wiki软件技术构建的维基百科,则被称为“最大胆的网络实验”。迄今已有237年历史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收录了8万个条目,而维基百科在短短4年间就收录了50万个条目。这是一个完全开放式的免费网上百科全书,任何人都可对它进行编辑修改,全世界有100万人维基迷自愿为它添砖加瓦,让维基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个充满争议性的新生事物无疑代表着未来信息社会新型

图书馆的方向。

  4年前,一位名叫吉米·威尔士的35岁富有商人野心勃勃,要编纂一本巨大的网上百科全书,对所有人都免费开放。而且它不是由花钱请来的专家和编辑编纂,而是谁想编就可以编。2001年时,该观念似乎显得很荒谬。而4年后的2005年,维基百科已一跃成为地球上最大的百科全书。仅在美国就有16000多名铁杆志愿者每天为它添砖加瓦。

  “大众生产时代”的成果

  亚马逊——用户评论

  Google——基于用户的搜索算法

  新闻集团——8000万MySpace网页

  雅虎——Flickr照片共享服务

  YouTube——网络视频上传和共享

  无限视频企业与服务

  苹果公司 —— iPod Video

  通用电器公司 ——NBC 在线电视

  三星 ——掌上电视

  雅虎 ——音乐视频服务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3,600,000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